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瓜烂龙头,即黄瓜龙头叶片,从叶缘或叶尖开始腐烂,干腐与湿腐都有,最后导致黄瓜生长点消失,缺钙是烂龙头的主要原因,此外,蔓枯病、黑星病、灰色疫病、灰霉病、细菌性缘枯病等也可以导致黄瓜烂龙头,应注意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大棚黄瓜栽培中,烂头现象很多。黄瓜烂头指植株顶部的"龙头"新叶出现腐烂黄瓜烂头主要由以下三种疾病引起。黑星病主要危害黄瓜的生长点,几天内即可造成心叶枯萎。叶片病斑形成星状穿孔,症状明显,其它病害穿孔没有此现象。茎部病斑龟裂,往往有胶质物流出。瓜条上病斑有透明胶状物流出,后成疮痂状。无论茎上或瓜条上,湿度大时,  相似文献   

3.
<正>前段时间,有大棚黄瓜种植户反映,他们种的黄瓜发病了。笔者在现场查看病株症状,其植株明显矮化,高度不及正常植株的一半,节间短缩,生长点附近叶片较大,且叶片位置高于生长点,生长点缩于叶片之内,植株细弱,生长缓慢。经分析,诊断为黄瓜龙头龟缩病。该病发生的原因:一是低温冷害。正月初六至初八的降雪,导致棚室地温低,发病棚多是在雪后马上定植的秧苗。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气温下降,棚内湿度增大,蔬菜烂蔓逐渐进入高发期。导致蔬菜烂蔓的病害很多,主要有蔓枯病、灰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软腐病等。菜农要正确识别这些病害,防治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蔓枯病发病植株茎杆上现椭圆形病斑,有的流出乳白色胶状物,严重的茎杆开裂。防治该病可采取药剂防治和环境调控相结合的措施。当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东北地区塑料大棚黄瓜移栽期即将到来。截至2019年3月29日农药登记公告,在我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并在有效期内的部分农药产品信息如下,供东北、内蒙古、华东以及华北等黄瓜主产区农药销售商和黄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民参考选用。据农药登记公告,在黄瓜细菌病害方面,目前我国仅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上进行了登记,尚未有农药产品在黄瓜细菌枯萎病(细菌性萎蔫病)、黄瓜细菌性圆斑病、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和黄瓜细菌性叶枯病(斑点病)等黄瓜细菌病害防治上获批登记。  相似文献   

6.
<正>生理性病害导致的烂秆生理性病害导致的烂秆主要表现为茎秆开裂:1.缺硼导致烂秆在山东省临淄市采访时,有菜农反映当地的西红柿刚点第一穗花,可是西红柿上就出现了一种"怪病",表现为叶柄纵裂,茎秆髓部组织逐渐分解中空并木栓化,但不腐烂,生长点慢慢黄化,植株矮小,凡是叶柄出现裂口的,后期上面的叶片逐渐干枯。发病植株在棚内零星发生,有的地方发病重,有的地方发病轻。经过分析,这是硼钙缺乏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蔬菜作物需钙量大,而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一旦缺少就会出现症状:植株矮小,生长点萎缩,顶芽枯死,生长停止;幼叶卷曲,叶缘变褐色并逐渐死亡;根尖枯死,甚至腐烂,果实顶端亦出现凹陷、黑褐色坏死。蔬菜种类不同,其症状也有所差异。现将几种蔬菜的缺钙症状分述如下。番茄、甜椒 缺钙典型症状是产生脐腐病。最初在幼果的前端(花瓣脱落的一端)果肉呈水浸状,果皮完好,随着果实膨大,果实前端患干缩凹陷并黑褐化,病斑处常受二次性霉菌寄生,呈烂顶状。果实非烂顶部分成熟时仍能着色。甜椒顶端凹陷没有番茄明显,主要是顶端呈褐色枯死状。脐…  相似文献   

8.
正生理性病害导致的烂秆1.缺硼导致烂秆近期有菜农反映当地的西红柿刚点第一穗花,西红柿上就出现了一种"怪病",表现为叶柄纵裂,茎秆髓部组织逐渐分解中空并木栓化,但不腐烂,生长点慢慢黄化,植株矮小,凡是叶柄出现裂口的,后期上面的叶片逐渐干枯。发病植株在棚内零星发生,有的地方发病重,有的地方发病轻。经过分析,这是硼钙缺乏导致的生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造成莲藕烂叶的病害有烂叶病、叶腐病、叶疫病等,此外腐败病也可导致烂叶。应针对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烂叶病、叶腐病、叶疫病主要采用喷雾或泼撒药剂防病,对腐败病可提前采用药剂消毒土壤,对危害浮叶的叶腐病和叶疫病,可选用相应药剂泼浇消毒,发病后喷雾,对烂叶病,可提高喷雾  相似文献   

