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是农业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理性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农业高校的学科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批学科领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若干高校及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相似文献   

2.
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发展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及其服务区域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研究重新审视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协同发展与错位竞争的定位,并据此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人才、价值上的协同发展以及在区域创新、特色优势、应用性方面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方农业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围绕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体系和任务导向,初步分析了一流学科的遴选思路和建设领域,凝练了学科优势领域,探讨了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路径。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给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实现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从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备、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水平农业院校肩负着我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使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维结构学科体系"。高水平农业院校作为行业特色型代表性高校,其学科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推进高水平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努力突破农业学科的"四方城"封闭环境,需要从制度、文化和特色三个维度,形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传承创新学科文化以及特色定位与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署,为高校全面发展与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综合性大学涉农学科应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瞄准世界一流涉农学科,立足现有涉农优势学科,精选凝练学科发展新方向,借助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寻求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从而促进涉农学科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农业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则是农业高校冲击"双一流"的重要引擎和必然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农业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但也存在着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覆盖面偏窄、应用学科为主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及时改造提升传统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提升学科知识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离不开农业科学的建设发展,因此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学位点授权审核、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已成为高教界热点话题,更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通过学科评估,可找到自身短板、同类差距、所处水平,以"双一流"为努力建设目标,能够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学科点授权审核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优势特色。文章将简要梳理了第四轮学科评估与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两项工作的相关信息,分析总结其呈现的新特点,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初步探讨新形势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意义和学科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总结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学科服务的内容扩大,推动学科服务向纵深发展。[方法/过程]依托网站调查、微信公众号、部门走访、院系调研、读者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分析影响学科服务建设效果的各方因素,探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建设措施。[结果/结论]为构建学科服务系统,促进高校图书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高效、科学、深入的学科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龙头,由于省属高校的特殊性,在其发展中,应注重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学术梯队建设和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有利于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有利于学位点创建,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提高学校社会地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在省属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其学科发展建设中,坚持特色研究、发挥学科优势,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较强,既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人文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又强调学生结合实践锻炼培养规划与设计方面的能力素养。然而现阶段农林高等院校受限于自身规模、所处地域以及发展特点的限制,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人才培养无法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在国家"强化能力培养、建设一流学科"的政策导向之下,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坚持农科定位、践行实践理念、完善管理章程、实现综合发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教学实践思路,打造一流学科提供了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5-5816,5819
通过对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农药的兼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宁盾能够更好的得到示范推广,对当前农民常用的47种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宁盾的兼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嘧霉胺、氟啶胺、氟菌肟菌酯、咪鲜胺、病毒K、多抗菌素和病毒立克在某一浓度内与宁盾兼容性较好,但随着浓度的改变会抑制宁盾的活菌数;艾敌达和吗胍乙酸铜在任何浓度下都与宁盾的兼容性一般;甲霜灵锰锌、腐霉利、甲霜霜霉威、醚菌酯、井冈霉素、生石灰、氟乐灵、印楝素、霉止在任何浓度下与宁盾的兼容性都较差;建议甲霜霜霉威、井冈霉素、印楝素、咪鲜胺、嘧霉胺、吗胍乙酸铜可以在其使用10d后使用宁盾;氟啶胺可以在其使用15d后对作物使用宁盾;甲霜灵锰锌、醚菌酯可以在其使用30d后对作物使用宁盾,腐霉利、氟乐灵、氟菌肟菌酯不建议将其与宁盾复配使用。生石灰可以在与土壤混拌后再使用宁盾,艾敌达和吗胍乙酸铜可以与宁盾进行复配使用。由此说明多种农药都可与宁盾配合使用,而且使农药的使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中式"景观及养生理念的阐述,梳理了养生理念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养生理念与"新中式"景观结合的思路。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景观改造为例,从结构布局与细部设计层面分别论述了基于养生理念的"新中式"风格的应用,旨在为"新中式"景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农林院校在通识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通识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通识课程应当兼顾"通"和"专",以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办学特点,并符合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要求。目前在农林院校开设"农业法律和政策"这一通识课程不仅是依法治国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优化我国高校农业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农业法律和政策"通识课在农林院校的开设,应在课程方案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和要求、所占学分、教学具体内容和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加以精心设计,从而有效实现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对照,从形态、生理等方面研究了南粳44的抗倒伏机理,结果表明:与宁7412相比,南粳44的茎秆表现为基部第2和第3节间粗短、茎壁厚、茎秆充实度好;成熟期茎秆的SiO2含量、钙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宁7412,K2O含量显著低于宁7412;茎秆基部节间的表皮和基本组织的细胞层数和维管束数目比宁7412多、宽度厚,具有较好的抗折力。  相似文献   

17.
白蜡树是良好园林树种,其经济用途为生产白蜡,为促进微生物肥料在白蜡树生长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白蜡树施用微生物肥料宁盾的效果分析,研究宁盾对白蜡树促生防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显著促进白蜡树的生长,使之存活率提高20%,茎粗和叶绿素含量也明显提高,并可有效改善其土壤生长环境,显著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磷钾,对三者的提升分别达到61.91%、358.97%、272.43%;从而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发展前景和改进方面作出一定预估。  相似文献   

18.
六朝南京园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喜全  姚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0-11472
研究了六朝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分布、结构及园林特色,实地调查了这些历史园林的现状情况,并对历史园林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孔雀舞”音乐舞蹈喷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孔雀舞”喷泉的立意,喷水姿的设计,喷泉的雕塑,涌泉,跌水及微电脑控制原理等方面连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