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切实增强梅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采取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因素。通过提炼出梅州市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指标因素,采取层次分析法构建梅州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型,从保护维度以及效益维度对梅州客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专业人士开展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各个因素权重,并对权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市的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法律制度、长效保护机制、社会氛围营造、公众感知度四个要素进行改善,应该从挖掘品牌、人才的培训、社会宣传以及健全相关法律与制度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崇明岛农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其开发潜力展开研究;分析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包括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创意发展、促进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区域联动、发展民俗文化体验型模式等,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提出保障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崇明岛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养生旅游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养生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构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安徽泾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武术文化也可称是无形资产,是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对其开发的是否合理对武术文化资源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以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估,得出各个对应指标的权重。结论显示:通过AHP法对河南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武术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的总体得分较高,说明其融合开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了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深度融合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旅游业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重要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区域特性三方面构建了1个包含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得分为7.832 5分,开发潜力为Ⅰ级。利用SWOT分析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定性分析。对乌拉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出4点建议:1) 旅游发展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发展旅游,首先要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3)发挥景观资源优势,突出森林生态旅游特色;4)分阶段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王永桂  吴文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89-891,946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9个内容层,并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徽州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其次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76-8780
[目的]为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开发地质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4级生态旅游资源1处,3级生态旅游资源11处,2级生态旅游资源7处,1级和未获等级的多处;将该地质公园划分为5个旅游区域—刘家台、曹家峪、白龙、神星、满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值为满城镇〉曹家峪〉白龙〉刘家台〉神星。[结论]根据总体评价结果,结合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经营者和社区代表的意见认为:满城镇由于拥有抱阳山和满城汉墓景区,资源品位及组合条件好,距县城和顺平很近,交通便利,可首先开发;曹家峪以北方独特的规模比较大的温带溶洞风光见长,位居第二;白龙第三;刘家台、神星位居其后。  相似文献   

10.
区域之间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区域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区域同城化是其重要体现之一,同城化发展为区域间公众各方面活动提供了便捷,尤其是降低了区域间的沟通成本。对于旅游业而言,区域同城化产生市场需求升级、旅游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节庆旅游资源是区域重要的资源之一,应该对其进行深度和系统开发,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塑造地域品牌等,以适应同城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崇武古城的闽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性和代表性。它包含了惠女民俗 文化、石雕文化、海洋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开发、保护和利用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是 发展崇武古城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了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惠女”、“雕艺”、“古城”、“海洋”四大闽南文化 元素旅游品牌为核心提出开发对策,希望为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的发展现状,从当地传统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镇在修复开发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不同层次需求,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加强村镇规划设计,集成多产业共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5.
西安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浐灞河生态区的民俗旅游规划为研究对象,针对西安市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民俗的视角出发,在总结规划区内民俗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无形文化有形化”的规划手法,探讨了规划区生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和开发对策,以实现浐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莉  刘昭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79-578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旅游活动方式,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活动内容,而显示出蓬勃生机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乡村旅游发展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梅州开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梅州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梅州客家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初探和价值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浅析了景观、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结果表明,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方丹  郑钦玉    鑫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62-163,184
以宜宾市玉和苗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提出玉和苗族乡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发展模式,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区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