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评价了韶关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性,计算了韶关市1996~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谢雨萍  向悟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28-5131
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小,生态农业旅游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说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迹研究应尽快开展的工作:积极开展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研究、开展上年结转和本年结余资源对生态足迹计算的影响研究、开展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等地方公顷研究,以及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渔业、圈养牧业均衡因子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刘欣  葛京凤  梁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1-5623
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被采用,但这些研究多是静态评价,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计算赞皇县1975~2002年的生态安全度,从时间序列、生态足迹构成和生态压力状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序列上,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已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构成上,各土地类型供需结构不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压力状况上,28年间压力指数增幅为1.66,且随时间呈增大趋势。并针对生态安全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省1999—2018年耕地可持续性进行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碳足迹理论改进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并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对耕地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9—2018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日益严重,耕地可持续性由弱不可持续利用下降至中等不可持续利用。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是影响耕地生态足迹变化最显著的因素。【结论】改进后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刻画了云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应从减少耕地生态足迹和提高耕地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减缓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8.
以安康市城市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能值理论和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安康市2004—2008年区域发展模式下区域生态足迹的需求和区域生态承载力,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安康市2004—2008年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分别为11.90、11.83、11.59、11.57、11.40 hm2,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28、4.69、4.00、4.44、4.89 hm2,可持续性评价指数分别为0.74、0.72、0.74、0.72、0.70,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大于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安全性较差,社会发展中生态贡献巨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目前国际上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在分析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构建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通过对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计算来定量描述旅游者活动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地生态环境状况,为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柳园  李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0-9123,9133
在回顾生态足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方面把握生态足迹发展的总体脉络。结合当前生态足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后续应在研究尺度更微观、改进计算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可为区域资源利用状况及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四平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平市在1997—2005年处于严重生态赤字,针对四平市生态赤字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四平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从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三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淮南市2002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2~2010年淮南市的生态赤字上升极快,其中2010年人均生态需求为16.52 hm2/人,供给为0.21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1hm2/人。淮南市目前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的。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结果更符合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以西北干旱绿洲农业区城市张掖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结果表明:张掖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798hm2,人均承载力为1.45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345hm2。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发展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平平  尹君  张贵君  杨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31-3033
从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成果,前提假设,计算过程等方面对生态足迹分析进行了介绍,针对秦皇岛市2002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2002年全社会的发展形势是不可持续的.并针对问题,总结出了兼顾生态足迹分析法和秦皇岛市自身发展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2010年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得出2010年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492 8和0.640 8hm2.人-1,生态赤字为1.852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说明该地区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调整。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结合毕节地区区域实际,应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该地区2004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总体上该区域生态足迹需求远小于其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但从生态足迹分量看,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远远超过相应的生态供给,生物生产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而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却极不充分。同时引入“生产性生态足迹指数”的概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盈余不可持续”,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27-6429,6431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计算福建省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福建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83 948 g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163。福建省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涵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程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性,并以湖南省绥宁县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该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效表明,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能够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为1.602 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 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 hm2/c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