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准确评价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并规范使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改进了样品的制备过程,对黄曲霉毒素B_1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主要评定了样品称量、样液稀释和取用、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溶液配制四个要素对于不确定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对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对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量化计算与合成,得出试验用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4.42 ng·g~(-1),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67 ng·g~(-1)(k=2)。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谷黄曲霉毒素B_1近红外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准确性和精度,文章探讨以RBF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精度影响。收集80个稻谷样本,应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光谱信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建立稻谷黄曲霉毒素B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确定基于RBF核函数模型最优参数为c=106,γ=0.0015。该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3,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186和1.267。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可准确检测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为准确、实时监测贮藏稻谷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瑞阁  李丰玉  张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06+10336-10306
[目的]了解黄曲霉毒素对南阳地区玉米的污染情况,初步评价玉米的安全性。[方法]从南阳市不同区域采集新收获的玉米样品40个,应用HPLC检测技术对玉米进行黄曲霉毒素B1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80%,根据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符合食用标准的玉米占37.5%,不符合食用和饲用的占45.0%。[结论]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流向进行安全性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的方法,并通过对食用油、花生、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加入50μL标准品溶液、50μL抗体工作液、50μL酶标二抗反应30 min变异性最小;ELISA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对食用油、谷物、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8.82 ng/L和48.51、176.56 ng/kg;平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符合相关规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狐狸和貉子流产的主要原因,确定主要病原体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试验收集了河北省和辽宁省多个流产母狐和母貉的流产病例,通过剖检观察流产母狐、母貉及其胎儿的内脏,观察主要脏器病变情况,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黄曲霉毒素B_1检测,确定病原菌为黄曲霉毒素。本研究明确了狐狸和貉子流产主要是黄曲霉毒素感染所致,需要在狐狸、貉子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文中介绍了花生黄曲霉毒素组成及毒性机理,总结提出了目前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生化研究方向,并归纳了现阶段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检测方法,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及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性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牛奶为代表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在以往20年对牛奶等动物源性食品黄曲霉毒素检测数据的支持下,进一步对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进行对比,发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构成动物源性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特征规律。从产品形成过程分析了影响动物源食品黄曲霉毒素的因素,分析了引起污染的主要途径,得出了“动物源性食品黄曲霉毒素主要由于动物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代谢产生”的结论。针对切断黄曲霉毒素污染链条、有效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水平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控制、减少动物源性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建立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饲料样品经70%甲醇溶液提取,过滤后,用0.01 mol·L~(-1) pH 7.4 PBS复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在5~8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以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80%~120%,检出限为5μg·mL~(-1)。结果显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满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
结合GB5009.22-2016的操作方法,以及CNAS《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不确定度的要求,对大豆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为扩展不确定度ux=0.058,k=2.其中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所带入的不确定度对结果影响较大,以后实验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产生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相似,致毒基团大致相同。黄曲霉毒素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为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一类。基于此,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新进展,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定黄曲霉毒素为一级致癌物,而这种毒素在食品中容易产生,所以需要应用高速度高精度的检测方法,确定生鲜乳中是否含有这类毒素。基于对荧光定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提出了该项技术在生鲜乳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确定生鲜乳中的黄曲霉毒素M1是否存在超标问题,确保我国的生鲜乳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天然毒素,主要分为B族黄曲霉毒素、G族黄曲霉毒素及M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较高的毒性、致畸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最高,且黄曲霉毒素B_1和黄曲霉毒素M_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因此,黄曲霉毒素的脱毒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主要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物理脱毒方法、化学脱毒方法及生物脱毒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对生物脱毒方法的种类、脱毒机理和降解产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条检测为阳性的饲料及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污染的饲料饲喂5组小鼠,进行了50d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小鼠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以及受损肝脏及胃肠内容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中毒小鼠模型。本研究成果对黄曲霉毒素统一诊断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的筛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_1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具有极高的致突变性、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存在于奶制品、饲料等行业中。本研究以香豆素为碳源,筛选出1株降解率为82. 77%的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物质,许多国家已将其限量标准提高,并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技术壁垒。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性质、种类、来源及其限量标准,介绍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分析。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复杂食品体系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行为,以黄曲霉毒素B1为研究对象,以乙腈为简单溶剂系统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辐照前后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黄曲霉毒素B1电子束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射能够有效地去除乙腈溶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初始浓度的增加,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1是当今世上最强的生物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花生是黄曲霉菌最喜欢的寄主之一,黄曲霉毒素随着生产过程进入油脂中。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花生油成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