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我国和英国科学家利用昆虫垂直雷达首次测算了英国南部上空的昆虫数量,发现每年约3.5万亿昆虫"移民者"飞过英国南部,且迁飞方向存在季节性变化。被忽略的昆虫迁飞动物迁徙,不仅让捕食者、猎物或者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翅膀     
正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在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上,昆虫是最先获得飞行能力的动物,比爬行动物和鸟类获得飞行能力早了至少5千万年。大约在3亿年前,昆虫就作为地球上第一批"飞行家"飞上了天空。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并成为昆虫纲繁荣兴旺的基础。翅膀是昆虫演化过程中适应飞翔的产物。除了基本的飞行功能外,昆虫翅膀的作用其实五花八门,如用来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在动物世界里,形态多变者莫过于昆虫,在昆虫家族中很多种类都是危害农林作物的有害种类,对作物增产增收造成很大的威胁。像昆虫中飞行的蝴蝶和各种各样的飞蛾,它们的"儿童时代"都是令人讨厌的毛毛虫;水中的孑孓与吸血的蚊子,似乎毫无联系,而事实正相反,由毛毛虫变成蝴蝶,由孑孓到蚊子,都是  相似文献   

4.
<正>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并成为昆虫纲繁荣兴旺的基础。昆虫翅膀的来源与鸟类不同.鸟类的翅膀是由前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知道,"语言"是人类交谈和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作为动物界种类最多,个体数量最大的低等动物——昆虫,它们在自己的静谧世界里是如何进行"对话",如何"交流情感"的呢?昆虫科学家研究发现:昆虫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的"对话",特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植物都生存在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自然界中的细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向它们发动攻击。然而,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中,绿色植物却又是绝对优势种群。这其中有何奥秘呢?原来,植物与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动物靠运动去捕食、御敌。而植物一旦生根,就无法自己移动,对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虫咬鸟食都无可奈何。然而,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并非完全被动生存,它们  相似文献   

7.
正翻开昆虫发展和演变的史册,经过三亿五千多万年的漫长岁月和艰苦历程,昆虫种类由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直到目前已定名的昆虫约有100万种,每年还在以发现1000多个新种的速度在增长。世界上究竟共计有多少种昆虫还是个未知数,估计在300~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  相似文献   

8.
<正>一年当中,从百花盛开的春天,到硕果累累的秋季,到处可见昆虫飞舞、蠕动、跳跃,但一到冬天,却很少见到它们的踪影。这些昆虫哪里去了,是冻死了吗?还是逃到外地去了呢?在自然界,很多物种都无法在低于0℃的温度下存活,一旦体温降至冰点以下,细胞中的水就会因体积膨胀而使细胞受损,甚至导致细胞死亡。那么,昆虫是怎样熬过寒冷肃杀的严冬的呢?昆虫身体缘何不结冰?昆虫是变温生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冬季温度通常低于冰点,但昆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智慧     
正在人们的心目中,昆虫是没有思维活动的低等动物。其实,这种大脑小如针尖的家伙,它们的智力一点也不逊于体型庞大的高等动物。英国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昆虫大脑开展实验,结果显示,昆虫的大脑容量足以使它们拥有思维活动。实际上,数百个神经细胞就可以支持动物数数;数千个神经细胞就可以使动物拥有思维活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萨拉·法里斯说,蝗虫、蚂蚁、蜜蜂等脑容量较小的昆虫  相似文献   

10.
正千百年来,人们都把蝙蝠作为传播疾病的恶魔,甚至像驱邪一样迫害它们。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些年来,才有较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们的迅速消亡,因为它们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蝙蝠的消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蝙蝠是昆虫数量最有效的控制手,每只棕色的小蝙蝠一小时可捕捉600只昆虫。在世界各地,蝙蝠已成为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不仅帮助传播花粉,而且还在沙漠和林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科学家在墨西哥狄华坦沙漠峡谷的中心地带发现了植物和昆虫的两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一种植物的叶子在受到害虫侵袭时,能够喷射一种化学毒素,最远的喷射距离将近2米;一种聪明的昆虫在察觉自己吃到的树叶毒素过强时,它们可以准确切断树叶的毒素疏导管,巧妙避开这种植物的防御系统。这两个有趣的发现,生动阐释了植物与昆虫没完没了的战争是它们无法规避的宿命。表面上看,植物在与昆虫的较量  相似文献   

