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提高草坪割草机刀片的强度和韧性,对20号钢和20SiMn钢进行低碳马氏体淬火,对40Mn钢进行等温淬火和亚温淬火。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与通常采用的65Mn钢常规淬火加中高温回火相比,可以获得高得多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草坪割草机刀片的强度和韧性。对20号钢和20SiMn钢进行低碳马氏体淬火,对40Mn钢进行等温淬火和亚温淬火。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与通常采用的65Mn钢常规淬火加中高温回火相比,可以获得高得多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3.
石质山地手提式挖坑机钻头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研制的几种手提式挖坑机钻头的结构特点、参数选择、刀片及钻尖的型式、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等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及生产试验,证明了所研制的钻头在含石砾量40%~60%的陡坡石质山地的挖坑整地作业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钻头入土快、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劳动强度低、各项指标达到林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T8A钢锯链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用840℃高温淬火后于200℃回火或经840℃加热,280℃等温处理,其金相组织分别为强韧性较好的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试件比常规热处理工艺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挠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65Mn钢的固有频率与热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木工圆锯片常用钢材的固有频率的影响.对65Mn钢及其它碳钢热处理前后固有频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影响钢的固有频率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结构刚度,而弹性模量是热处理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故65Mn钢的固有频率对热处理工艺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伞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断齿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用40Cr钢为原材料制作的伞齿轮,从使用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性能试验、组织检验等分析研究,找出了断齿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可控制伞齿轮的断齿现象,提高伞齿轮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从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设备改造,热处理工艺及工件材料的优化等方面,研究了热处理生产中的节能问题,探索了实际热处理生产过程的办能办法,为热处理行业实施节能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的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SLYF-21)为疫木热处理设备(疫木采伐粉碎剩余物为燃料)、以疫木为试验材料,借鉴控制方程、湍流模型、混合(Mixture)模型、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构建疫木处理炉内多物理场耦合的热处理过程仿真模型,模拟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2022年7月1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应用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疫木进行热处理试验(热处理7 h),测定不同热处理时间时的各监测点温度,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模型可靠性。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疫木直径、含水率、热处理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炉内不同位置,疫木与环境的传热强度差异明显;木堆下部疫木温度高于上部、木堆内部疫木温度低于外围,木堆中心位置是传热的不利位置,应作为疫木中心温度监测的重点区域。疫木直径增加、环境温度降低、含水率增大,均会导致疫木热处理所需热量的增加和所需时间的延长,而且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寒地环境时,可通过调整风机频率、增加炉体保温材料等措施提高炉体内升温速度,弥补低温环境对热处理...  相似文献   

9.
金属材料在目前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和技术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提升以及利用价值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出于金属材料利用有效性的考虑,本文就金属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和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CS)/聚磷酸铵(APP)层层自组装(LBL)是一种表面改性工艺,通过对竹束单元进行热处理,研究其对CS-TiO2/APP自组装重组竹(BS)的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及协同关系。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160、180℃)和处理时间(2、3、4 h)对竹束单元进行水蒸气保护的热处理,首先对不同的竹束特性进行研究,优选竹束热处理工艺条件,然后在竹束表面进行CS-TiO2/APP自组装后制备重组竹,分析热处理对重组竹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及与LBL阻燃层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竹束热稳定性提高,同时表面阻燃涂层增重率相比未热处理提高了27.0%,LBL后的极限氧指数较未热处理直接负载的提高了14.4%。综合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竹束的特性以及和负载LBL涂层的竹束阻燃效果,确定160℃下3 h为重组竹的热处理工艺条件。通过锥形量热测试,热处理后的BS(W-HT)重组竹较BS重组竹,燃烧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降低了30.1%,产烟速率pk-SPR峰值降低了50.8%,热处理后的BS(W-HT)/CS-TiO2/APP重组竹与B...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内燃机气缸盖气门处的漏气现象,对气缸盖的残余应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时效处理的气缸盖分别采用切割法和钻孔法测定其残余应力,得到了如下的初步结果: 1.充分时效热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残余应力; 2.