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宗轩 《南方农机》2023,(24):169-170+174
农机冲裁模具主要有单工序模具、复合模、级进模等,按照导柱导套在冲裁模具结构中的位置,将冲裁模具分为典型外导柱冲裁模具和内导柱冲裁模具。笔者概述了农机典型外导柱冲裁模具的零件加工工艺,阐述了农机典型外导柱冲裁模具的装配技术,分析了农机内导柱冲裁模具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机冲裁模具制造工艺和装配技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模具制造和装配人员要深刻理解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之间的关系,农机冲裁模具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可以降低模具制造与装配成本,提高模具生产效率,对农机模具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冲裁间隙值主要是由设计间隙、制造间隙、冲裁件在冲裁瞬时的瞬态间隙所组成。冲裁瞬态间隙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冲裁瞬态间隙偏离设计间隙将会导致:①凸、凹模刃口啃坏;②凸、凹间隙不均匀,模具工作时的受力情况变坏,使用寿命降低名模具局部间隙过大或过小,使冲裁件质量和精度降低。因此控制冲裁瞬态间隙是非常有必要的。1.在冲裁方式上要选择冲裁件的轮廓线为封闭形式。若冲裁件的轮廓线不封闭(见图l-a),则凸模受力状态为单面剪切,由于侧向分力F的作用,凸模可能会发生弹性变形(见图l一b),此时产生的瞬态间隙大于…  相似文献   

3.
本厂生产的圆盘(缺口)耙片主要冲压工序有冲方孔、剪切耙片外圆、冲裁耙片缺口和热压成型。本文所论述的是剪切耙片外圆和冲裁耙片缺口两个主要工序。工艺设计中.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以及现场工艺设备条件,在剪切耙片外圆工序中采用了等分剪切、轴承滚动中心定位新工艺,提高了剪切精度;同时分析了剪切过程受力状况,优化模具结构设计;在冲裁耙片缺口工序.针对缺口定位特点,采用分度式弹簧调节转动定位方法,优化了工艺.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4.
邱宗轩 《南方农机》2023,(23):150-152
为了探究农机零件的冲裁工艺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笔者阐述了农机零件冲裁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分析了农机零件冲裁工艺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材料性能、模具设计、冲裁参数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工艺改进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材料性能的选择和优化、模具设计的改进和优化、冲裁参数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提高了农机零件成型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农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热失效问题,以摩擦钢片为研究对象,借助AcuSolve仿真分析软件,开展了离合器接合过程钢片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起步工况时主、从动端转速差、接合时间及入口流速等因素对钢片温度场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沿摩擦盘径向,钢片表面温度随着半径值的增加而上升,高温聚集在半径较大处;主、从动转速差越大,摩擦钢片的温度梯度越大;增加接合时间会导致钢片表面温度升高;增大入口流速可小幅降低摩擦副的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6.
<正>在金属切削加工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较小尺寸的四方板料作为毛坯料,较薄的板料可以通过冲裁下料,而厚度较大的钢板一般难以用冲裁的工艺下料,通常以气割下料为主。由于在气割过程中钢板受热严重及受渗碳的影响,一般会使气割面产生2~3mm的硬化层,硬化层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快、容易崩刃,刀具消耗较大,还会耗费很多工时,综合成本较高。为解决硬化层对切削的不利影响,可在气割后增加退火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湿式双离合器摩擦副工作表面发热状况,建立了摩擦副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于AcuSolve软件对其进行瞬态温度场仿真分析研究。以弹射起步工况为研究对象,探究摩擦副主、从动端转速差、接合时间以及峰值油压等因素对钢片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沿对偶钢片径向表面,温度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最高温聚集在方型槽处;主、从动端转速差越大,对偶钢片径向表面温度梯度越大;增加接合时间会导致对偶钢片表面温度大幅升高;峰值油压越大,对偶钢片径向表面温度梯度越小,表面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模具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的制件具备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为此,设计了灭茬刀轴连接盘的冲裁模,选择了冲孔落料倒装式复合模的模具类型,可以一次性完成刀轴连接盘的落料和冲孔,取代了传统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湿式双离合器摩擦副工作表面热状况,通过建立双离合器起步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接合时摩擦副滑摩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接合条件对滑摩热量的影响,研究了接合时主从动件转速差、接合油压、滑摩时间以及钢片厚度对钢片整体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合时滑摩时间对钢片整体温度影响最大,转速差影响次之,油液压力影响相对较小。