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非洲猪瘟来袭猪场生物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习惯于依赖疫苗和药物保健的中国养猪业来说,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让大多数猪场措手不及。没有疫苗、没有药物,生物安全成了唯一的防控手段,然而变生肘腋,有多少猪场能深刻理解并执行到位?1对猪场生物安全的认识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安全是指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拒病原于场外,通过层层设防来达到"越来越少"的目的,为此,猪场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不但要具备完善的防疫设施,更需要建立严密的防疫制度,对进出猪场的车、人、物采取不同的隔离、消毒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疫病发生的原因复杂,但根本原因是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猪场内。从传播途径切断病原的进入是防止疫病发生有效措施。1物资消毒1.1车辆最主要的是售猪和购猪车辆。一般情况下猪场暴发烈性传染病,除引种等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由售猪和购猪的车辆传播。  相似文献   

3.
血清抗体季度监测在大型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9,(2)
<正>国内养猪业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使猪场疫病防控的难度与要求更高,存在的风险与隐患更大。所以各大规模养猪场在不断完善与构建自身生物安全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场内人员流动、车辆管理走向、物资进出等方面防疫要求,规定严格生物安全隔离与消毒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存在的传染源接近猪场,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某种猪场建立综合洗消体系以阻断ASFV传入。对拟进入猪场的车辆在出发前和距猪场1 km处清洗和消毒,在猪场门口进行第3次消毒;人员进入猪场前洗澡和隔离,并将其衣物消毒;输入物资进场前消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洗消的车辆、人员、物资和猪场内猪只携带ASFV核酸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猪只的ASF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2019、2020、2021和2022年,车辆ASFV检出率分别为2.6%、1.3%、0和0,人员ASFV检出率分别为3.0%、1.1%、0和0.9%,物资ASFV检出率分别为12.5%、0、5.9%和0;4年间,猪场内猪只的ASFV核酸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完善的洗消体系并开展ASFV检测,能有效阻断ASFV传入猪场。  相似文献   

5.
罗湘  杨清  隋国光 《兽医导刊》2022,(6):142-14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生猪屠宰场作为生猪产销枢纽,也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场点,来自各地的不同场地、不同健康水平的生猪在此汇集,运输车辆、人员又往返于各个猪场之间,人车物资交叉汇集,环境污染风险极大.因此,做好生猪屠宰场的防控是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屠宰场生猪如何从采...  相似文献   

6.
为切断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传播途径,避免其传入猪场,开展了对ASFV污染情况的调查.对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外来车辆、人员及购进物资等采集的共3778份样品进行了ASFV核酸的检测,以评估外环境中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结果显示,人员和物资ASFV核酸检出率分别为0.53%(12/2278)和0.63%(6/948),车辆ASFV核酸检出率最高,为4.53%(25/552);在车辆样品中,外来生猪运输车辆ASFV核酸检出率最高,为13.50%(22/163),外出售猪车辆和外出接送人员车辆分别为6.25%(1/16)和3.03%(2/66).表明养猪企业应持续加强对车辆、人员及物资的检测,尤其是对外来生猪运输车的检测,还需加强猪场消毒,切断ASFV传播途径,阻挡ASFV传入猪场.  相似文献   

