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11月—2017年8月大王滩水库4个季度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该水库野生鱼类资源现状、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鉴定鱼类34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量的64.71%和48.1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结果表明优势种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213~2.2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995~3.4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448~0.771,Simpson生态优势度(C)为0.120~0.507,其中S3采样点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S1采样点相对较低;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Cluster聚类和ANOSIM相似性分析表明,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时空差异不显著,鱼类种群分布较均匀。对比研究发现,大王滩水库中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减少及外来物种入侵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干流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三峡库区干流现有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2013-2015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涪陵、云阳、巫山和秭归4个江段开展渔获物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84种,隶属于5目、13科,以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其中包括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类种类数没有显著变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为标准,三峡库区鱼类群落优势种共15种,其中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鱼(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优势度最高。渔获物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日平均单船产量为8.93kg;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基于本调查结果,提出了栖息地恢复、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等措施,以保护三峡库区干流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秦岭黑河是西安市主要水源地, 其水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西安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 为分析秦岭黑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揭示生态环境改变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 于 2018 年和 2019 年的 1 月、5 月、7 月和 11 月对黑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鱼类 7020 尾, 隶属 3 目 5 科 16 属 17 种, 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 占种类总数的 82.35%。在生态类型方面, 产黏性卵、杂食性和底栖性鱼类在黑河鱼类中占多数, 分别为总种类数的 76.47%、64.71%和 64.71%。流域中鱼类优势种为拉氏鱥 (Phoxinus lagowskii)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物种数(S)(12~17)、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1.55~1.88)、Pielou 均匀度指数(J)(0.56~0.66)和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1.54~2.15), 同时通常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 NMDS 分析可得, 黑河鱼类可划分为Ⅰ~Ⅲ共 3 个群落, 其中群落Ⅰ由水库生境鱼类组成, 群落Ⅱ和Ⅲ由峡谷生境鱼类组成。ABC 曲线分析显示, 不同季节中数量优势度曲线都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 W 统计值范围为–0.146~ –0.181, 秋季最高, 其次为冬季和春季, 夏季最低。与历史资料相比, 2010 年代和 20 世纪 80 年代的鱼类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0.46)。研究结果表明,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推测水库建设和生境破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1-029311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21年6月和11月在长江中游5个江段(宜昌、石首、嘉鱼、武汉、湖口)开展了鱼类和环境调查。定量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6 335尾,隶属6目13科50属76种,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52种),占总种数的70%。在3种生活习性类型中,定居性鱼类物种数最多(80%);在3种摄食类型中,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46%);在3种产卵类型中,产黏性卵鱼类的物种数最多(50%)。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瓦氏黄颡鱼、银鲴、三角鲂、铜鱼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5.11、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3、平均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宜昌和湖口江段鱼类群落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石首、嘉鱼和武汉江段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和NMDS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鱼类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宜昌为一类群;石首、嘉鱼和武汉为一类群;湖口为一类群。RDA分析结果显示,NH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楠溪江鱼类资源现状,于2013-2014年在楠溪江6个江段共设置24个采样点,对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每次调查时间为15~20 d。结果表明,楠溪江共采集到鱼类9目、22科、56属、65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3科、31属、35种,占采集种类数的53.8%。楠溪江鱼类主要以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21.45和10.17,部分江段也以凤鲚(Coilia mystus)、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小鳈(Sarcocheilichys parvus)、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为优势种,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有所差异;主要捕捞对象为定居性鱼类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温州光唇鱼、宽鳍鱲、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鮻(Liza haematocheila)、凤鲚、盎堂拟鲿、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但鱼类捕捞规格较小,存在过度捕捞现象。楠溪江下游感潮河段与其它5个调查河段的相似性较低(0.288~0.356),属轻度相似;北溪水库与其它江段的相似性略低(0.333~0.537),其它江段达中度相似(0.615~0.737)。楠溪江鱼类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Weiner指数为2.178~2.956,Wilhm改进指数为2.207~3.009,其中北溪水库、下游河口感潮江段的鱼类多样性指数略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7813~0.933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848~0.6008。研究表明,楠溪江感潮河段及北溪水库的鱼类生物多样性低于其它干支流河段。受过度捕捞、水利水电工程梯级闸坝建设、河道采砂、环境污染等影响,楠溪江鱼类资源处于衰退之中,需要加强鱼类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北汊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畅洲北汊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评估,丰富鱼类资源本底资料,为长江中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加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置张网采集渔获物,每月监测2 d,每天放网24 h。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7目13科38属,以鲤形目和鲈形目占优,分别占总种类数的74.47%和10.20%;鱼类生态类型以淡水定居性、杂食性、中下层占优;群落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y);渔获物规格以单尾均重50 g以下的鱼类占优;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 5.67,Shannon-wiener指数(H’) 2.68,优势度指数(D) 0.12,均匀度指数(E) 0.30;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表明,调查江段鱼类群聚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种间的分离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对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盐龙湖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多网目复合刺网和电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盐龙湖现有鱼类6目9科36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为27种,占物种总数的75%。群落优势种均为小型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和渔获物个体总数的65.87%和76.67%。主要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y)、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代表物种多样性特征的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_N)为2.08,Wilhm改进指数(H_W)为2.30,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21,Piesous均匀度指数(J)为0.5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4.49;相对稀有种数(R)为63.89%。这些结果表明:盐龙湖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小型化形势严峻,且食鱼性鱼类鳜(Siniperca chuatsi)、翘嘴鲌(Channa argus)和乌鳢(Culter alburnus)等密度和生物量偏低,无法对小型鱼类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水源地湖泊中应采用提高食鱼性鱼类生物量的经典生物操纵手段对鱼类群落进行调控,以利于生态系统健康和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水域环境、渔业捕捞等影响鱼类生存的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迫切需要对流域内的鱼类资源现状重新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于 2015~2018 年对曹娥江流域 9 个采集点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鱼类 105 种,隶属于 13 目 26 科。