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茶树是喜镁植物,每生产200公斤鲜茶叶,需吸收镁1公斤以上。土壤缺镁,不仅影响茶叶高产,而且造成茶叶品质下降。 一、茶树缺镁的症状:典型症状是黄叶病(生理病害)。其症状多出现在茶树幼芽、嫩叶大量萌发生长时期。首先从茶树下部叶片发生,叶绿和叶尖开始褪绿发黄,然后黄色向叶片中部及基部扩展,再渐渐发展到植株中上部叶片。最初,叶片的叶脉还保持绿色,仅叶肉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甚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乌龙茶产区镁肥投入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镁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园科学施用镁肥及提高茶树镁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乌龙茶代表产区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设置不同镁肥用量试验,两个试验地均以不施镁肥为对照(Mg0),安溪县镁肥(MgO,下同)用量处理为17.5、35.0、52.5和70.0 kg/ha,武夷山市镁肥用量处理为17.5、35.0、70.0和140.0 kg/ha,镁肥用量由低到高均依次记作Mg1、Mg2、Mg3和Mg4,收获期测定茶叶产量、养分吸收量、茶叶品质及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并分析镁肥肥效反应.[结果]施用镁肥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芽密度,安溪县春季和秋季茶芽密度增幅分别为2.2%~10.6%和8.5%~19.4%,武夷山市春季和秋季茶芽密度增幅分别为3.6%~15.3%和17.3%~22.9%.施镁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各镁肥处理的春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安溪县秋茶Mg4处理、武夷山市秋茶Mg2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下同).施镁可提高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及茶叶纯收益,安溪县春茶和秋茶纯收益分别增加2846~5127和2636~6282元/ha;武夷山市春茶和秋茶纯收益分别增加5676~37659和9171~14347元/ha.施镁后新梢氮、磷、钾浓度及秋茶镁浓度无显著变化,但春茶新梢镁浓度增加,安溪县Mg4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7.8%,武夷山市Mg2处理较对照显著提升7.4%;各镁肥处理的新梢氮、磷、钾和镁带走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两个试验地0~20 cm及武夷山市20~40 cm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均随施镁量增加而增加,且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和镁素盈余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安溪县20~40 cm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变化不显著,土壤交换性镁浓度与镁素盈余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施用镁肥在改善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同时,提高了茶叶产量及茶芽密度,其中以武夷山茶区的增产潜力高于安溪茶区.施肥还可提高新梢氮、磷、钾和镁带走量,以及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和茶叶纯收益,但对茶叶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改善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施氮处理(N_0 0 g/kg,N_1 0.25 g/kg,N_2 0.5 g/kg,N_3 0.75 g/kg)对茶树-大豆间作不同采摘期茶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叶的3个关键采摘期,间作种植和适宜的氮肥用量均可以提高茶叶的滋爽味,降低茶叶的苦涩味,改善茶叶品质,其中氮肥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N_1+间作或N_2+间作处理茶叶的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_1+间作处理茶叶茶多酚含量均最低,其次为N_2+间作处理。说明在茶豆间作体系中,适当减施氮肥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茶豆间作具有一定减肥增效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茶为国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产量和种植面积皆列世界首位。近年来过量施肥引起了一系列农业及生态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环境风险等。镁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合理使用镁肥对茶叶增产增效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我国茶园土壤的交换性镁含量自北向南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现为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其中南方茶园土壤缺镁已成不可忽视的问题。以福建乌龙主产区安溪县为例,  相似文献   

