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汽车产业的普及和发展,燃油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能源的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职业院校,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团队的构建几个方面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进行了阐述,以待进一步做好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调整经济结构体系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和汽车企业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现目标和具体规划。由于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性和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和运行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将分析当前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态,提出了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具体人才培养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不断提升,使得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而高校在进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设计和发展时需要充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真正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健提升。本文研究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相关问题,提出了教学的改革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家总体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而高职院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以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归纳出该领域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方式和多样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而达到对培养效果及时反馈和完善目的。研究结果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因此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关注点,基于国际化发展视野及新能源人才培养目标,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对基本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在汽车专业教学上,必须时刻跟随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向学生传达科学的技术理念。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被全世界重视,我国开始在各领域进行新能源的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有了全新的突破,成了我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和大力支持的一项技术。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文章就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及人才培养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X”证书制度是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但是目前,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能很好对接,无法满足企业发展与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阐述了“1+X”证书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意义,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人才需求及相关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建议,在基于“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着重关注培养模式、课程与岗位需求的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随着时间变化动态明确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展开探索,并提出参考性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汽车人均拥有量也在直线上升.在汽车技术不断改进提升的情况下,对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针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了解汽车工匠教育现状,对当前汽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彭加山 《南方农机》2021,(2):153-154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各类高职院校都开始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并着重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构建与完善策略,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技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类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层出不穷,“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在这种背景下,中职教师要从培养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探索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训练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基础教学中,以此培养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多方位探讨工匠精神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必要性。从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也愈发深入,新能源的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构建背景进行介绍,着重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希望对我国汽车新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对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汽车相关院校展开职业特质调查研究,并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6大趋势,包括支柱产业、母生态、新标准、弯道超车、新四化、品牌文化,以这6大趋势将42条职业特质凝练成敬业意识、社会意识、人文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这6大职业核心特质。最后将6大核心特质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胡巍 《南方农机》2023,(6):186-189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供应的保障。基于此,笔者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试点院校为契机,结合课证融通的要求,对试点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从岗位能力与证书分析入手,构建新能源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分析了课程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教学结果表明,开展“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研究,有助于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将成为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和强劲助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数量也不断扩大,也逐渐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文章简要分析了汽车文化教育对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汽车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区域汽车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我校结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根据人才能力需求,结合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现教学内容的现时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要求的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较强综合能力和素质,服务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要求。  相似文献   

20.
周礼 《南方农机》2019,(13):203-204
本文叙述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主要对汽车营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教学现状及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介绍了一套全新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强、科学化强、注重理论基础、改革性强、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以期为我国汽车营销与服务产业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