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查辽宁、吉林人参主产区灰霉病发生危害发现,人参灰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上旬,发病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病严重的参床病株率达12.5%。为防治人参灰霉病,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外药剂筛选试验。室内初筛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嘧霉胺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0.19、1.20 mg/L和4.41 mg/L;其次是30%醚菌·啶酰菌水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田间药效试验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有效防控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选择了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20%松脂酸铜水乳剂等13种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通过比较各处理防效,发现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烯酰·甲霜灵水分散粒剂、70%烯酰吗啉·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悬浮剂、60%代森联·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较高,相对病指防效在86.98%~93.01%之间,可用于生产中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4.
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等7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施药3次,防治效果在81.00%~94.89%,马铃薯增产5.5%~24.5%。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每667m2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m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组合、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g+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g组合、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g+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g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m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武夷菌素水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悬浮液等6种药剂对新疆焉耆垦区加工辣椒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89.54%和88.2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可作为焉耆垦区辣椒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啶酰菌胺50%水分散粒剂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效,于2010-2011年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50%水分散粒剂使用225~450g/hm2,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喷雾1次,防效达85%~90%,可有效减轻菌核病的危害,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进行了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防治人参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对人参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有效量为225~300g/hm~2,于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在80%左右。对人参植株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次药后7d,68. 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1. 02%和80. 24%;其次为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效达75. 26%;防效在60%~70%之间的有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 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效相对最低。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其中代森锰锌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其他药剂兼具保护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每667 m2用50%氟啶胺悬浮剂30 g和60%霜脲·嘧啶酯水分散粒剂50 g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开始施药。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60%嘧啶酯水分散粒剂,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连续施药3次,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80%、79.25%、78.6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96%、73.43%、68.88%;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85%、71.33%、69.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150g/L茚虫威悬浮剂、240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等防治芦笋棉铃虫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为丰县小作物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给我国褐飞虱精细化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6年期间中国两广南部8个国家基准病虫测报站每年3-5月的逐日褐飞虱灯诱数据来分析其种群始见期变化、春季迁入量与迁入峰次变化,通过轨迹回推方法分析两广南部各站及各月虫源地分布,并根据850 hPa风向频率图分析虫源地的风场分布。结果表明:①两广南部大部分站点褐飞虱的平均始见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3月开始有迁入发生,4月迁入峰次较少,到5月时峰次逐渐增多,5月是春季主要迁入期;近年来两广南部迁入较早的年份褐飞虱迁入虫量有所回落。②两广南部春季迁入的境外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中部、老挝中部,少量来自泰国东北部,而国内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两广最南端的部分地区。③10年中,虫源地3—5月常盛行西南风,特别是在主迁入期5月西南风十分稳定。稳定的西南风有利于中南半岛的褐飞虱种群北迁进入我国。④联合境外虫源地国家,有效控制两广南部褐飞虱的春季迁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后期种群大量北迁对我国水稻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有利于我国全年对褐飞虱虫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欧盟最新发布的原药和植物保护产品分析方法建立和报告指南文件SANC0/3030/99第五版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版本介绍、分析方法描述和报告的要求、用于产品登记的分析方法范围和适用性、分析方法确认过程中对各参数的要求、分析物定性确证要求以及跟我国相关文件的比较.作者认为本文的内容有助于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该指南文件,为他们在实验工作中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也为我国今后更新《农药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确认指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列举了目前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农药产品,简要分析了农药成分的优劣势,为小麦赤霉病市场的发展及走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检测果蔬汁中9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分散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种农药在0.01 ~1mg/kg的范围内,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种农药在0. 01~1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 3%~105. 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1.5%(n=5);9种农药的定量限(LOQ)在0.01~0.05mg/kg之间。本方法快速、简便、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适用于9种农药在果蔬汁中的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乙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对抗倒酯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12,变异系数为0.12%,平均回收率为99.98%.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XENT的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GIS系统,对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域广泛.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我国的宁夏、海南省外,其它省市均有该菌的适生分布区,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和湖北6省.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宁夏、青海、西藏外,我国的其它地区均为该菌的潜在适生区域,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河南以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经营实施许可制度,销售农药应当取得农药经营许证。该文通过对农药经营实施许可制度后农药经营环节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提出农药经营环节的执法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