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芦笋因栽培方式不同,可分为白芦笋和绿芦笋,前者多用于加工罐头,后者主供鲜食和速冻。河南省地处芦笋易生区,自上世纪80年代大面积种植以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为我国几个主要生产省份之一,其采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冬春季河南省叶县地区芦笋的嫩茎萌发时间比较晚,而且在种植的前期阶段产量比较低,会对芦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芦笋栽培的产生和质量,必须加快提出芦笋早春促发技术,才能使芦笋的采收周期增长,从而创造良好的种植效益。基于此,本文以叶县地区芦笋栽培为例,对两棚三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芦笋王防治芦笋茎枯病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王防治芦笋茎枯病田间试验初报刘玉霞,张玉聚,李风敏,赵永德,赵颖,孙要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郑州市绿野公司)芦笋茎枯病(PhomaasparagiSacc)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  相似文献   

4.
从芦笋种植对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入手,以种植芦笋大县山东省曹县的有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对于芦笋生产的有利及不利气象因素。提出了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搞好芦笋种植发展芦笋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杨家湾村芦笋种植概况杨家湾行政村隶属河南省灵宝市西闫乡。东距灵宝市区30余公里,往西30余公里是豫陕交界,南靠秦岭,北濒黄河,隔河与山西省永济市相望。全村2400余人,耕地(含黄河滩涂)近万亩,土壤属黄河滩涂沙壤土质,适应芦笋种植。目前,全村种植芦笋5000余亩,一些种植大户,可达50余亩。芦笋是该村农业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上和设施上对芦笋生产季节进行调整,变1年2季为1年3季;压缩春季产量,增加秋、冬季产量,尽量与北方产笋旺季错开,在北方芦笋休闲期间生产出优质绿芦笋、白芦笋,从而提高芦笋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绿芦笋品种的筛选、配方肥使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系统应用,基本明确了能适应本地区生产、品质佳、产量高的出口绿芦笋品种及其安全生产栽培技术。出口绿芦笋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结果表明,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对照区,出口绿芦笋的产品的商品率提高10.1%~11.6%,化肥用量减少10.87%~23.91%,农药用量减25.12%~49.28%,增加收入23811.0~40552.5元/km~2。140hm2绿芦笋取得经济效益987.5万元;出口绿芦笋安全生产示范区生产的产品中,重金属、化学农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12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孙芳  杨锦琛  李丹 《农业展望》2024,(3):102-108
芦笋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海关的中国芦笋出口数据,分析了近10年中国芦笋的出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芦笋出口以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为主,鲜或冷藏芦笋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和销往邻近的中国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以广东、湖南、云南、江苏、福建5省生产为主;芦笋罐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要由福建、山东、安徽、山西4个省份生产,销往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欧盟市场。近几年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芦笋出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对中国芦笋出口形势的分析结果,推动中国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高芦笋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发展、打造芦笋产业集群,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芦笋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有机认证和标准化战略、提高芦笋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芦笋出口市场。最后,对未来中国芦笋出口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区芦笋栽培生产,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盐碱地改良以及芦笋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主要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规范。该规程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芦笋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洪波  李际会  范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35-136+190
在芦笋生产中施用一种含氰氨化钙(CaCN2)成分的新型肥料,以探明该新型肥料对芦笋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得出适宜在芦笋生产中氰氨化钙的用量。结果表明,含氰氨化钙成分新型肥料可提高芦笋生育指数,显著降低芦笋茎枯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芦笋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芦笋产量2 415 kg/hm2,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该含氰氨化钙成分的新型肥料可用于芦笋生产中,减少茎枯病发病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芦笋味道鲜美,营养成分全面、均衡,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是单县四大支柱特色种植作物之一,为优化芦笋资源,扩大其生产基地,膨胀特色产业,扩大芦笋开发、利用。1本课题提出的依据芦笋作药食兼用绿色食品,目前在山东菏泽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是单县四大支柱性特色种植物之一,为优化芦笋资源,扩大生产基地,膨胀特色产业,强化主导产业,扩大芦笋开发、利用,提出本课题项目。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芦笋栽培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为了提高绿芦笋露地生产品质和产量,就成都平原绿芦笋露地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田间定植、病虫害防治与采收等方面对绿芦笋栽培技术展开介绍,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出口基地,目前国内芦笋总面积约150万亩,芦笋产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60%.我国芦笋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所引进的品种均是老的UC800、UC72、UC157F2等常规品种和二代种,这些国外早已淘汰的种子产量低、抗病性弱、品质差,导致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产量低下、用药量多、残留超标、品质较差等结果.因芦笋使用年限长(15~20年)、淘汰更新慢,直接影响了我国近30年的芦笋生产历程.因此,提高我国芦笋生产整体水平,必须要更新品种.下面介绍几种生产实践中比较好的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分析黄河三角洲芦笋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当前芦笋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施肥单一,防止病虫害水平低,芦笋生产发展不平衡,规模小等问题;针对黄河三角洲芦笋产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芦笋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116微生物菌肥对芦笋苗期和大田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6微生物菌肥能促进芦笋的生长发育,提高芦笋育苗的壮苗率;大田生产中能显著提高芦笋的产量,增产幅度8.13%,显著提高生育指数,对来年芦笋的产量有增加作用;施用微生物菌肥还可提高芦笋中干物质的含量,增加优质笋率,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FAO的全球芦笋生产资料数据,定量分析近50 a来芦笋面积、单产和总产现状及变化。结果显示:1968—2017年,芦笋收获面积增长294.57%,年均增长5.89%,单产提高70.83%,年均增长1.42%,总产增长573.59%,年均增长11.47%,芦笋总产增长中,面积增长贡献率为99.35%,单产提高贡献率为30.52%,芦笋总产的提高,很大部分依赖于收获面积的扩大,而不是从单产上得到显著提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球芦笋面积年增长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单产也保持了一定的年均增长率,这促使总产逐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91%、9.41%、2.67%。在全球芦笋主产国中中国的收获面积和总产名列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芦笋生产大国。针对全球芦笋生产态势,提出了未来中国提高芦笋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建议:提升芦笋质量,打造芦笋品牌;培育设施专用芦笋品种;加大芦笋科技投入,延长芦笋产业链;推行芦笋电商线上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县从1986年开始芦笋的引种,是河北省芦笋生产基地县。加强芦笋的肥水管理是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室芦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南方种植受到多雨、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病虫害非常严重。通过对芦笋温室种植品种的选择、育苗的研究,特别对芦笋种植后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留养母茎、采收时间及标准等作了深入的研究,生产的芦笋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对芦笋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漳浦县从1997年开始引进芦笋,现已发展成福建省主要的芦笋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芦笋属宿根性多年生作物,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芦笋的病虫害日趋严重,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质量安全的要求,全县总结了多年种植芦笋的经验,结合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制定了一套芦笋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芦笋作为一种特种蔬菜,在黑龙江省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已经出现许多芦笋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发展芦笋种植,现将北方芦笋平衡施肥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