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量检测系统智能终端是获取田间产量信息的核心装置。为提高我国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设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分布式的产量检测系统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车载显示器和智能节点两部分:车载显示器通过CAN总线接受智能节点的数据,而且能够实时显示并保存产量信息;智能节点的作用是读取各传感器的数据,并发送到CAN总线上。田间试验表明:智能检测终端运行良好,满足田间测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CAN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茂  王熙 《农机化研究》2016,(12):207-211
随着CAN总线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开始装备使用CAN总线,采集农机CAN数据对于农机作业运行及故障维修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农机CAN总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解析、传输农机CAN总线数据信息,且可将数据传输到PC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为此,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CAN控制器及CAN收发器的农机CAN总线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并给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试验表明:该系统将发动机转速、油耗、经纬度、高程等数据解析并传输存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可靠性好,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3.
白钰  王熙 《农机化研究》2019,(2):248-252
针对黑龙江垦区现阶段使用的大量国外进口配备CAN总线的拖拉机,研究了拖拉机作业报告生成技术,设计开发了作业报告单生成软件,并通过软件解析拖拉机CAN总线数据,获得拖拉机作业轨迹图及拖拉机作业数据,可以准确评价拖拉机作业性能,提高拖拉机作业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作业报告单生成软件,可以获得便于打印、汇总整理的拖拉机作业报告单,提高了农机管理水平,为农机运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大功率拖拉机中的应用,CAN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拖拉机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的数据通信和故障诊断。对基于CAN总线系统和ISO11783协议的农机故障数据的组成、接收、提取和代码解析做了初步的分析。根据农机CAN总线的网络协议,使用nCode软件对约翰迪尔7830型拖拉机CAN总线故障数据进行解析,并用解析出的故障码与约翰迪尔公司故障码手册进行验证,可有效诊断出系统故障,并作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操作。  相似文献   

5.
农机导航控制系统终端是实施农机自动导航控制和变量作业的重要装置。为了更方便地管理农机导航系统、促进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国产化,基于CAN总线技术,针对农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设计了一款农机导航控制系统终端。该农机导航控制系统终端在硬件设计方面支持串口和CAN两种通信模式,在软件方面实现了农机自动导航控制所需的路径设置、任务设置、作业视图监控和报警等基本功能。车载试验表明:该农机导航控制系统终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农机导航系统的管理和农机状态的监控,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对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获取采棉机在作业过程中的产量信息,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棉花在线测产系统,主要介绍了CAN总线监测节点以及针对该测产系统的模块设计。本系统通过目前车载系统流行的CAN总线与监控终端连接并进行通信,能够完成对棉花产量、风速、地速等数据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计算机、电子控制与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拖拉机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渗透,为提高拖拉机作业机组的性能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为此,概括介绍了CAN总线的基础知识、主要特性以及国内外拖拉机应用CAN总线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在拖拉机上应用CAN总线控制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传茂  王熙 《农机化研究》2015,(10):254-257
作为目前为止仅有的国际标准现场总线,CAN总线在我国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因其在数据通讯中具有优越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国内许多科研机构正在将CAN总线应用于农林车辆各个系统中。农林车辆串行通信网络国际标准ISO11783是应用CAN总线的网络协议。为了解应用该标准,详细介绍了CAN总线、ISO1 1 7 8 3标准,以及两者的报文格式,并基于CAN总线和ISO1 1 7 8 3标准对拖拉机田间作业数据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9.
