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散落,二次捡拾含杂率高,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一种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装置。割台装置分上下两部分:上层部分主要有摘穗齿轮箱、摘穗装置、拨禾轮以及分禾器;下层部分主要有秸秆切茬装置和揉切装置。对秸秆回收式割台装置的揉切装置和切茬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对揉切装置的动刀片和动刀主轴静力学分析后,制作样机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落地籽粒损失率为1.84%,果穗损失率为1.71%,籽粒破损率平均值为0.73%,秸秆的平均留茬高度为96.2 mm,秸秆揉切长度合格率平均为90.04%,秸秆回收率达95.78%,主要性能指标达到预期试验目标,本研究为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QG-2型青贮割台全齿轮式传动系统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其他机型传动系统采用皮带传动所存在的问题。该传动系统可对喂入辊转速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物料切断长度的控制;还可控制喂入辊进行反转,在不停机的状况下解决物料堵塞问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传动系统工作可靠、稳定性高,整机作业效率约为0.7hm~2/h,平均割茬高度为1 2 0 mm,损失率≤4.1%。喂入辊在不同转速下,切碎动刀数量分别为2、3、4、6、1 2把时,青贮玉米切段长度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切碎合格率≥9 5%,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局引进了一台9QSD-1200型多功能牧草青贮收获机。该机工作宽度1200mm,行距不受限制。配套动力47.8~110kW,动力输出转速1000r/min,切碎长度5~30mm。1测试情况用纽荷兰110-90型拖拉机与该青贮机配套,分别在呼图壁县和昌吉市进行为期二个多月的青贮作业。通过测试,切碎长度5~10mm,青贮玉米茎秆收割干净,割茬高度符合农艺要求。收割0.67~2hm2的青贮玉米地块,耗油率37.5kg/hm2,作业12h,纯收割作业时间7h,纯作业时间系数0.6。收割3.3~6.7hm2以上青贮玉米地块,耗油率16.5kg/hm2,作业时间12h,纯收割时间10h,纯作业时间系数0.9。作业…  相似文献   

4.
4LYZ-3K型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研究现有玉米收获技术及秸秆打捆收获技术的基础上,设计4LYZ-3K型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该机主要由穗茎兼收割台、打捆装置及打捆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一次完成果穗收获及秸秆割断、喂入、切碎、抛送、打捆等作业。穗茎兼收割台在摘取果穗的同时,采用切断刀将植株从根部切断,秸秆层经喂入装置压实,切碎揉搓装置切碎破节,最后通过打捆装置打捆。田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割茬高度≤91mm、成捆率96%、作业小时生产率0.4hm2/h,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我国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研发提供应用实例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技术要点 1.适时收获:玉米完熟期收获,一般在9月中下旬. 2.选择机械:选择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机型. 3.作业条件:收获时玉米结穗高度≥35cm,玉米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 4.技术要求: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割茬高度≤8cm,秸秆切碎长度≤5cm,秸秆抛撒不均匀率≤20%. 5.割茬高度一致,秸秆抛洒均匀.  相似文献   

6.
传统单轴和双轴玉米秸秆还田机切碎后秸秆呈丝条状,无法实现切段精细还田,阻碍下茬作物播种和出苗.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4JS220型玉米秸秆切段还田机,采用双轴切碎,前切碎为锤爪粉碎器,后切碎为滚筒式切碎器,可实现玉米秸秆切段还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切段平均长度30.4 mm,留茬平均高度39.1 m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青贮饲料发展及收获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全齿轮式传动系统的青贮收获机,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及切割输送装置、夹持喂入装置、切碎揉搓装置、全齿轮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装置的结构及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生产率为0.7hm2/h,平均割茬高度为1 3 0 mm,籽粒破碎率约为9 5%,损失率≤4.1%,平均切碎长度为17mm,切碎揉搓效果较好,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掌握玉米青贮收获机在使用前的注意事项;掌握玉米青贮收获作业时的注意事项;掌握玉米青贮收获机的保养方法。青贮玉米是专门用来调制青贮饲料的玉米,玉米青贮是将生长到灌浆期后,水分达到65%~70%时的玉米全株收割切碎,进行青贮发酵。目前,广泛应用的青贮玉米收获机自动化程度高、破碎效果好、速度快、割茬低、工作效率高,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机化》2006,(3):13-13
4YW-3B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与40kW以上拖拉机配套,一次收获玉米3行以上,比两行机提高工效50%,工作效率为0.3~0.7hm2/h。4YW-3B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可与自走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实现一机两用。4JQ系列秸秆切碎青贮收获机一次完成对玉米秸秆、牧草等农作物秸秆的切割、收获、切碎、抛送装车,也可经切割粉碎后直接还田,一机两用。是畜牧养殖业的理想机具。(张少武)4YQZ-3型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3年通过科技部、农业部鉴定验收,填补国内空白。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摘穗、集箱、秸秆切碎收集、根茬破…  相似文献   

10.
