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根际中,寄生线虫占线虫总数的54.4%,腐生线虫占36.69%。肉食性线虫占3.6%。矛线类线虫占5.28%。寄生线虫中共鉴定出七个属,其中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v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为最多,小麦根际线虫的水平分布,以近根处为最多,距根越远,线虫密度有所降低,垂直分布,以0~20cm深的耕作层内线虫密度最大,且寄生性线虫比例较高,腐生性线虫则以15~20cm上层内为最高,而捕食类线虫以20~30cm上层内比例最高,矛线类线虫多分布于30~40cm上层内,小麦生育期对根际线虫密度有影响,从灌浆到完熟,根际线虫密度趋向减少。  相似文献   

2.
3种中药材对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影响及对根结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时立波  吴海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70-2872
研究3种中药材天南星、半夏和商陆对番茄根际根结线虫数量、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的影响,并测定这3种中药材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杀线虫活性.盆栽试验表明,在施入中药材的土壤中,植物寄生性线虫的个体数量明显减少,非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数量明显增加,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更利于植物生长.对3种中药材的甲醇-乙醇提取物的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3种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施用不同药肥,研究其对香瓜根际线虫数量、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噻唑磷颗粒剂、复合芽孢杆菌水剂+氨基酸、复合芽孢杆菌水剂、石灰氮、木霉菌能降低盆栽香瓜根际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性、杂食性线虫、食真菌类线虫、捕食类线虫,其中对杂食性线虫的影响最大。从不同药肥处理对根结线虫数量的影响和防效来看,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处理和阿维·噻唑磷、石灰氮处理均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为58.34%~100%,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新疆枣树与绿豆间作对枣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评价枣园间作绿豆的合理性。对新疆和田枣园枣树单作及间作条件下的枣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枣树单作相比,枣园行间间作绿豆,枣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浅层及深层土壤食细菌线虫比例增高18.93%和21.45%,植物寄生线虫比例降低62.56%和61.62%;枣豆间作枣树根际浅层、深层土壤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51.51%、41.13%,真菌数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50.11%和37.53%,使得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土壤浅层、深层pH降低至7.92和7.93,浅层、深层含水量上升至7.57%和5.80%。枣树间作绿豆有益于枣树根际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5.
闫德祺  安玉善  王新荣  霍瑞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35-4235,4237
在根腐的四川苏铁球茎组织及根围土壤中检测出长尾滑刃线虫,在未根腐的该品种球茎组织中未检测到长尾滑刃线虫。在未根腐的该品种苏铁根周围土壤中检测出长尾滑刃线虫时,苏铁以后大多发生根腐。在其他多种根腐的苏铁品种中未检测到该线虫;在根腐的多个品种苏铁中都分离出镰刀菌。研究结果表明,长尾滑刃线虫对川铁可能存在专一寄生性;镰刀菌与长尾滑刃线虫可能共同危害四川苏铁。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小麦生育期间出现的各种根际线虫的垂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经鉴定腐生类线虫占分离线虫总数的45.95%;捕食类线虫占12.85%;矛线类线虫占2.4%;寄生性线虫占总数的38.8%。寄生线虫共有15个属,其中以Ditylenchus(茎线虫属)、Aphelenchoides(滑刃线虫属),Tylenchus(垫刃线虫属)为最多。土壤中以20厘米耕作层内寄生线虫种类最多,密度最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孔隙度等对线虫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以3~4月出现频率最高,种类亦最多。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通径分析法对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除速效磷和真菌数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相关性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全钾、放线菌数量、pH;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放线菌数量、全氮;影响蔗糖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全钾、全氮。综合来看,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黄芩生物学产量测定入手,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称重法,探讨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根际效应以及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黄芩生物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生长势好的根际土壤、生长势一般的根际土壤、生长势差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而放线菌数量数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黄芩根际均表现为正的根际效应;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主要影响黄芩的叶片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芩药用部位重、主根重和须根重,而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放线菌群落对黄芩的生物学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万寿菊与烟草轮作防控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机理。【方法】以小区试验的形式,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万寿菊和烟草轮作和连作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在一个生长季节中,4种种植模式下,烟草根际的线虫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万寿菊根际线虫数量则呈现下降趋势,至作物生长的中后期,万寿菊连作模式下的土壤线虫数量最少,而烟草连作模式下的线虫数量最多;与连作模式相比,万寿菊-烟草轮作模式下的线虫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土壤线虫的总体数量较低,其中土壤中占优势的根结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占比下降明显,其他非植物寄生线虫类群则受影响较小。【结论】万寿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线虫有较为广谱的抑制作用,万寿菊与烟草轮作可以通过降低土壤中优势的植物线虫数量来有效改善土壤线虫种群结构,从而减轻烟草线虫病害,提高烟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刘晓波 《现代农业》2013,(11):39-39
一、障碍因子对重迎茬大豆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利用累加法研究各障碍因子对大豆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是根际土壤病虫害(孢囊线虫)对大豆根茎的生长以及根瘤的形成及其活性影响最大,土壤病原菌和根际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对大豆根、茎的生长有较为重大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和根茬腐解物(化感物质)有一定的影响。但较小。障碍因子对大豆生长、根瘤形成及其活性的影响为:化感物质十土壤微生物+大量线虫〉化感物质+土壤微生物+少量线虫〉化感物质+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孢囊线虫量越多,  相似文献   

13.