增加钢片厚度可以增大其热容量,降低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设备条件受限(设备吨位偏小、数量偏少)前提下批量生产尺寸较大、工艺流程较长的车架零件难以保证产量和质量问题,研究了其工序合并及降低冲裁力的方法,介绍了合并后的工艺方案及模具。通过工艺合并及模具结构改进,实现了工艺与企业硬件系统的最佳配置,使加工工效提高30%以上,模具寿命达到50万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4ZGJT-110型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时目前籽瓜种植品种的多样性及瓜农对籽瓜收获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前期研制的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进行了完善与改进设计。主要对喂料部件、破瓜部件、扎瓜齿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安全离合器、上料装置和储籽箱,使机具适应性更强,籽瓜收获效率更高,降低了收获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级进模自动排样冲切刃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幼林  黄凯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2):193-196
针对级进模难于实现自动化的排样问题,通过对不满足悬臂和凹槽强度检验要求的多义线进行分析和对外形轮廓的分解与重组,对级进冲裁模排样系统中冲裁零件的冲切刃口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同时为保证凹模壁厚达到强度要求,在分析冲切刃口的干涉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程序,该程序能够自动重新生成级进模各工位的冲切刃口和外形,以实现级进模的自动工序排样。  相似文献   

13.
<正> 锌铝铜合金用于冲裁模发展较成熟,普遍认为适合中小批量生产。冲裁厚度一般使用可达4毫米(多为0.3~3毫米),试验已达8毫米。当板料较厚时,比如4毫米,宜先试冲1毫米、再2毫米,再3毫米,而后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模糊聚类方法在冲裁件工序排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冲裁轮廓间精度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AMS的高速插秧机三插臂分插机构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分插机构提高转速后,增加作业效率而导致取秧针针尖速度过快,取苗时触碰秧苗后造成伤秧率较高,影响水稻的成活、生长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速分插机构——椭圆齿轮行星系三插臂。增加一个栽插臂后可以在不降低插秧机插秧效率的情况下减小转速,降低秧针尖的速度,减小伤苗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秧针运动数学模型,通过SolidWorks进行了三插臂的三维建模,利用ADAMS对其运动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相同作业效率下,秧针尖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发展,单家独户购置小型排灌机械的数量逐年增加,机井灌区尤为突出。在机配井测试改造中,发现小型柴油机普遍存在着配气相位偏小的现象。导致装置效率低、能耗高。致使亩次灌水成本相对增加。小型柴油机配气相位的合理调整及恢复,不仅是使用过程中维修保养和修理装配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提高装置效率、降低能耗的一种有效措施,对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距离小断面隧洞混凝土衬砌施工的特点,项目法人组织参建各方结合实际情况就隧洞针梁式台车衬砌施工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加强管理和QC小组活动,从止水带安装、立模、混凝土拌制、浇筑振捣等环节入手,优化马蹄形断面、整体式隧洞衬砌施工工艺,系统地解决了针梁式台车在小断面隧洞中因缺乏针梁式台车衬砌施工经验导致施工质量不理想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达到一次性通过验收的目的,避免了返工、修复,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锌基合金冲裁模具是一种快速、简易的 制模新工艺,新技术。是用铸造的方法制作冲模,它具有制模周期短,制模工艺简单,容易修配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对新产品试制,老产品更新换代,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以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讲述了冲裁模具生产中,一些不规范生产行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柯旭贵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5):194-196,200
介绍了 CB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提出了一个基于 CBR的面向用户的冲裁模结构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利用面向对象的类框架实例描述语言对实例进行外部描述 ,用编码法实现实例的内部表达 ;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实例 ,利用加权相似性系数并设置阈值确定最相似实例 ;实例改写分别采用派生改写法、基于 CBR的参数化图库和特征造型系统 ;借助于模具设计知识对改写后的模具进行评价 ;评价成功的新模具根据其码值决定是否存储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 Auto CAD2 0 0 0的冲裁模 CBR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