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西省由于受内陆地区地势、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较大。根据2008年全省组织的盐碱地调查,全省共有各类盐碱地410.35万亩,其中,苏打型盐碱地198.8万亩,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48.4%。近8年来,省土肥站持续开展了苏打型盐碱地改良和治理,基本摸清了苏打型盐碱地的特征,并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改良技术模式。1山西苏打型盐碱地特征1.1面积大且分布较集中苏打型盐碱地主要分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特点及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面积373万hm^2,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扩展,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盐碱化旱田、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化湿地的特点,提出采用低洼盐碱地种稻模式,盐碱湿地育苇-养鱼模式,盐碱湖泡养鱼,盐碱化旱田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碱作微物或牧草、微咸水淋洗和物理化学改良,盐 碱化草地恢复等多种措施,遏制盐碱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耐逆植物改良松嫩平原高pH盐碱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苏打盐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土壤pH多在8.5以上,重度盐碱地pH高达9.0~10.5.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干旱,松嫩平原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盐碱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文中概述了该区典型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传统的治理方法,剖析了以往主要改良方法存在的利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与育种,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和耐碱基因QTL定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及其生物生态学效应,羊草耐碱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进展,指出了有效利用耐盐碱牧草或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恢复生态和提高劣质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苏打盐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土壤pH多在8.5以上,重度盐碱地pH高达9.0~10.5。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干旱,松嫩平原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盐碱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文中概述了该区典型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传统的治理方法,剖析了以往主要改良方法存在的利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与育种,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和耐碱基因QTL定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及其生物生态学效应,羊草耐碱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进展,指出了有效利用耐盐碱牧草或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恢复生态和提高劣质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近20年安达市土地盐碱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02年和2020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在GIS和R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非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评估安达市土地盐碱化程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①土地盐碱化的程度呈减缓趋势,盐碱地总面积减少81.3 km2,盐碱地主要类型由轻度盐碱地转化为中度盐碱地。②盐碱地斑块数减少20块,聚合度减少,分离度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③轻度盐碱地主要转移为非盐碱地,中度盐碱地主要转移为轻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主要转移为中度盐碱地。④盐碱地重心总体向西南迁移8 km,盐渍化程度由东北向西南扩张。【结论】 安达市盐碱地受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禁牧和开垦种稻等措施,土地盐碱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到上百亿公顷并且还在不断蔓延,土地盐碱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已经从西北部逐渐蔓延到东北部乃至华北大部分地区。无论是从盐碱地的治理方面来讲还是从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方面来讲,利用盐碱地改良造林都是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碱化是全球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中国的盐碱性土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且类型繁多。及时治理与合理管理盐碱地资源可以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分布及现状,对比盐碱地改良方法和对策,分析了盐碱土地现有改良方法的优缺点,并为未来盐碱地更好的利用、改良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是一种潜在的改良剂,被誉为"黑色黄金"。为明确生物炭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的效应,设置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生物炭酸化改性后对苏打盐碱化土壤的容重、pH值、含水量、有机质、矿质氮和全氮及玉米产量的影响,探寻生物炭在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结果表明:苏打盐碱化土壤施用酸化生物炭后,改良效果明显,与没有经过改性生物炭相比,施用酸化处理的生物炭,容重降低0.3%~3.7%,pH值降低0.2~0.7个单位,有机质提高1.1%~2.5%,平均含水量提高0.8%,增加了土壤中全氮和矿物质氮的含量,使玉米产量提高5.1%~7.2%。苏打盐渍土施用2%(20g·kg-1)酸化生物炭时,苏打盐渍土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盐碱化土壤由于其高浓度含盐碱量使得土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对盐碱化土壤造成的危害,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各种技术方法,为我国盐碱化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进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受土地盐碱化的影响,粮食产量大大降低,东北地区土壤以苏打盐碱土为主,分布面积非常广,占东北土地总面积的384万hm~2,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1%左右。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对轻度或者中度盐碱土进行改良,将p H值降低,释放更多活性物质,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盐碱土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且有很多土地退化严重,有发生次生盐碱化的趋势。以下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典型盐碱区域土壤土质的调查分析,讨论了盐碱地改良的现状及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分析,全球现有盐渍化土地接近10亿公顷,其中我国的盐碱化土地就接近1/10,足见其严重性。棉花是改良盐碱地的一种先锋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棉花在盐碱地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在盐碱地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60%,发展中国家需增长近10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受人为不合理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排水与通风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侵蚀、水渗透性过强或过弱、钠交换程度高和贫瘠等现象逐渐普遍,造成土壤退化,加大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土壤与作物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减弱,农业生产产出率偏低。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壤盐碱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围绕土壤盐碱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土壤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盐碱地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具有潜在的肥力。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种植面积,提高作物总产量,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盐碱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刺是优良的抵御风沙植物,适合在盐碱地生存,特别是碱地,同时,白刺制也非常耐干旱,是干旱和沙漠半沙漠地区的良好成群植物。果实可入口,种子可榨油,丰富的枝叶可作饲料和入药,是不可多得的绿色果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而白刺栽植机具的开发为白刺大面积种植带来便利,从而为盐碱地和荒漠地带的生态环境改良带来希望。吉林西部荒漠化土地中,盐碱化土地不仅分布面积大,而且盐碱化程度也较重,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村生活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该地区机械化种植白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新疆兵团土壤盐渍化现状问题,2015?2017年基于盐碱地划分标准设计了盐碱地分类面积表、盐碱地化学类型表、不同程度盐碱地生产状况表和盐碱地改良状况表等4份调查表,对139个团场进行盐渍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兵团盐渍化农田面积约为53.1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20.2万hm2)的44%,盐渍化耕地中约23.2%为原生盐渍土,76.8%为次生盐渍土;硫酸盐型、氯化物型、苏打型和碱土型盐渍化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6.19万、5.85万、20.65万、10.41万hm2,分别占兵团盐渍化土壤面积的30.5%、11.0%、38.9%、19.6%。次生盐渍化普遍造成作物减产,化肥和有机肥投入量随着盐渍化加剧而增加。目前,盐碱地治理的方法有水利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治理和化学改良,但是不同改良方法的改良效果差别较大,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改良效果较好。为防治土壤盐渍化,需建立兵团耕地质量数据库和兵团盐渍化农田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联合疆内外高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化土壤由于其高含盐碱量使得土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本文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各种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盐碱化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吉林省大安市苏打盐碱地的特点、可溶性盐分成分及其分布入手,阐述了苏打盐碱地改良的原则、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措施以及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素,以期对苏打盐碱地生态改良及种植盐碱地水稻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含氟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要解决的环境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盐碱地现状、改良技术以及各灌区现状3个方面阐述了吉林西部盐碱地开发现状,探讨了吉林西部土壤氟化物高背景值在盐碱地改良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后续合理利用盐碱地、优化盐碱地的改良措施和更好地控制灌区排水中的氟化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夏引黄灌区1/3土地有盐碱化问题,而土地盐碱化又制约着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种植耐盐碱的中药材可以改良盐碱地单一的种植结构,同时使得盐碱土地生态环境获得良好收益。简介宁夏主要类型的耐盐碱药材及已在宁夏推广种植的耐盐碱中药材种植,旨在为宁夏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是土地盐碱化造成的结果,其会对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造成影响。当前的人们对于土地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对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是目前来看有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还能使对当前的土里利用紧张问题进行一定的缓解,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