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研,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分为农业副产物循环利用模式、立体复合型模式、农产品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农村生态家园模式和多产业结合循环农业园区模式5种类型,共包括14种模式。并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农业资源投入条件和资源循环利用条件4类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北省划分为4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武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平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东西边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在不同的区块内,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不同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期分区指导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嘉兴地处浙北水网平原,其农耕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发达,农业废弃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当前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中,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如何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任务艰巨。为此,应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构建多种循环农业新模式,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形成低能耗、低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多元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开发农业循环经济新产业。本文提出了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种主要典型模式,并对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利用途径,依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结合资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和流动模式,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以政府政策作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剧增,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研究农业循环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缓解资源的匮乏、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简单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深入论述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循环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石油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农业资源紧缺、农业投入偏高、农业环境污染逐渐严重化等问题。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解决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目前,已发展了立体农业、有机农业、废弃物与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产业化等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后,江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观念、制度、机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形成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导思想是在农业建立循环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废弃物的体系,推广资源节约型的科学种养技术,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结合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资源、环境实际,分析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种发展三峡库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是一种发展模式和技术取向,综合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较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综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欧洲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对德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政策体系、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技研发与推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南农田高效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片面追求高产高效.农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恶化,并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已成为21世纪全球的大趋势.提出了农田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多产业复合的大农业发展模式、生态保护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南地区发展农田高效循环需重点关注的能量、物质循环和信息、价值流传递途径与转化效率;提出了中南地区主要农田循环模式中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就中南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升级和升华。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资源不足、资源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史较短,必须通过构建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在技术、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才能确保循环农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龙斌 《新农村》2012,(11):34-35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消费及其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将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传统线性增长的经济体系,转换为"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也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以来,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6.
张学霞  王茂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2-10895
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人类只有改变传统资源耗竭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将循环经济思想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分析表明,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清洁生产,建设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循环经济。以北京密云西田各庄镇为例,诊断农村现有产业结构,提出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绿色经营模式,并认为发展精准农业、三色农业、农业生态科技园是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对四川省水果产业的循环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出现阶段全省最主要的4种循环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水果产业循环模式;以畜牧业为核心的水果种养循环模式;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次,基于629份水果种植农户样本数据,运用组间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四川省水果产业在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农户对循环经济的认知不足,政府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循环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加强循环经济模式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农业循环技术转化与推广,完善农业循环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逐年下降、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化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成为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0-2011年定西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总趋势良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根据演化过程,将定西市农业循环经济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