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昌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项目过程中,顺应时代对该专业赋予的新内涵,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改变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顶岗实习、本科生导师制等的推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结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改革提供参考,并为江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储备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加强"2011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协同,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对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农业大学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资源、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在学生分类选拔培养、双导师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业评价、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条件保障,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培养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农林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当前农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大学的时代使命。为此,河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出台"十二五"期间"卓越500计划"的发展规划,指导和保障农林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质量化。通过构建农林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程体系,重点实施"卓越500计划",建立10个"卓越500计划"培养基地,扎实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学校完善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系统、完整、具体、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农林人才,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将为保障我国农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加强农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对落实该培养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年的农学科研、教学、推广的实践以及农学专业学生管理的体会,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农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出发,探讨利用现代互联技术构建农学专业课案例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构建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我国现代农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我国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高具有农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分类培养理念指导下,制订了适应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了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革新了人才分类培养的过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经多个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农科教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现状,并提出了规范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监控过程管理、明确主体和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以期为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任务,并结合淮阴工学院所处江苏省苏北地区的特点,淮阴工学院农学、园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进行了四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重要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农科教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因素,提出了规范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监控过程管理、明确主体和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等改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对策措施,为了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林院校农学专业昆虫学的教学现状,从优化教学大纲,加强理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改革考核体系几方面,提出了农业昆虫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提高其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花卉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是实现智慧农业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跨学科模块化课程、建立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课程考核与评价5个方面入手,探讨花卉栽培学智慧教育的实施路径,为农林院校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针对《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包括项目驱动型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经过几轮的实际教学实践检验证明,项目驱动型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价了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中技能型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卓越园艺专业通过打造园艺植物"生产—加工—控制"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个层次、四大模块"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卓越园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卓越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也是卓越人才计划培养的中心目标,培养一大批有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要深化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农林卓越人才的需要。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将重点对新时代国家注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果树栽培学(总论)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有关键作用。在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建设新农科背景下,对果树栽培学(总论)课程进行改革,更新、完善和整合授课内容,充分采用多媒体、网络在线平台及交互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园艺新农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思靓  赵君彦  薛宝颖  戴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86-187,207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河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流课程,探索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教学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修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校基“双考核”制度。以上措施可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2所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承担院校的专业建设为例,在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实施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通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成要素的运筹,不断强化基于强基固本,提高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为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农科建设新范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专业,本文主要介绍本专业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高标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思考。  相似文献   

20.
真菌学是农科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多年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厚基础"的专业人才为导向,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课堂建设、考核评价、互动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探索出一套适合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真菌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