5.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茶叶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茶叶品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的施肥方式(尿素、有机肥、尿素+复合肥、尿素+有机肥+复合肥),对中茶108的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和茶叶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尿素配施可以提高茶叶叶片中水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同时有机肥的施入可以促进茶树叶片中锌、铁、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和积累,对于提高茶叶品质、提升茶叶保健功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林芝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有关政府与企业的重视与支持。通过设施栽培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茶树的侵扰,培育壮苗,改善茶叶品质,满足林芝茶产业发展需要。在设施栽培炼苗中要加强日常管理,满足茶苗的水肥需求规律,并重视虫害防治工作,达到使茶苗能在室外环境下生长的目的,促进林芝高海拔地区茶树种植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咖啡碱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咖啡碱对茶树4种主要叶部病原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赤叶斑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咖啡碱质量浓度为1~10mg.mL-1时,抑制率为33.0%~100.0%,对4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7、1.860、0.937、1.889mg.mL-1;而EGCG在试验设计浓度下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筛选茶叶中的主要抑菌物质,将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和茶渣分别添加到PDA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茶树叶部病原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褐色叶斑病原菌),分析不同添加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5种处理抑制率为-32%~70%,且5种处理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作用趋向一致,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茶渣。上述结果显示:咖啡碱是茶树叶部病原真菌的一种抗菌物质,儿茶素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没有抑制作用,茶树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可作为评价茶树品种抗病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瓮安白茶是以珍稀茶树品种"白叶一号"的芽叶为原料,精细加工制作而成。为保证该茶的品质,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及茶叶加工等多个环节都遵照有机茶的标准执行,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茶叶种植区域辽阔,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文化多样,孕育出了种类繁多的地理标志茶叶产品;这些独特品质和声誉的茶叶产品,符合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趋势;对我国种类众多地理标志茶叶的基因密码研究,挖掘利用其特色品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艺术和精神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从以传统的大宗茶出口为主,发展到高品质特色茶和茶文化出口并重,推进"互联网+地理标志茶叶+旅游"服务,对增加茶农收入,改善农村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展示宣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支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6,(7):31-32
凤冈锌硒茶不仅具有普通茶的一般特点,还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和硒,可以药食两用,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良好作用。茶叶的显微结构是茶树进行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基础,同时与茶树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利用沿河古茶树资源以及提升其茶叶品质,以沿河古茶树茶叶为材料,对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外形呈尖形,香气清香,滋味醇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芽叶嫩软、完整;茶样水浸出物(49.94%)、咖啡碱(4.50%)、EGCG(128.85mg/g)含量较高,可作为特异茶树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1湖北恩施地区茶叶栽植湖北恩施是茶的故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现阶段恩施茶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产业。然而恩施存在着茶叶种植过于分散、优良栽培技术缺乏以及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茶叶产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茶树移栽以及种植技术,做好茶叶的种植和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增加恩施的茶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从矮化密植放养半年、放养4年与常规生产茶叶感官品质、品质成分改变程度分析,认为常规生产茶树经过放养处理茶叶的感官品质都有提高,品质成分变化的共同点是咖啡碱含量明显增长。覆荫树下放养半年及放养4年处理的感官特征是口腔内苦涩能退化干净,其品质成分变化特点除咖啡碱明显增长之外,EGC、C也有明显增长;而没有生态覆荫处理的2个对照叶底,都呈现压重易烂的特征;放养4年处理茶叶,感官品质味浓协调,品质成分除了咖啡碱、EGC、C明显增长外,EC、ECG、儿茶素总量也在明显增加,品质大幅提高的原因是因为茶树高至2~4 m,初具林地生态环境特点,改善了茶叶萌发的光、温、湿小环境;从云南大叶种茶树发源于亚热带原始森林中下层,具有植物学耐荫性的特性出发,建议在部分区域将大叶种茶园发展成林-茶产业,或者将大叶种茶树作为林产业发展的下木树种与林产业共发展,构造云南"茶在林中,林中有茶"林-茶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升云南茶产业竞争力,提高云南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无公害茶叶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栽种方法生产出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对自然环境没有造成危害的茶叶。无公害茶叶种植对于种植环境与种植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对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茶园建设、品种选择、茶树种植、施肥采摘、病虫防治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当地的茶树种植水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无公害茶叶。无公害茶叶因为其特殊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无公害茶叶不仅要求茶叶本身对人体没有危害,也要求在种植过  相似文献   

16.
茶树芽叶茸毛及茶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茸毛是茶树芽叶的主要性状,芽叶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分布特征是茶树品种的主要特性,与茶树的抗逆性和抗病虫性密切相关。茶毫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对白茶、绿茶、红茶、黄茶的外观品质和风味品质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对茶树芽叶形态特征、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茶树芽叶茸毛与抗性、茶毫与茶叶品质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良种繁育和茶叶品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树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被普遍种植,很多地方的茶农都以茶业生产为生。茶树的种类有很多种,如金观音、铁观音、龙井等;茶叶也有早茶和晚茶之别,清明前采摘的叫明前茶。我国很多地方的茶树种植因地区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茶树种植疏于管理、茶叶产量低,因此,加强茶树种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茶树种植的技术水平,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提早开园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摘间隔期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时封园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市茶叶采摘,应当按照茶树的生育规律,提倡合理采摘,全年应做到春茶早开园,适时分批,多采春茶;及时分批采好夏茶;因地制宜地采摘秋茶,以迅速提高当前我市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究海南茶园复合种植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为海南茶园绿色生产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茶园生态结构,开展田间试验。【结果】黄槐(乔木)-茶树(灌木)-野花生(草本)复合种植结构在土壤性状和茶叶品质上均优于茶树-黄槐、茶树-野花生和单一茶树种植结构;单一茶树种植结构表现最差,且与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结构差异显著(P0.05)。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结构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幅为33.70%;分层土壤温度最高降幅达28.31%,最低降幅5.29%;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25.86%;碱解氮增加30.03%;速效磷增加25.51%,速效钾增加28.75%;茶树芽长和百芽重分别增加了17.58%、33.12%(鲜)和39.88%(干);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黄酮分别增加14.41%、18.71%、14.21%和32.87%。【结论】黄槐-茶树-野花生复合种植能增强茶园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茶树的生长发育水平,提升茶叶品质质量。  相似文献   

20.
茶树病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茶叶的病原菌,为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水城县主要茶园产区带病斑的茶树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病害有4种,分别为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新煤病和茶饼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