12.
<正>乍一看这个题目,或许您会大吃一惊:昆虫这种低等动物,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从广义上说,如果把同种昆虫的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昆虫种类之间甚至昆虫与包括其他动物和植物在内的环境之间的"对话"(信息联系)都看成"语言"的话,那么昆虫的"语言系统"还真可算是丰富多彩而且相当有趣的!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昆虫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能够利用气味、声音、视觉以及触觉等"语言"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微小蠕虫的线虫,在动物王国中经常落入被忽略的角落。尽管线虫当中很多是寄生的,意味着它们生活在其他生物有机体里,但也有助于控制人体疾病、杀死破坏农作物的昆虫。线虫的这些"良好品质"吸引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校区助理教授Adler Dillman的关注。近日他和几位合作者在《PLOS病原体》上发表了论文,称线虫分泌致命蛋白质混合物,来杀死许多破坏农作物的昆虫。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昆虫的耳朵     
正一昆虫有没有耳朵?有,但不都有。真的是耳朵吗?严格地说,昆虫并没有耳朵,昆虫的"耳朵"只是它们的听觉器官。通常,能发声会鸣唱的昆虫,大多数具有听觉,但不发声的鳞翅目幼虫闻声后也会停止活动并收缩躯体,因为它们体表的感觉毛能对每秒钟振动32~1024次的音波发生反应。昆虫听觉器官的构造与高等动物的耳朵不同,它要简单得多,由鼓膜或  相似文献   

15.
<正>昆虫真的有味觉吗?所有的动物都会用味觉来区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食物,这是避免有毒食物或过量摄入某些化合物(如盐)的重要功能。但不同的物种其味觉感受器数量差异很大,有些动物的味觉极其迟钝,而有些动物的味蕾却遍布全身,最高可达17.5万个,要知道成年人大约只有1万个味蕾。一提到昆虫对味道的感觉,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嗅觉,其实昆虫也有味觉。很多昆虫具有极其灵敏的味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正植物有免疫力吗?众所周知,人类和动物都具有免疫能力。那么,植物是否也具有免疫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动物一样,会受到极端环境的刺激和昆虫、病原菌等侵袭,但它并没有因此灭绝,这表明植物与人类和动物一样,在漫长的进化以及与有害生物博弈的过程中,早已形  相似文献   

17.
正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吃掉植物,而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合成有机物,这就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链。然而,也有一些异类是这种规律的违反者,它们生为植物,却通过自己独特的构造和能力捕食动物,除了昆虫,它们甚至能够捕食老鼠、蜥蜴之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是植物界不折不扣的"动物杀手"。在它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瓶状叶子的植物界的"第一杀  相似文献   

18.
李忠东 《科学种养》2008,(10):48-48
父母先用餐 白尾鹫生活在草原上,以野马等动物的尸体为食。每次发现美味佳肴之后,它们从来不蜂拥而上、你争我夺。而是老者优先。老鹫在饱餐之后,儿女们才进餐。乌鸦是尊老的典范,当老乌鸦飞不动无法觅食时,子女会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的职责,在哺育自己后代的同时,不辞辛劳地捕捉昆虫去喂父母,直到它们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9.
<正>昆虫的足迹几乎遍及天涯海角、高山峡谷、江湖河海,沙漠湿地、草原森林、赤道极地……据昆虫学家的估算:生存在地球上的昆虫总数竟可达1000亿亿头还要多,全球人口数量仅为63亿,然而昆虫的虫口数量,几乎要超出人类总数的16亿倍。更为独领风骚雄立昆虫类群中"霸主"地位得推蚁类中的蚂蚁和白蚁两"家族",几乎各占全球所有动物的干重(即生物量)中的10%,仅就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它们所占比例更是高得惊人,竟然占了动物生物量的1/3,每公顷林地上大约  相似文献   

20.
<正>蚊子喜欢将卵产在柔软的水面上,蝗虫喜欢产卵于松软的土壤中,褐飞虱喜欢把卵产在坚硬的稻茎里,而寄生蜂则会将卵宝宝产在其它寄主昆虫中。然而昆虫是如何选择产卵位点的?昆虫妈妈又是如何去感知产卵基质的硬度、甜度等,并进而整合各个感觉信息给宝宝找一个安全生长的家呢?本研究发现,昆虫在产卵时能够区分产卵基质的硬度,而甜味感受影响昆虫产卵时的硬度区分。昆虫通过甜味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