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方明  李丽  王仲  姜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15-9017
对佳木斯郊区农田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鉴定线虫39属,包括植物寄生性线虫(PP)8个属、食细菌线虫(BF)17个属,食真菌线虫(FF)6个属和捕食杂食线虫(0P)8个属。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Mersorhabitis、Heterodera和Rhabditis为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随土壤深度变化明显。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Mersorhabitis、Heterodera及均匀度指数随取样时间变化明显。玉米田和大豆田土壤线虫群落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根腐型病害大蒜与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明确新疆大蒜根腐型病害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大蒜的根腐型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后计数,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Biolog-ECO法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样品中的患病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两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有不同的利用强度,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类碳源利用能力较高,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胺类和酚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健康大蒜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结论]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大蒜根腐型病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病大蒜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放线菌也呈增加趋势,但数量较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轮作生长季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在甘薯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显著,2010年数量呈增长趋势、2012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总体数量较2010年减少;2010年土壤根际甘薯茎线虫数量较低的是T4和T6,2012年是T3和T4。2010年和2012年甘薯产量均与同年7月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呈显著负相关。2轮轮作结果表明玉米-休闲-甘薯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并降低病情,而玉米-黑麦-甘薯可有效抑制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7月是防治茎线虫、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系统调查了田间小麦根组织和根围土壤中小麦根腐线虫群体密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发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调查发现,小麦根腐线虫群体数量在郑麦004和豫麦70号的根组织中都出现了2个高峰期,分别是2008年12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1535条、290条)和2009年5月1日(每克根组织中2...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设施菜地施用石灰氮-花生壳对土壤改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设施黄瓜休闲期设置对照(处理1)、施花生壳(处理2)、施石灰氮-花生壳覆膜闷棚(处理3)三个处理,考察不同时期设施土壤微生物、根结线虫数量及黄瓜产量。结果表明,在田闲期应用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改变了设施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结构,在第二茬春季黄瓜旺长期处理2和处理3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66倍和1.27倍,放线菌的数量为对照处理的3.35倍和4.20倍;临近黄瓜拉秧时,两处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为对照的1.88倍和1.24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处理2和处理3土壤细菌/真菌(B/F)、放线菌/真菌(A/F)比值较对照增大,表明土壤生物性质得到改善。在第一茬黄瓜拉秧时,处理2和处理3土壤线虫数量仅为对照的12.9%和10.4%;第二茬黄瓜拉秧时,两处理土壤线虫数量分别为对照的22.5%和16.4%,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大大减少。施用花生壳和石灰氮-花生壳处理黄瓜产量连续两茬较对照增产,幅度达34.0%~53.0%。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单作根际土壤。间作体系中玉米取得间作优势,养分利用率提高主要是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而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4种园林绿化植物根际对土壤养分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市不同绿化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了不同绿化植物(大叶女贞、广玉兰、木芙蓉和夹竹桃)根际和非根际土,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p H值、有机碳含量、氮素含量、磷素含量、钾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研究城市绿化植物根际对土壤养分的富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物通过根系调节p H的能力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 H值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不同绿化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大叶女贞广玉兰木芙蓉夹竹桃,并且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表现出显著的富集作用;土壤全磷含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出显著的亏损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而p H与土壤养分含量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磷对于土壤养分含量基本没有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说明不同绿化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在根际存在一定的富集,它们通过降低根际p H值可以提高根际养分含量,而放线菌数目对植物根际微小的变化响应更为灵敏,根际土壤养分良好的富集也是绿化植物赖以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硅叶面肥在大田作物种植体系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硅叶面肥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叶面肥提高小麦和玉米根际土壤EC值;低浓度硅叶面肥喷施降低小麦-玉米根际土壤pH值,高浓度硅叶面肥提高土壤pH值。随叶面肥浓度提升,作物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且逐渐上升,真菌数量均低于对照且逐渐下降。喷施硅叶面肥提高了小麦-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