即使是充分时效热处理,也不足以防止由于气门附近的不均匀变形而产生的畸变。这种畸变是导致漏气的主要原因。 因此,为解决漏气问题,除了应改进热处理时效工艺外,还需从气缸盖结构和铸造工艺上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番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进一步开发植物SOD酶源。[方法]以富含SOD酶的番茄为试验材料,选取浸提缓冲液的pH值、浸提时间、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番茄中SOD酶最佳提取工艺为缓冲液pH7.8、浸提时间2 h、热处理温度50℃、热处理时间30 min。[结论]该工艺简便高效地从番茄中提纯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可用于实际生产,为后续进一步纯化研究该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而研究45钢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变化,找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45钢组织和性能有一定影响,当淬火温度为800℃时力学性能最佳,同时得到的马氏体组织更细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甘蔗切割器刀片切割甘蔗的质量及提高刀片的使用寿命,本文对单圆盘甘蔗切割器上采用的3种形状刀片建立切割器仿真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刀片模型进行切割力仿真试验研究.以刀片节点变形量和应力值为判别指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影响刀片工作性能的多因素(刀片刃角、切割长度、节点位置)数学模型,在相同切割力作用下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形状刀片在不同位置下的变形量和应力值,通过优化分析,得出较优的形状刀片及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弯形刀片形状优于梯形和矩形刀片,机械强度较好,结构参数优化为刀片刃角15°,切割长度75mm,该研究结论对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木材热处理窑内部循环风速和温度合理分布,提出一种操作性强易于实现的木材热处理窑三维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前处理软件(ICEM CFD)对实验型木材热处理窑做结构简化,并进行参数化建模,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对木材热处理窑内的蒸汽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风速分布云图。研究木材热处理窑内热质耦合状态,得出其内部温度和湿度的具体状况,为优化木材热处理工艺参数,改进窑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速生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弦向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时低温处理技术,选择热处理温度(130、140、150℃)、热处理时间(6、12、18、24 h)2个对木材性能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热处理温度与不同热处理时间组合设计12种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杨弦向板材进行长时低温处理试验;以处理前试件(未处理的素材)为对照,以木材颜色值、木材湿胀性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杨木材心材、边材的颜色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遴选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升高热处理温度和增加热处理时长,木材颜色变深、变暗,边材比心材更明显;热处理温度对杨木颜色的影响大于热处理时长的影响。随着升高热处理温度和增加热处理时长,木材弦向上的湿胀率明显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且对心材的处理效果远优于边材。综合试验结果,速生杨木材在热处理温度130℃时,热处理12 h可达到最佳效果,既能使杨木保持原本较浅的材色,又能较为显著地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木材高温高压热处理是一种相对稳定且非常环保的木材热处理方法。该研究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研究木材高温高压热处理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在网络构建和预测性能上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木材热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这对科学合理地使用木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40%甘油水溶液预处理木材经过温度分别为160、180、200℃,时间分别为2、3、4 h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吸湿抗胀率、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结果表明,160℃甘油/热处理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高于素材和相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未预处理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甘油/热处理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甘油/热处理木材的吸湿抗胀率均大于未预处理的热处理材,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甘油/热处理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低于未预处理的热处理材,甘油预处理对毛白杨热处理材力学性能降低的影响大于云杉热处理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较优的石蜡为导热介质的毛白杨热处理工艺,采用3种不同温度和时间进行正交试验,并对处理材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较素材对比,热处理材吸湿率有较大的减小;抗弯弹性模量无较大变化;抗弯强度下降较明显;顺纹抗压强度和横纹抗压强度显著增加;较优热处理工艺为,处理温度185℃、时间3.5h或者处理温度195℃、时间2.5h。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对ZL101合金进行了成分优化设计,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对铝硅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改良后的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研究,其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为:500 ℃×5.5 h+180 ℃×5 h.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合金在铸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244.57 MPa,伸长率为5.95%,硬度为75.1 HB;在T6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397.92 MPa,伸长率为4.68%,硬度为141.2 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