名品博览     
《河北农机》2013,(3):27-32
<正>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名称:4YZ-3B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简介:收获行数:3割台行距:600/650mm额定功率:103kW果穗箱容积:2.8m3产品名称:4QZ-2800型青贮饲料收获机产品简介:配套动力:160/190kw,作业幅宽:2800/3000mm割茬高度:≤150mm理论切碎长度:10~35mm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获机割台砍劈式茎秆粉碎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保证玉米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的前提下,为了增加茎秆的破碎程度、加快秸秆还田后的分解速率,基于玉米茎秆的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可以安装在玉米收获机割台下方的茎秆粉碎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影响粉碎效果的作业参数和结构参数,选取茎秆粉碎装置的刀轴转速、安装角、刀尖倾角为试验因素,以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秸秆破碎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单因素及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刀轴转速、刀尖倾角、安装角,各因素对秸秆破碎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刀轴转速、安装角、刀尖倾角;该装置最优参数组合为:刀轴转速1 090 r/min、安装角41°、刀尖倾角83°。田间验证试验表明,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秸秆破碎率分别达到90.21%和85.78%,远高于目前甩刀式茎秆粉碎装置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留茬玉米秸秆复式割台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玉米摘穗的同时,将秸秆上半部分回收作饲料,下半部分实现高质量粉碎还田,在4YZQ-2B1型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割台的下方增加了锯盘式玉米秸秆粉碎装置,通过对圆锯片运动及切割机理等的分析,利用ADAMS对此复式割台进行了参数优化和运动分析,并在Pro/Mechanica中,对锯盘刀轴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确定采用平面锯身整体式横截圆锯片,直径为180~380mm,厚度分为1.2、1.5、2mm 3种,锯片间距为50mm,齿形为等腰三角斜磨齿,齿高为7.5mm,两刀辊中心距为760mm。高留茬玉米复式割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当机组的作业速度为2m/s,刀辊转速为850r/min时,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2.14%,留茬高度平均值为52.18mm,均满足秸秆还田机作业标准,能够对玉米秸秆离地粉碎,减轻了刀具的磨损、提高了玉米秸秆还田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世杰 《农业工程》2012,2(2):83-86
玉米秸秆收获机可在田间一次性连续完成玉米秸秆切割、整机输送、喂入、揉丝和物料收集等作业。该文主要介绍了4GRS-1000型玉米秸秆收获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切割器、转筒、揉搓机和揉丝机等关键部件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同时对机组前进速度、机具的稳定性做了一定的分析。该机可由36.7~44.1 kW拖拉机悬挂,揉丝长度可调整,田间性能测试表明,整机的性能参数满足了设计标准,符合青贮收获机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鉴于铡揉的青(干)玉米秸秆、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及牧草物料适用于养殖牛羊牲畜及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可有效推动粮改饲政策进一步实施,设计了一种青贮秸秆铡揉机。为此,提出了青贮秸秆铡揉机的设计方案,并对青贮秸秆铡揉机的输送喂入装置、铡揉装置及抛料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得到青玉米秸秆的物料相对含水率平均值为55%,秸秆铡揉长度为1 060mm,秸秆破节率的平均值达91%,标准草长率为8 9%。设计的青贮秸秆铡揉机对于助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提高畜牧养殖产品肉奶品质、避免秸秆资源浪费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秸秆往复式切割试验台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小麦秸秆的切割性能,设计了可在实验室模拟田间小麦收获时秸秆切割过程的往复式切割试验台。试验台由机体架、割台、推动架、曲柄连杆、交流电机等组成,该试验台在前进速度0~1.8m/s、切割速度0~1.6m/s、切割倾角0~30°、刀片间隙0.8~3mm范围内可调。对切割试验台的工作性能和小麦秸秆切割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极差R判定影响切割性能的主次因子依次为切割位置、切割速度、刀片间隙和切割器倾角,在给定因素水平上的较优组合是:切割速度为1.4m/s,切割器倾角为20°,刀片间隙为1mm,切割位置为第3节。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秸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时,还田刀作业功耗过高和缠草的问题,结合还田机作业过程,分析还田刀功耗过高和缠草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使用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还田刀侧切刃,提高还田刀的滑切性能,计算并验证侧切刃曲线的动态滑切角满足土壤-秸秆滑出还田刀的条件,使用圆弧曲线设计还田刀正切面,以耕宽和正切面安装角为依据确定圆弧半径为60mm。