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为 65 种,占总种类数的 61.90%,优势种为鲢、麦穗鱼和子陵吻虾虎鱼。曹娥江水域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 1.9718,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 0.329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 0.4237,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 10.5741。与《浙江省动物志?淡水鱼类》中记载的曹娥江鱼类调查结果比较,本次调查获得鱼类中肉食性鱼类比例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增加,同时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下降。这一结果表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近年来曹娥江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复杂性降低,其稳定性降低;鱼类生物多样性下降提示曹娥江鱼类资源正处在衰退之中。因此,曹娥江流域仍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域内鱼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岱衢洋鱼类资源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的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所捕获的38种鱼分别隶属于1门2纲8目21科31属; 暖温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 凤鲚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 在时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均以夏季为最高, 而冬季则恰好相反, 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另外, 在空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均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生物量与平均底层温度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 春、秋两季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 )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与东海近、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岱衢洋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大渡河河口乐山市沙湾区至市中区长约30km的河网段布置7个采样断面,采用定置刺网、地笼和电捕等方法,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3科、48属;其中,鲤形目(38种)占总数的66.67%;鲇形目(13种)占22.81%;鲈形目(4种)占7.02%;合鳃目(1种)和鳉形目(1种)均占1.75%。该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底栖、适应缓流生境的种类为主。根据优势度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分析,安谷电站坝上库区河段鱼类优势种有7种,坝下河段有8种,生态河道有8种。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安谷电站坝下河段最高。生态类群分析表明,安谷电站坝上与坝下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渔获物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目前的水电开发和过度捕捞是影响大渡河乐山段鱼类资源最主要的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1985、2001、2009和2018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海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关键种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显示,1985—2018年间,黄海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67~103个,摄食关系数量为300~449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98~0.227,种间关联度为0.044~0.074,符合自然条件下的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85—2018年间,黄海秋季鱼类群落关键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黄海关键种并未发生变化,鳀为关键被捕食者,小黄鱼是控制群落离散变量的物种,两者的资源均出现衰退;黄鮟鱇作为关键捕食者,其相对资源量上升。1985—2018年间,秋季黄海优势种变化明显,由黄鮟鱇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转变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鳀;以重量和数量计算的丰富度指数(Rw和Rn)、多样性指数(H′w和H′n)逐步降低,2018年以后显著回升,均匀度指数(J′w和J′n)波动较小。研究表明,近30年秋季黄海关键种没有变化,但优势种变化明显,群落结构有波动,但仍处于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州市信丰县东部,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2015年7月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开展初步调查,共记录鱼类3目6科13种,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53.8%。其中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a为优势种,其体长分别以4~9cm、5~8cm和5~9cm为主。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6、2.02和0.57,各采样点间有一定差异,总体随海拔升高而下降。ABC曲线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西泉眼水库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至11月对西泉眼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鱼类3095尾,鉴定出鱼类种类30种,分别隶属于6目11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21种,占全部种类的70%。并利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Weaver多样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三种分析方法,对水库鱼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西泉眼水库鱼类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得出,中小型鱼类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蛇(Saurogobio dabryi);放养鱼类优势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H′)值在0.1373~0.2129之间,Pielou指数(J′)值在0.0404~0.0626之间。总体来说,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偏低,稳定性不高。最后提出了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对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乳山近海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2015年乳山近海拖网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乳山近海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渔获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乳山近海渔获物共有36种,隶属于19目28科33属。其中鱼类有26种,虾蟹类4种,头足类4种,水母类1种,贝类1种。(2)2013—2015年全年优势种差异明显。其中,蓝点马鲛3年均为优势种,鳀鱼是2014年和2015年优势种,网纹狮子鱼为2013年和2015年的优势种。(3)乳山近海渔获物主要集中在休渔期前后的4—5月、9—11月,渔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春汛和秋汛。2013—2015年乳山近海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逐年增加,但与历史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比还是存在明显下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值出现在秋季;春汛和秋汛期间,渔业资源种属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分别于2014年4、8、11月调查了黑河库区和上游水源地流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发现鱼类3目5科14属15种。其中鲤形目2科11属12种,占总种数80%;鲇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数13.3%;鲑形目1科1属1种,占总种数6.7%。流域内优势种鱼类有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稀有种有中华鳑鲏(Roodeus sinensis)、高体鳑鲏(Roodeus ocellat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黑河库区(海拔549 m)鱼类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而上游流域(海拔649~1 323 m)鱼类物种多样性急剧降低,群落结构脆弱。  相似文献   

19.
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波  袁伟  王俊 《中国水产科学》2015,22(4):820-827
崂山湾位于黄海的胶州湾和丁字湾之间,海湾开阔,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点海域。根据2014年5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摄食生态。结果表明,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共32种鱼类,隶属8目,21科,30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的虾虎鱼科(Gobiidae)和石首鱼科(Sciaenidae)种类最多;优势种有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种有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丝虾虎鱼(Cryptocentrus filifer)、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丰富度指数R为3.19,多样性指数H′为2.34;均匀度指数J′为0.68。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崂山湾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为3.52;主要包括了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3种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在当前捕捞、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下,海湾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不同的海湾生态系统进行基础调研,可为制订相应的增殖放流、渔业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