10.
正瓜类枯萎病是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的普发、多发、重发土传性病害,也被称为死秧病、蔓割病等,广发于全国各栽培区,发病轻的部分植株枯萎死亡,严重的大部分植株枯萎而死,几乎绝收。由于气候和栽培方式的变化,此病近些年为害趋重,要引起重视。一、发病症状瓜类枯萎病从瓜类幼苗期至结果期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是一种能够全生育期为害的病害。瓜类种子播种后至出土前染病,种子不能发芽出土,会烂于土中。幼苗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芽枯病又称立枯病或烂心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也是我国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和危害程度大的发生流行特点,难以治疗,直接影响草毒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芽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图1),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的薄膜革菌属真菌。立枯丝核菌菌群是一种不产生孢子的长丝状且隔膜明显的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  相似文献   

12.
<正>眼下,正是大棚黄瓜生产季节,冬季低温寡照天气多,黄瓜病害也多,尤其是黄瓜灰霉病、蔓枯病这几年发病较重。由于这两种病害初期发病多先从叶片开始,从叶片上看发病症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判断上往往出现失误,不能对症下药,延误防治时机,造成不应有浪费。这两种病害发病后叶片都表现出大的病斑,病斑直径都在10~35毫米之间,后期病斑中央都会出现裂口,病部都出现灰色霉层和小黑点,病斑都有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提高33.10%和25.93%。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菌根真菌与病原菌互相竞争,抑制病菌对寄主的侵害,减轻细胞膜受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黄瓜植株长势较弱时,很容易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继而导致灰霉病和霜霉病的大发生,造成黄瓜严重减产。对于这三种病害,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有时效果不甚理想,甚至会发生中毒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从黄瓜植株的营养角度出发,人们发现,用红糖发酵液不仅能防  相似文献   

15.
<正>1.症状识别黄瓜缺钙,新生叶变小,叶缘稍干枯,叶缘向内侧或外侧卷曲,呈匙状或勺状。成龄叶片向叶背面卷曲,呈蘑菇状或降落伞状,逐渐从边缘向内干枯;多数叶脉间失绿,主脉尚可保持绿色。有时上位叶叶脉镶金边,叶间出现白色斑点。植株矮化,节间变短,尤以顶部附近节间变短最明显,上位叶片小,叶缘枯死。严重缺钙时,叶柄变脆,容易脱落。植株长势减弱,花比正常的小,果实也小,风味差。  相似文献   

16.
王仁如 《科学种养》2014,(10):32-33
<正>冬春棚室栽培的番茄、黄瓜,在幼苗期至结果期、结果初期常常会出现顶端生长点变成花簇,植株矮缩不长,生长停滞的现象(俗称"花打顶"),如任其发展,则会导致植株死亡,给棚室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那么,"花打顶"是怎么发生的,该如何防治呢?  相似文献   

17.
正在棉花保温育苗过程中,我们常见到一些棉苗感病,轻者植株茎、叶感病,降低棉苗素质,重者幼苗成片倒伏或者茎、叶枯死,导致重新播种育苗,既影响落实植棉面积,又贻误生产时节,生产上必须及早着手预防。棉花育苗中为害最大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茎枯病、角斑病等。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瘟,也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花脚秆、花足秆、烂脚秆、烂脚病、花秆瘟、眉目斑,是世界上分布广、危害大、隐蔽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南、北方稻区普遍发生,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尤以高肥密植、矮秆杂交品种的高产田发病重,引起鞘枯、叶枯、株倒,造成秕谷、死穗,一般造成水稻减产8%~30%,发病重的水稻减产超过50%,  相似文献   

19.
<正>一、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黑毛"(北方)、"瘟病"和"痧斑"(南方)等,是各类温室和大棚黄瓜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1.症状识别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子叶染病后正面初呈褪绿,继而黄化,最后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部生黑色霉层。真叶发病后,初呈淡黄色或黄绿色圆形斑,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或褐  相似文献   

20.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