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与传统还田刀的仿真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的秸秆还田率、抛土性能与传统还田刀基本一致,作业功耗降低18.19%,选取留茬高度、刀辊转速和机具前进速度为影响因素,选取作业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还田机作业功耗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刀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留茬高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20%~30%,地表秸秆覆盖量为336~353g/m2,拖拉机作业速度为低速一挡(1.5km/h),刀辊转速为250r/min时,秸秆深埋滑切还田刀作业后,平均耕深为18cm左右,秸秆还田率为87.9%~89.7%,地表平整度为2.1~3.7cm,作业指标均满足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玉米秸秆粉碎过程中秸秆力学和能耗变化规律不明确,限制秸秆粉碎还田质量提升,不利于秸秆还田技术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应用的问题,本文基于异速圆盘动态支撑式玉米秸秆粉碎装置和秸秆受力状态,将玉米秸秆粉碎全过程分为秸秆捡拾阶段、秸秆升举输送阶段和入侵粉碎阶段,建立秸秆各阶段受力数学模型,确定其关键影响参数及范围。以捡拾粉碎刀转速、对数螺线支撑圆盘刀滑切角和捡拾粉碎刀与对数螺线支撑圆盘刀间的传动比为试验因素,选取秸秆最大破碎力、滑切切割功耗和滑切冲量为试验指标,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捡拾粉碎刀转速为1950 r/min、对数螺线支撑圆盘刀滑切角为40°和捡拾粉碎刀与对数螺线支撑圆盘刀间的传动比为0.5时,秸秆最大破碎力、滑切切割功耗和滑切冲量分别为101.71 N、1049.42W和0.032N·s。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滑切切割功耗为1150.43W,与模型预测值误差为9.63%,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3.34%,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收获机是青贮玉米饲料机械化生产中重要的农业装备之一。为此,分析了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后的秸秆抛撒均匀度差和幅宽不可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该机主要由曲面机壳、粉碎装置、抛撒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玉米、小麦秸秆的粉碎和粉碎后秸秆的抛撒还田。曲面机壳包括对数螺旋线型前壳体、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挡板等。Fluent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曲面机壳相比传统折线型机壳有利于提高秸秆在机壳内的流动性。粉碎装置包括粉碎刀轴、组合甩刀、定刀等,其中粉碎刀轴两端装有扇形叶片,提高了曲面机壳内流体流动速度和曲面机壳入口处秸秆喂入性能。在曲面机壳出口处增加了装有导向叶片的导流板,并设计了一种同步调节所有导向叶片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实现了粉碎后秸秆抛撒幅宽、均匀度的可调节。田间试验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为1.8 m/s,秸秆平均含水率为78.4%,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为540 r/min的未收获玉米地里,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达90.01%,平均抛撒幅宽达2 223.3 mm,平均留茬高度为62.0 mm,抛撒不均匀度为22.95%,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大豆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率,本文通过分析收获过程得出拨禾轮作用范围、茎秆回弹、拨禾轮高度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规律;以最小割台损失率为目标,利用ANSYS-ADAMS联合仿真探究收获不同高度大豆的拨禾轮最优参数。使用ANSYS软件建立大豆植株柔性模型,在ADAMS软件中建立拨禾轮-大豆茎秆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单因素预试验确定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和大豆植株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开展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中心组合仿真试验,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建立以作用程度最大、拨禾碰撞力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方程,确定大豆联合收获机拨禾轮最优拨禾速比、最优前移距离、最优高度与大豆植株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大豆联合收获机拔禾轮参数对碰撞力与作用程度影响主次顺序为:拨禾速比、拨禾轮高度、拨禾轮前移距离。开展以拨禾轮高度、拨禾速比、拨禾轮前移距离为因素,以拨禾轮对大豆茎秆的碰撞力、拨禾轮作用程度为指标的仿真试验和以割台损失率为指标的田间试验,模型计算与仿真的碰撞力偏差平均为1.18 N,拨禾轮作用程度偏差量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