7.
路鹏云  关翔  李结 《中国猪业》2021,16(4):87-88
自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策略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地区本场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愈加严峻复杂,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呈现出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和强毒株并存的局面,且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延长、临床症状不明显、检出率降低,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人员和物资进出猪场、人与猪群直接接触是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生产区,并将其传播给猪的“最后一公里”。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入场是守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防线。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生物安全流程依然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唯一途径。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形势,建议根据各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人员和物资入场流程,以达到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空气传播是许多病原体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过滤系统在猪场的应用及研究证实,空气过滤系统可有效切断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途径。一、猪场主要致病病毒空气传播是猪场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流行途径,借助于大气中的尘埃颗粒或生物气溶胶,病毒可以从一个猪场传播到另一个猪场。研究机构证实,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喘气病等几种病的致病病毒能够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还能够保持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非洲猪瘟(ASF)会最有可能进入猪场的方式从发病地区引种、买猪车或运送淘汰母猪的车的传播是最有可能的方式;其他方式可以是受污染的水源、受污染的饲料、人员污染、购入污染猪肉制品;对于某些猪场,感染野猪的直接传播也是重要的方式。地处山区有见过野猪出没的猪场在设立围栏,阻止野猪进入猪舍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我们国内发现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毒力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养猪业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养猪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由于猪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疫病时有发生,给养殖场造成较大困扰,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传染病传播需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规模化猪场养殖集中度高,疫病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猪场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仍处于紧张的状态,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不仅局限于对人员管理、车辆管理和对场区的消毒管理,还要注意以下五点要素,才能全方位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做到位。一、规划好猪场的合理布局非洲猪瘟是通过接触性传播病毒的,加强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的控制是关键。一是做好猪场净道和污道的设置,净道主要是工作人员、场内猪群周转、运送饲料和物资的专门通道;污道是场区向外运送粪污、病死猪、医疗废弃物和垃圾物品的专门通道;净道和污道互不交叉,避免废弃物中细菌和病毒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2.
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生猪养殖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建设规模猪场密闭连廊,可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广西横县通过设计和应用密闭连廊连接生活区、猪舍、物资熏蒸房、出(进)猪台及死猪出口等端口,使猪舍防疫关口前移,增加了防疫纵深,实现了多层阻断抵御病原传播。本文介绍了密闭连廊及相关设施的设计要点和使用流程,以期为规模猪场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当代畜牧》2011,(12):27-28
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防止传染病进入猪场,并在猪场内传播和继续传播到其他猪场而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各种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冬春季节是猪口蹄疫的高发期。作为烈性、急性传染病之一,本病一旦在规模猪场发生,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了解本病在规模猪场中的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是确保猪场安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流行特点,对规模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规模猪场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风险因素有人员、车辆出入;进场物质;场外野猪、场内鸟、软蜱、苍蝇、蚊子、鼠;周边环境污染等。相应防控对策为制定实施猪场严密的防疫制度,建立员工风险激励机制;建立防控缓冲区;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并做好消毒工作;加强进场物资风险管理;防鸟、灭蜱、蚊蝇、鼠,扑杀野猪;做好猪场隔离消毒工作;加强猪群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安全是理念,更需要实践。猪场需要在实践中将生物安全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心中。所谓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就是根据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三基本原则,对猪场面临的疫病风险作出正确评估,并据此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管控措施。近  相似文献   

17.
老鼠不仅偷吃饲料,而且会传播各种疾病,因此猪场灭鼠是项很重要的工作.由于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多遵循一定的路线,常沿墙根、墙角、檐下、夹道行走,因此猪场一般采取毒饵灭鼠法.  相似文献   

18.
猪场运营过程中,疫病通常是大家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疫病的发生离不开传播途径,而消毒就是从传播途径入手将疫病的流行控制在最低水平;正常情况下,猪场的消毒一般包括环境消毒、器具消毒、舍内消毒、手术消毒、人员消毒和病死猪处理等方面;养猪过程中防病大于治病的理念已经得到广大养殖者的认可,只要将消毒工作做好,即使出现疫病也都能及时阻止扩散,将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猪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2种,能够传播的疾病一般都为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等感染引发的疾病;猪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其他途径传播,预防时需要加强环境消毒、提高管理水平和注重疫苗免疫;猪场一定要规范用药,禁止违法添加,加强粪污治理,避免出现生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都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从理论上讲,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能阻止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就是在传染源和易感动物之间建立起一个隔离屏障,从而起到阻止传染病流行和传播的效果。因此对于猪场来说,针对一些尚未发生或虽然发生过但这些病原不会在猪群中长期存在的疫病,主要是做好猪场与外界的生物安全措施;而针对那些在猪场已经存在又无法清除的疫病,更重要的是做好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措施,但许多猪场对猪场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结果造成了蓝耳病、伪狂犬病及圆环病毒病的反复发生。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