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1—2010年海阳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大趋势下,海阳市≥30℃和≤-5.0℃的日数变化规律,并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数在1986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近30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5.475 t/10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负相关。由此可知,气候变暖对高低温日数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在欠发达地区是主要蔬菜之一。涞源县由于海拔高(840 m),气候冷凉(夏季平均气温20.4℃),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马铃薯的生长。群众也有多年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由于品种退化、管理粗放,马铃薯单产一直维持在1 000 kg/亩,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下面根据涞源县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探讨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与整地马铃薯是地下结块茎作物,所以选地一定要选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中卫市辖区4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该地区≥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中卫市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与1961—1994年各月平均气温的差值明显增高,尤其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中卫市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明显减少。中卫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中卫市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统计分析1960~2007年48年来珲春市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8、10℃的积温和持续日期、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30℃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在上升,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37℃/10年,各界限积温每10年增幅在60~80℃,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和无霜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分别增长了7 d和22 d,≥30℃高温日数增长3 d。低温冷害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尤其是进入2000年代夏季气温持续偏高的影响下明显减少,冷期中以延迟型和混合型冷害为主,暖期里以障碍型冷害为主。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与宁夏西吉马铃薯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俊  李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62-12464
基于气象资料揭示了近10年来地处西北东部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10℃平均有效积温增加了128.1℃,年降水量减少了45.1mm,年降水变率过去50年由8%增大到51%;基于天气图法对西吉县内各大山脉等高线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吉县各大山脉等高线与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都有东西向分布的规律,中西部的高度槽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十分接近,中东部的高度脊和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分界线十分接近,高度槽脊落后于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槽脊,马铃薯生育关键期7~8月150、180him雨量分布线和槽脊线十分接近。根据马铃薯种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用2000、2100、2200、2300m等高线、≥10℃有效积温和马铃薯生育期7~8月150、180mm雨量线作指标对西吉马铃薯种植进行区划,将西吉县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的马铃薯种植区,这一工作对今后科学安排马铃薯生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大趋势下,新安县高温(≥35℃)和低温(≤-5.0℃)的日数变化规律,并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数在1986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近30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3.704d/10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高低温日数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45-5.72℃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 ℃/10 a(P<0.01),1988-1989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东北地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气候倾向率达到0.53℃/10 a,夏季气温增幅最小,0.24 ℃/10 a.东北地区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和秋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东北地区气温增暖幅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是增温最明显的地区,增暖幅度较小的地区为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430.40-678.72 mm之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 mm/10 a(P>0.05),1981-1990年为降水最多的年代,1982-1983年间发生了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较明显的地区为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段,降水量增多较明显的地区为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1a的强显著周期,此外还有24 a和6a尺度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存在16a的强显著周期和6 a的小尺度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45 a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西省汾阳市气象局198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对应时段的冬小麦≥0℃积温及冬小麦生育期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 a气候变暖对冬小麦≥0℃积温和生育期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汾阳市30 a年平均气温总体表现为增暖,冬小麦≥0℃积温上升,而生育期日数表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气象资料揭示了1997—2006年地处西北东部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0℃平均有效积温增加了128.1℃.日,年降水量减少了45.1 mm。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叶面积指数(LAI)、积温(∑T)和累积降水量(∑M)都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相关性通过置信度0.01的检验,总结分析了当地高温干旱气候变化规律及马铃薯种植业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气温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覃卫坚  李耀先  覃志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15-18318
使用1951~2008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广西气候变暖的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最显著,其次为秋季和夏季气温,最不显著的是春季气温;增温最大的是冬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增高0.6℃,趋势很显著。春季和夏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均为0.4℃,春季趋势不显著,而夏季趋势显著。秋季和冬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分别为0.8和1.0℃,2个季节大部分地区趋势均显著。高温日数变化除了全州、忻城等少数地区有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有增多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高温日数50年平均增多了2.8 d。  相似文献   

11.
宁夏西吉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及农业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气候、市场变化等与马铃薯农业气候的区划地处西北东部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气候冷凉干燥,多年来马铃薯种植以晚熟品种为主,且产量受降水等气象因素制约极不稳定。根据笔者对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近十年来西吉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10℃平均有效积温增加了128.1℃/天,年降水量减少了45.1毫米,年降水变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变化特征,选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和1981-2010年冬小麦生长状况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宝鸡市年平均气温以0.238℃·10a-1倾向率显著升高,以冬、春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影响冬小麦播种期气温明显升高;气温稳定通过0℃、14℃、18℃的终日以不同趋势延后,冬小麦越冬前有效积温显著增加,平均播种期推迟3~7 d,利于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在目前正常的气候年份内适当晚播冬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近36年(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冬小麦可种植北界从盖州北移约250km;近25年(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年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年推后5~7d。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7—2016年贵南县气象站逐日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分析贵南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南县近60a平均气温2. 4℃,气候倾向率0. 19℃/10a,以冬季气候变暖最明显;年平均降水量415. 8mm,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夏季增多最明显,贡献最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712. 7h,气候倾向率为3. 77/10a,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最显著,春、秋季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24-227
利用喀左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4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5年来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52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春、秋季气温上升趋势和突变点与年平均表现一致;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最弱,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6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20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4年。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迟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拐子湖1981—2017年逐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拐子湖近37年总体气候趋于变暖,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7、0.308、0.450℃/10 a;各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除12月略下降外,1—11月均趋于升高,日最低气温中除1月外,其余月份均趋于升高。气候变暖后利弊兼有,应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7.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农业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西北东部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气候冷凉干燥,多年来马铃薯种植以晚熟品种为主,且产量受降水等气象因素制约极不稳定。根据对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近10a来西吉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0℃平均有效积温增加了128.10℃·d,年降水量减少了45.10mm,年降水变率50a由8%增大到51%。  相似文献   

18.
李震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0-17501,17565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3~2010年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8℃/10a,四季均为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8.16 mm/10a,除春季呈略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突变年出现在1986年,除夏季无突变现象发生外,春季突变年出现在1974年,秋季1987年为突变年,冬季突变年则出现在1981年;而年、季降水均没有突变现象出现。小波分析发现,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2~14、5~6和2年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存在8~12、5~6和2年周期波动。[结论]该研究为山区气候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河口1953年植胶以来气候变化与橡胶树寒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河口县气象站1956~2010年共55年的气象资料.以年均温、降雨量、年极端最高温及极端最低温为指标.初步分析了河口地区55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显示:年均温以每年0.0269℃的速度逐渐升高:年极端最高温以每年0.0219℃的速度及年极端最低温也以每年0.0417℃的速度在逐年上升;云南河口地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虽然橡胶树寒害次数有所下降,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受害频率和严重程度与气候变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1园地选择气候条件是制约西洋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西洋梨原产于夏季干旱气候带,它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0~12℃,1月份平均气温在0~-5.4℃,夏季(6-8月)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