在拖拉机传统电器盒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拖拉机智能中央电器盒,增加了故障诊断功能。该电器盒由外壳、继电器板、诊断控制板、CAN总线组成。诊断控制板实现对继电器、保险丝的故障诊断,CAN总线与整车CAN网络连接实现故障信息上传,通过车载显示终端实现故障显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PC/104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适配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玮  李民赞  刘卉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113-115,124
为实现车载田间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PC/104系统的CAN总线智能适配卡.由CAN总线接口、与CAN总线接口相连接的CAN总线收发器、与CAN总线收发器相连接的CAN总线控制器、总线插槽、高速光耦以及微处理器和并行接口电路组成.适配卡采用并行通信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完成了适配卡设备驱动程序VxD及上位PC机功能模块的设计.联机调试显示该适配卡工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地下水矿化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州市武城县为研究区,采用3S技术,布设采样点,于2011年进行两次野外采样,基于室内试验得到地下水矿化度数据,并结合1972年地下水矿化度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处理,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空间变异趋势明显,数值为自东南区域的>1~2g/L逐渐增加到西北区域的>4~5g/L。地下水矿化度年内季相变化显著,春季矿化度均值为2.628g/L,冬季为1.748g/L。地下水矿化度较之197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52g/L。该结果对研究区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调控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引入农民对水价改革承受能力的研究,以开封市黑岗口灌区为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窄的置信区间,拟合效果好,其估值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适宜于对农民的水价改革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MEMS的压电泵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基于MEMS的压电泵是集驱动部件、工作部件和控制部件于一体的便于集成的微型泵,它采用压电晶体作为其驱动部件材料。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差异,压电泵主要分为压电薄膜泵和压电超声泵。介绍了压电泵的单腔体结构和多腔体结构,而多腔体结构的压电泵是今后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由于压电泵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响应快等优点,在许多需要微流量控制的场合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总结了压电泵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展望了压电泵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压电泵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压电泵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以156起有大型车参与的事故为例.从事故量、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大型车与大型车碰撞事故(包括卡车单车事故)、大型车与乘用车碰撞事故、大型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为分类,分别对三种类型的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法规对大型车的侧面防护装置、后下防护装置、前下防护装置以及大型车驾驶室的安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轮机磨蚀一直是困扰多泥沙河流上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难题,通过分析泥沙磨蚀的特性,水轮机磨蚀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关于水轮机过流表面防护、减少过机泥沙、机组检修策略与方法等方面的水轮机泥沙磨蚀的防护措施,为我国其他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的磨蚀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我国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小最大概率机的客户需求分类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产品客户需求中类别数多且数据量大的分类问题,利用最小最大概率机的概率信息和样本间隔信息,提出采用启发式方法解决编码设计问题.在算法中将一个减少了迭代次数的分类器视为弱化了的分类器,同时保留分类器的间隔属性和几何特性,并利用高维映射将分类器输出映射到特征空间,在弱化阶段大量减少了整体的迭代次数而在合成阶段利用非线性映射来提升性能.通过对叉车产品客户需求的数值试验证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降低了对二类分类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渠道衬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U形渠与梯形渠、矩形渠衬砌工程量的分析比较在相同的流量、比降、糙率条件下 ,U形渠比梯形渠和矩形渠节省多少衬砌工程量 ,教科书和有关资料没作回答。本文试图作较系统的量的分析比较 ,这也是推广U形渠的主要依据和关键问题所在。设U形渠和梯形渠、矩形渠的衬砌厚度相同 ,在一定的流量、比降、糙率条件下 ,比较U形渠、梯形渠、矩形渠的衬砌工程量 ,等于它们的湿周比较。1.1 U形渠的水力计算公式水深h =12 +β D过水断面W =π8+β D2湿周 χ =π2 +2 β D水力半径R =wχ =π8+β D/π2 +2 β谢才系数C =R1/ 6/n断面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红外热成像树上板栗机器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视觉系统无法分类识别的特点,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引入到树上板栗的机器识别检测当中,建立了果园树上板栗红外热成像系统。记录了白天树上板栗果实与冠层温度变化情况,发现下午2:00~4:00之间,二者温度差异最为显著,最大温差可达3℃。研究了正常板栗果、坏死果以及空心果的红外辐射差异,发现坏死果表面温度最高,正常果次之,空心果温度最低。最后对获取的热图像进行温度校正、阈值分割、特征提取、目标标识。结果表明,树上板栗的有效识别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软土地基上筑坝方式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堤坝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提出了适合这类地基的合理的筑坝方式及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