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便秘是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群体中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给猪群健康、生产性能的发挥及猪群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便秘是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群体中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给猪群健康、生产性能的发挥及猪群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母猪便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道运动减缓、肠内容物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而出现的粪便干、呈球状,造成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等,更严重的可引发母猪某段或某几段肠管阻塞。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3)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妊娠母猪粪便质量的影响,选择妊娠1个月左右便秘的妊娠母猪2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聚木糖组饲喂基础饲粮+1.00%低聚木糖。试验期10 d。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极显著改善母猪的便秘(P0.01),但粪便水分与便秘程度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养猪场里繁殖猪群一般由母猪、公猪、后备母猪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所占比例叫做猪群结构。规模化  相似文献   

4.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后备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可以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而且影响之后几胎的生产成绩。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提高整个猪群的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规模化养猪场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是保障猪场高效、平稳生产的主要措施。规模化养猪场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后备母猪的选择规模化养猪场后备母猪的选择一般采取外购和本场选留的方式。1.1外购从正规化规模猪场外购月龄为4~5个月、  相似文献   

6.
瘦肉型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绝大部分都是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或其杂交的二元、三元等瘦肉型猪,饲养种猪的场都离不开猪群更新,猪群更新就是从后备母猪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从而达到猪群的生产平衡。猪场基础母猪群年更新率一般在30%以上,这一数字决定了后备母猪培育在生猪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备母猪的培育在规模化猪场中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因素、猪群健康情况、饲养管理等。在饲养管理中种母猪群生产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优秀的后备母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后备母猪的培育在规模化猪场中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因素、猪群健康情况、饲养管理等。在饲养管理中种母猪群生产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优秀的后备母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较高的猪群繁殖力水平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基础猪群生产潜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猪群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要从后备猪开始,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因此,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后备母猪整体生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留作种用的选种方法按照规模化猪场的要求,每年要淘汰30%~40%的母猪。后备母猪的选择每年都要进行,选留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在群寿命是反映猪场经营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母猪不能正常繁殖的年淘汰率一般为20%~25%,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影响整个猪场的年出栏头数,降低全年的经济效益.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提高,生产者为了寻求高效益,对猪群质量选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运转,使基础母猪群的淘汰率上升,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在这些异常淘汰中,特别是母猪繁殖类疾病、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严重侵害着母猪群,而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生产带来压力[1-2].  相似文献   

1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的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一个猪群的建立、新猪群的引入、猪与猪之间  相似文献   

12.
正养猪赚钱的关键是要有好的生产成绩,好的生产成绩则主要取决于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而猪群健康度也是影响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猪群健康度又和疾病息息相关,所以做好疾病控制,也是提升母猪生产力的重要一环。1中国与养猪发达国家母猪年  相似文献   

13.
姬书会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23-24,27
通过对平顶山市6个县30个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调查,了解了平顶山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流行情况。结果表明,12个未免疫猪场均不同程度受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47.4%-73.1%之间,平均阳性率为57.9%;18个免疫猪场PRRS感染率为77.8%,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5%~100%之间,平均为90.9%。所有猪场不同猪群,生产母猪平均S/P值高于仔猪,后备母猪平均S/P值高于生产母猪。免疫PRRS猪场抗体S/P值,明显高于未免疫PRRS猪场猪群的抗体S/P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前,猪场疫病控制的方法正向着通过健康监测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方向发展,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治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疫苗和药物控制,猪群保健逐渐被人们重视,群防群治的观念深入人心。规模化猪场应重视群体的预防和治疗,即确立猪群的保健,特别是妊娠母猪、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的保健预防,则不是病后治疗的观念。猪群保健分为母猪保健和仔猪保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母猪繁殖力持续低下是困扰规模化养猪的瓶颈问题,提高母猪繁殖力已成为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第一大法宝。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专家学者,针对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力方向分设母猪群精细化管理、母猪饲养技术、人工授精与后备母猪管理以及新型生殖激素的应用等分专题展开论述。本次分专题首先讨论猪群精细化管理,主要从完善生产记录、分组管理、减少非生产天数和猪场考核管理及绩效管理等方面展开交流。精细化管理作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第一站,希望养猪人能在这一站做好人、财、物的精细管理,为后续的生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在品种确定以后,就要根据年出栏数,设计好各种类型猪群的结构数。现以年出栏1000头猪为基数,确定猪群结构比例。按每头母猪年提供17.5头小猪算,应养约60头母猪;按公母比例10:1算,应养公猪6头;按公母猪更新要求,每年还应养后备母猪10头、后备公猪2头。以后便可按上述猪群结构安排全年生产计划。一切计划落实后,重要的问题是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浙江省和河北省规模化猪场猪群弓形虫自然感染的情况,在23个规模化猪场随机采集了463例猪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猪血清中弓形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群总感染率为44.49%;浙江省猪群感染率为36.82%,河北省猪群感染率为50.38%;从不同年份感染情况分析,2016、2017和2018年猪群感染率分别为为37.11%、45.49%和52.2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胎次感染情况分析,1~6胎次、高胎次(6胎以上)母猪感染率分别为42.10%、52.94%、47.17%、45.95%、54.00%、63.64%、37.50%,母猪群总感染率为49.28%。调查检测结果表明猪群弓形虫感染很普遍,在不同猪场均有一定程度的感染,而母猪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谭涛  梅小伟  陈维 《猪业科学》2019,36(9):54-56
<正>随着我国集团化、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壮大,规模化猪场养殖设施设备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更新迭代,促使我国养猪业在许多传统的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在我国广大猪场中,猪的疾病仍然种类繁多,系统性疾病多发,如母猪繁殖障碍系统疾病仍然是当前危害规模化猪场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严重制约着规模化猪场母猪的生产效率。通过我国多个检测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猪专业户,规模化猪场的增多,养猪成败的关键在于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群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猪群的健康,而猪群的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随着环境的变化,外部各种原因便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发生不可预见的病变,给猪场带来损失。为了让母猪群保持强劲的生产力,养猪户应按计划更换母猪群,现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2):74-76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河南新乡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PR)的防控情况,对猪场内的健康猪群进行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免疫猪群体内的猪伪狂犬病gE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由试验得出,母猪妊娠初期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90%,妊娠中期和后期达到100%;哺乳期仔猪也达到了100%;5~6周龄保育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70%;7~8周龄保育猪抗体阳性率为50%;9~10周育肥猪抗体阳性率为40%。由试验可知,该猪场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斯感染猪伪狂犬病毒严重,保育期猪只疫情逐渐减少,育肥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议长期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逐步淘汰阳性母猪,培养阴性后备猪群。对规模化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猪场的免疫效果,对促进养猪场经济平稳运行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