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农药的毒性和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两个方面剖析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农药登记试验数据,分析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趋势。总体上看,目前农药是在朝着高效、低毒、环保方向发展,但由于农药的本身属性、农药助剂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农药对环境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使用好的农药,正确的使用农药,并加强农药的登记把关和使用监测,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欧洲议会对农药使用进行了辩论,并就建立新农药审批制度、构建政策策略以及实施农药使用指令作出决定。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要求在今后10年内达到农药使用量减半的目标,并禁止飞机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3.
村级农药销售管理工作一直是农药管理工作的难点,结合多年从事基层农药管理的经验,分析石阡县村级农药销售现状,并提出开展村级农药销售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农药登记情况的统计分析,从农药登记的视角侧面,阐述了在此期间安徽省农药登记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旨在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以期引导企业在更加明晰、健康的方向上研发农药并开展农药登记。  相似文献   

5.
包括土壤在内的生态系中,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介绍了生态系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共生对农药的分解,单一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农药分解酶和农药分解酶基因及细胞质基因,并展望了微生物分解农药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滨城区农药经营市场现状,分析了农药经营活动及农药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药经营市场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农药使用者是农药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的安全使用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分析了农药使用者在安全使用农药中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农药使用者并对之正确引导和监督是做到农药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药生产企业、农药市场、经营户、农药使用情况、农药管理的现状、开展调查,基本摸清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贵州省的农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农药是农业种植重要的生产资料,日常种植生产中农药的滥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农药经营体制的变迁,并从农药批发商、农药零售商、农户三个方面出发,就海南农药管理新政出台后,对于海南农药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药标签是农药产品的重要标识。通过2014年农药产品的抽检,发现市场中农药标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省54站1963—2015年夏季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环流场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异常年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2014和2015年夏季环流场与异常年环流场的对比分析,揭示辽宁夏季干旱环流特征及造成2014、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环流场因素。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对流层各层大尺度环流系统相互配合是造成辽宁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2014和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环流场特征均与辽宁夏季异常干旱年情况类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且副高西北侧为负的位势高度距平,不利于副高西伸北进;由于副高偏南,辽宁地区西南水汽输送不充足;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于辽宁以南地区上空,且辽宁以南上空200 h Pa纬向风距平为正,以北为负。这种不同高度层大尺度环流配置是造成2014和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主要环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71-2005年辽宁60个站沙尘天气资料为基础,从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浮尘、扬沙、沙尘暴、沙尘天气综合影响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的沙尘天气年代际变化明显,且多发生在春季(4月最多),沙尘天气主要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出现在沈阳西北部、阜新以及朝阳北部地区。结合辽宁的气候、空间特点,从沙源、大风、不稳定层结3方面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形成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简要介绍了辽宁防沙的措施、效果以及辽宁省气象台沙尘暴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并改进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西地区,实证分析1988—2004年辽西地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相对生活水平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演变和空间差异,预测2010年和2015年辽西地区的人口超载规模,分析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辽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56~2008辽宁省近53年的降水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辽宁省8市8个气象观测站近53年(1956~2008年)的逐月降水时间序列,分别计算了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距平,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近54年辽宁省的降水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1)近53年来,辽宁省的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降水日数和汛期降水量也同样表现减少的趋势。2)年代际变化的整体波动不大,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以后,辽宁省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多-多-少-多-少的过程。3)辽宁省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除春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外,夏、秋、冬三个季节都略下降。其中夏季和秋季存在明显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5.
苏辽粳稻区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套鉴别品种对苏辽稻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57株菌被中国鉴别品种分为7群23个小种,其中苏辽菌株分别为5群12个小种、7群21个小种,江苏优势小种ZG1占其菌株数的52.92%;辽宁优势小种ZG1、ZC15占其菌株数的30.84%、19.63%。苏辽菌株分别含37、46个日本小种,江苏优势小种011、011.2、000占其菌株数的25.33%、14.67%、12.67%,辽宁优势小种011.2占其菌株数的28.97%;LTH近等基因系将苏、辽菌株划分为27、23个反应型。利用Pot2-rep-PCR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75%相似水平上可将参试菌株划分为13个系谱,江苏12个系谱中优势系谱L11、L12、L4分别占其菌株数的22.67%、16.67%、17.33%,辽宁6个系谱中优势系谱L12占其菌株数的55.14 %。苏辽相比,辽宁菌株毒力普遍强于江苏,两地稻瘟菌株的毒性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相反。综合分析显示,苏辽两地稻瘟菌是两个在致病型和遗传结构上相近而又异质性明显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分析2000年以来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增长态势,及其与周边和全国其它省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差距。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地构成特点。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提出为推动辽宁省入境旅游事业的发展,应注重挖掘市场潜力,整合旅游资源、形成特色产品,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2015年9月采自辽宁省13个地区的84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依据镰孢菌分离频率确定其在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辽宁省84个玉米穗腐病样分离物中鉴定出3个种,即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分别为67、9和8株,占79.77%、10.71%和9.52%。按照柯赫式法则,验证了3种镰孢菌代表菌株FV-39、FG-1和FP-2是玉米品种郑单958穗腐病的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为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辽东、辽南、辽中、辽北和辽西5个玉米生态区,分别占16.67%、11.90%、21.42%、10.72%和19.05%;禾谷镰孢菌主要分布于辽西地区,层出镰孢菌主要分布于辽中和辽北地区。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区域生态系统承载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研究了辽宁省地市尺度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可分为四个生态承载状况类型区:适度可载区、轻度超载区、中度超载区和重超载区,生态承载状况在整体上呈现沿海和内陆的分异;地市间生态潜力的差异是生态承载状况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环境治理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人口压力是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