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起垄半膜覆盖)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土地裸露部分多(占50%),集雨保墒效果差,雨水入渗难的缺点而提出的,经过改良而形成。其创新点是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改为垄沟种植。它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着。是一项可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春地膜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技术的出现,给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的种植带来的是一场革命。但是。从1986年地膜玉米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始推广,近20a过去了,地膜玉米的种植方法没有大的改变。2003年以来,通过“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集雨高效利用农业配套技术研究、筛选、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从集雨节水高效农业的角度出发,通过试验和生产验证,提出春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对同类地区春地膜玉米的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兰州市粮食作物低产的主要因素,地膜覆盖技术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而选择适合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是其核心.近年来兰州市农技推广人员在旱作区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种集抗旱集雨、保墒增温为一体的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传统的垄上半膜种植为垄沟全膜种植,为兰州市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4.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干旱山区农作物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的一项突破性抗旱技术。互助县从2009年开始在蔡家堡乡东家沟村(海拔2500m,降雨量350mm左右,无霜期120天)开始全膜覆盖种植玉米试验成功,将玉米种植海拔提高了近300m,  相似文献   

5.
2011年阆中市承担了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应用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做到了科学规划田块,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抓关键增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是玉米栽培史上一项突破性技术,也是一场白色革命,大幅度的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陕西省宝鸡市从20世纪八十年代试验示范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地经济社会效益,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提高,特别是引进试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新技术以来,玉米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的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旱地4种栽培方式研究证明:旱地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的抗旱节水种植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提高保墒蓄墒能力,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增加地温,提早成熟,增产增效作用极为显著。与常规半膜平覆栽培相比,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9.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7%,增产33.0%,增效47.2%,在宁夏半干旱区、半干旱易旱区、半阴湿区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初步探索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即免耕秸秆覆盖(免耕)、无膜翻耕(无膜)、常规覆膜翻耕(覆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耕地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在博州阿场苏门托哈村玉米地块进行大田试验,分别观察玉米生育期变化,并通过环刀法采集玉米耕层土样,以常规耕作栽培模式(覆膜)为对照,研究免耕、无膜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无膜和免耕栽培下玉米亩产量分别为1 297.96 kg、1 248.46 kg和1 101.67 kg,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0.25%、14.02%±0.87%和18.45%±0.35%。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影响显著,无膜栽培延迟3 d,但并未造成作物减产;免耕栽培延迟7~8 d,对作物减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无膜处理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0~2011年在黔西南州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显著缩短玉米生育期、显著提高产量,可在我县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近年来贵州省平坝县夏季旱情较为严重,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特实施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探索出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干旱区。舟曲县的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均符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要求,适宜在舟曲推广应用。现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0-15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如皋市每年栽培菜用玉米基本稳定在700公顷左右。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麟游县是一个雨养农业区,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是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融合覆盖抑蒸、集雨补水、增温保墒为一体,强化农艺农机技术接合,实现旱地玉米达高产。在渭北旱塬及同类生态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玉米膜侧栽培技术就是将玉米栽培在地膜的两侧。即是用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宽行盖膜,在膜的两侧窄行种植玉米。该技术具有集雨抗旱、增温保湿、抑制杂草、省工省力、抗倒伏、苗齐苗壮、早熟高产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17.
岳池县地处川中盆地丘陵区,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年降水量1019.6mm,系典型紫色土丘陵区。以露地玉米种植为主,常用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该县玉米生产存在易遭遇寒潮影响,因土层浅薄易遭受季节性干旱,因密度过稀(2300~2800株每亩)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等突出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在九龙镇、顾县镇等地开始示范推广《玉米增密抗逆侧膜栽培高产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一般能比露地栽培增产20%以上、亩集雨节水30m3以上,亩节支100元以上,亩增密700株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5%-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农田雨水在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中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探索降水利用率、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作物水分状况信息及水分平衡等方面的规律,2011年4月15日开始,作者在秦州区汪川镇良种场设立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试验土壤墒情监测点。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自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的有效旱作农田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玉米膜下滴灌在盐碱耕地的应用技术及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参 《吉林农业》2012,(11):152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已经普及30多年,是一种成型的高产栽培技术,滴灌技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是从2007年起开始提速的,目前已经形成将滴灌与地膜覆盖两种栽培形式有机结合的膜下滴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适合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产节水栽培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模式,稍加改进更适应吉林西部等盐碱地区玉米高产抗盐碱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