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山东省持续组织开展了农药登记联合试验。经农业农村部批准,30个农药产品在韭菜、姜、冬枣3种小作物的10种防治对象上获得农药登记,86家农药生产企业获得132个农药登记证。1月11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将《山东省首批防治特色小宗作物病虫草害登记农药推荐名录》予以公布,详情如下:韭菜: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用于防治迟眼蕈蚊,10%  相似文献   

2.
<正>为满足本省小宗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做到有登记农药可用,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财政对本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采取补贴政策,并把今年作为项目试点年。为此,山东省农药检定所近日下发通知,明确有关政策依据、申报要求,组织企业开始申报。据悉,2014年山东省小宗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农药登记补贴产品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3月10日,山东省农药检定所下发通知,组织2016年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联合试验申报工作。2016年,为满足本省韭菜等小宗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的需要,省财政继续对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采取补贴政策,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拟组织韭菜、生姜用药登记联合试验,有关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产品情况自愿申报。  相似文献   

4.
<正>特色小宗作物是指种植面积小、经济价值高且农药使用少的作物。我国特色小宗作物品种繁多,比较常见的有155种,涉及特色蔬菜、瓜果、中草药材、食用菌、杂粮、油料等作物。一、特色小宗作物的用药情况由于小宗作物种类繁多、地方特色突出、用药量小等原因致使我国较多的特色小宗作物尚处于"无药可用"状态。据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49种小宗作物上曾经使用过的911种农药产品中,仅有190种是在小宗作物上登记过的,没有在小宗作物上登记的达到721种。小宗作物生产中使用未登记农药、超登记范围使用、不按标签规定使用等现象非常普遍,很容易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发文称,为指导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措施,确保膳食风险可控,同时,降低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成本,调动农药企业的登记积极性,加快解决我国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无标可依"难题,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在组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和残留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审议通过的383个登记产品、24个特色小宗作物产品、182个扩大使用范围产品相关信息予以公示。383个正式登记产品包括: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50%氟啶胺悬浮剂,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和《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有关规定,为了规范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措施、促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确保膳食风险可控,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在组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残留验证试验并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小宗作物登记用药短缺问题突出。由于缺乏登记的专用农药,导致小宗作物超范围用药、滥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产品质量安全,亟待加以解决。一是小宗作物品种繁多。据调查,比较常见的小宗作物有155种,涉及特色蔬菜、瓜果、中草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常见病虫害超过200种。二是登记的农药产品少。一般的大宗作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且在有效期的大田农药正式登记产品已突破22000个,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多达近700个,农药登记产品数量、农药登记有效成分数量、农药定点生产企业数量、农药生产量、农药使用量等都位居世界前列。经过近几年来产品"突击式"登记,一方面有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小宗作物的发展,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矛盾越来越激烈。如阿维菌素单制剂及各种复配制剂登记数量多达几百个,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而用于金银花、苎麻、芦苇、草莓、杨梅、茭白、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宗作物的农药几乎"凤毛麟角",有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小宗作物的种植迅速发展。小宗作物的面积不断增加,种类不断涌现。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加快小宗作物登记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用于防治传统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上病虫害登记药剂数量可多达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而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分布广泛,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多数省份有很多特有的小宗作物,但多数小宗作物从农药登记来看一直存在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用药不规范现象一直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自2016年开始即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农药企业登记或扩作小宗作物的相应农药登记工作,并自2018年以来多数主要小宗作物均有大量登记产品下证。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近日,山东省农药检定所下发通知,组织2016年第二批补贴小宗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姜和金银花两种)用药登记联合试验。一、补贴产品(见表)二、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登记试验总费用的50%,单个项目补贴总额不超过20万元。三、申报企业资格山东省内农药定点生产企业(卫生用药定点企业除外),并已取得《补贴目录》中农药产品正式登记。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农药登记面临十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是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登记的产品众多,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小宗作物的发展,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矛盾越来越激烈,如用于蔬菜、金银花、苎麻、芦苇、草莓、杨梅、茭白、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宗作物的农药几乎凤毛麟角,有的甚至是空白、一药难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了解到,在全国上下宣传和贯彻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之际,为推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试验,加快特色小宗用药登记,近日,该所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了特色小宗作物登记和试验培训班。该所季颖总农艺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经济效益较高的火龙果、百香果、莲雾等水果发展势头迅猛,让不少果农尝到了甜头。然而,果农却常常为这些作物的健康发愁,因为市场上没有专门为这些作物生产的农药,果农只能选择登记在其他作物上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据了解,我国小宗特色作物包括种植面积较小的经济作物、中草药及其他小作物等,品种超过上万种。然而,这种选择在今年6月1日后将遇到"拦路虎"。新《农药管理条例》将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政府购买服务的函》,公布了用药试验项目实施方案和政府购买服务意向书模板。文件指出,为加快提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残留和药效试验报告,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位可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自愿提出承担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意向,于10月18日前将政府购买服务意向书报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处(同时发送电子文稿)。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5月20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审议通过的135个临时登记产品、182个正式登记产品、12个扩大使用范围登记产品、16个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农药产品、8个分装登记产品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135个临时登记产品包括:山东先达农化4%砜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青岛恒丰作物科学40%联苯·乙螨唑悬浮剂、南京保丰农药有限公司10%甲维·虫螨腈可湿性粉剂、江西众和化工40%甲硫·福美双悬浮剂、山东德浩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近几年来产品"突击式"登记,一方面有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小宗作物的发展,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矛盾越来越激烈。如用于金银花、苎麻、芦苇、草莓、杨梅、茭白、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宗作物的农药几乎"凤毛麟角",有的甚至是"空白"、"一药难寻",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敬请关注第13期主题"打破"瓶颈"谱新章——小宗作物用药登记面面观",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投稿,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审议通过的453个正式登记产品、125个特色小宗作物农药产品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453个正式登记产品包括:江苏明德立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200克/升草铵膦水剂,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5%噁草酮悬浮剂,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茚虫威乳油,江西巴菲特化工有限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日,在宁夏银川召开的2014年全国农药检定所所长工作会上透出消息,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今年将着力推进农药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在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药、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农药市场监管上推出新举措。推动出台《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特别规定》破解蔬菜及特色作物少药、无药可用难题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药检所药政处处长单炜力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将推动出台《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特别规定》,完成30种以上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登记。"具体措施包括拟定小作物农药登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扩大产品登记范围;扶持和引导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试验项目,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