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乌拉特中旗1954~2011年的年、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乌拉特中旗年和各季节日照时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2.378 h/10a速率减少,且这种减少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秋、冬季。20世纪50~9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21世纪初以负距平为主;80年代秋季日照时数偏少,其他不同年代秋季均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以异常偏多为主,仅在21世纪初出现异常偏少年,季日照时数无明显差异。50、60年代至今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而80年代至今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则呈增加趋势,以总云量增幅更大,平均增幅为1.6成/10a。  相似文献   

2.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甘德、河南1981—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风日数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7年青南高原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近37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473℃/10年;四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冬季增温最明显。近37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28 mm/10年。近37年日照时数呈现略微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756 h/10年;各月日照时数分布均匀;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4.886 d/10年;冬春季大风最集中,占年平均大风日数的73.4%。  相似文献   

3.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闯  祝奎  邵兵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5-2027,2058
利用桓仁县近5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和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皆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快,冬季减幅最慢。桓仁地区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5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2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年低云量、水汽压略呈增加趋势,低云量、总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是桓仁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谭祥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08-410
[目的]分析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4~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相关的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等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7年本溪山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57年来,本溪山区除冬季日照时数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外,其他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在1971年发生突变。总云量、水汽压和≥0.1 mm降水日数对日照时数影响比较明显,但日照时数并不是简单随着云量和≥0.1 mm降水日数的减少而增加,说明影响日照时数变化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山区光能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 ~2012年鲁西南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云量及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资料,分析近52年来鲁西南总、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年鲁西南平均总云量以0.089成/10a的速度递增,平均低云量以0.110成/10a的速度递减.平均总云量在秋冬季节与气温的正相关性比较明显,云量增加1成,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48、0.83℃;平均低云量在各个季节与气温均呈负相关,春季负相关非常显著,云量增加1成,平均气温降低1.49℃;云量与平均降水量正相关性显著,年平均总云量增加1成,年降水量增加146.1 mm,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增加48.4、107.1、55.4、12.2 mm;年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分别与≥0.1、≥1.0、≥10、≥25 mm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总云量对日照的影响最为直接,对秋季日照的影响较大,云量增加1成,秋季总日照时数减少154.3 h,春季减少54.5 h,夏季减少134.2 h,冬季减少60.6 h;总云量与夏季、秋季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云量增加1成,夏季和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分别增加3.3%和4.1%.  相似文献   

7.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50年贵德县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德县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75年)相差可达357.5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各月日照时数除4、5、11月呈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他各月均呈减少趋势;2~7月的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极为一致,秋冬季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相反;年降水量的谷值年份和日照时数的峰值年份一一对应,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近55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黄冈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5年黄冈市所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参数检验、5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冈市日照时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576 h/10年,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且对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最大;黄冈市月日照时数在8月最高,在2月最低,日照时数最高月份是最低月份的2.2倍。8月日照时数减少量最为显著,其次是6月和7月;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在1972年发生显著突变。近55年黄冈市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受3个周期控制;在影响因子方面,降水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总云量和低云量虽对日照时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选取巴彦淖尔市1971~2010年的降水序列资料,运用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对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巴彦淖尔市年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微弱增长趋势,各年代降水量平均值呈递增趋势,且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降水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夏、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从异常特征分析,降水量均表现为异常偏多,且异常年份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就年平均而言,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1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三穗近54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穗国家基准气候站1958年1月~2012年2月的逐月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总云量及月平均低云量等资料,对三穗县近54年以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穗县年日照时数以-26.662h/10a的趋势变化;各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变化最大,春季变化最小;日照时数变化与云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低云量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凤翔县1960—2010年日照时数、降水、云量和雾日等气象要素资料,使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气候倾向率等方法进行日照时数趋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凤翔县51年来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46.8 h/10年。各季日照时数除春季增多外,夏季、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强烈,秋季减少最不明显。各季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影响凤翔县日照时数的主要气象因素是云量和降水日数,但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其关系不密切。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秋冬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塔额盆地4个常规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塔额盆地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进行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以2.9 h/10 a的气候倾向率波动式增加;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春、夏、秋季,尤其是春季最为明显;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2个突变点;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及≥0.1 mm的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其中总云量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0年城固县日照等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城固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特征,并与云量、轻雾(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固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8 h/a;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减少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增加;轻雾(雾)日数的减少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增大;相对湿度越小,日照时数越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2年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草河口镇等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地区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趋势及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本溪市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站均呈下降趋势;季平均日照时数及变化趋势由于季节不同存在差异,本溪市在冬季增加明显,本溪县、桓仁县在春季下降明显,草河口镇在夏季下降明显;月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异常年份较少,且异常偏多年份多于异常偏少年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勉县气象站近50 a(1963-2012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雷暴和霜冻日数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和线性倾向率趋势分析它们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日照时数、雷暴和霜冻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各季节的增温中,冬季增温最快,夏季增温最慢,年日照时数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月平均气温在2至5月升温较慢,8至12月降温较快;月平均降水量7月最大,1月最小,次大出现在9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82—2013年贵阳市8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候倾向率、异常年份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SPSS22软件,对贵阳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多年平均逐月日照时数呈单峰"M"型特点,四季、年的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丰裕年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初期、末期,四季日照时数存在不同年份发生异常偏多、偏少,且四季、年日照时数有突变现象。夏季日照时数分布呈现西部-西北部低于其他地区,在贵阳市主城区出现日照时数偏少特征;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基本上呈中部向周围地区下降趋势。云量、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气压对日照时数减少的影响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昭觉县1971—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无霜期日数等气象资料,采用多项式拟合、累积距平、变差系数、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昭觉县44年年平均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年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8℃/10年;年降水量线性变化并不明显,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但强降水日数增多;年日照时数线性增多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出现突变现象。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其中,春、秋2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冬、春季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秋季呈增多趋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春作物播种、出苗期延迟,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堡盐场气象站1966~2005年40 a逐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风速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均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10 a、0.31℃/10 a和0.46℃/10 a;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呈减少趋势,且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1 h/10 a和-147 mm/10 a;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平均气温与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为负相关关系,年日照时数与年蒸发量为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是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减小的直接原因,日照时数是影响蒸发量的1个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