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甘肃省在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注重废旧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全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6%,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重点用膜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加快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步伐,甘肃积极推动农膜回收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同时,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循环利用"的工作思路,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财政废旧农膜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栽培在保质增收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机械化回收和地膜除杂再利用已成为农膜污染治理的必要环节。本文论述了现阶地膜机械化回收与废旧地膜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控增量,减存量"的治理策略,简述了地膜回收、分离除杂及资源化利用设备的优劣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田地膜综合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方案》指出,2015年,我国农膜用总量达260多万吨,其中地膜用量为145万吨,全国农膜回收利用率不足2/3。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推进农膜回收,生产再生塑料制品,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覆膜农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局部地区亩均残膜量达4~20公斤。残留地膜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作物出苗,阻碍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推进农膜回收,有利于防治农田土壤残膜污染,保护宝贵的耕地资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华北丘陵区及东北风沙区是地膜残留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局部地区残留地膜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影响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覆膜年限及投入量、作物种植模式、人均耕地面积、地膜质量和是否采取回收措施等。为了有效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亟须从政策法规、新型生物降解地膜、回收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利用和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正1阿克苏地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阿克苏地区是国家及自治区重点产棉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地区,全地区农膜覆盖面积常年在56.6万hm2左右,其中地膜棉种植面积已达46.6万hm~2以上,地膜栽培种植作物由地膜棉发展到地膜玉米、地膜甜菜、地膜蔬菜等。由于长期使用、回收困难,农田残膜污染日益突出,给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自治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全区地膜使用量4.356万t,回收量3.631万t,回收率达到83.3%,有效遏制了地膜残留增量。  相似文献   

6.
时下,塑料薄膜在农村被广泛使用,对于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对那些废旧的农膜弃留在田间,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农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污染农田。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回收,还会导致水稻、棉花、玉米、花生、红薯、?  相似文献   

7.
新疆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田残留地膜对新疆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机械回收残膜已成为趋势.重点介绍新疆残留地膜回收机械研发生产与示范推广情况.分析残地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现状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随着覆膜年限和覆膜面积的增加,农田地膜残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对农田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开鲁县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本文通过总结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国内研究文献,对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同时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从地膜的推广应用、高效回收、机具的选择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种田的普及,农用地膜的用量越来越大,这些农用地膜使用破损后大多废弃田间,是很大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若能将这些废旧农膜收购起来,进行净化再生,即是再生塑料原料,可用于多种塑料制品加工。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膜清理回收工艺中污水的检测方法以及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状况及有效路径,本文在查阅统计年鉴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地膜覆盖使用及残留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现行的治理措施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依法治理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治理路径,在严格执行有关地膜使用、回收及利用的法规政策的同时采取分区分类指导、加大科技研发及宣传引导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从而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有力促进新疆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治理白色污染大力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依法推进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以棉花、玉米残膜污染治理整体推进为重点,大力推广地膜回收技术,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回收机械,积极发挥种植大户、农民、农机户、残膜回收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提高废旧农膜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防控农田白色污染,促进乡村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机化》2005,(2):42-42
春播前,农七师各团场组织828台搂膜机,对残留农田的地膜进行回收,清除耕地里的“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地膜使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白色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地膜的高效、绿色和低成本回收的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课题组对近年来在中国高校、研究院所以及市场上常见的残膜回收机的主要机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国内残膜回收机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论:1)在技术方面,不局限...  相似文献   

14.
文中简述了农膜的主要回收途径及回收利用工艺,重点介绍了农膜再生利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再生造粒技术。废弃农膜利用干、湿法造粒技术处理后性能下降不明显,可以生产中、高档塑料制品。但是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对于农膜资源化利用、高性能的回收造粒机的研究需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地膜种植覆盖面积和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全国每年地膜使用量超过120万吨以上,覆盖面积接近3亿亩。地膜的大量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地膜对农业环境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不可忽视。如何防止地膜带来"白色污染",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很大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发展,带来明显效益的同时,也由于过度使用,致使大量破碎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随耕翻土壤而积累在耕层内,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减产,为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农田残留地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农田中残留的地膜对后续农业生产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环境问题带来长远的危害,哈密市伊州区合理开展了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工作,在此过程中验证了不同机型产品的性能特点与合理作业方案,有利于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方面测算 ,残留在耕地中的废旧地膜高达 30万t。耕地中的废膜不能自行降解 ,阻碍了水份和养料的输导 ,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家畜误食后会引起肠胃疾病 ,废地膜已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地膜 ,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收 1t旧地膜价值 2 0 0~ 6 0 0元 ,初加工 1t废膜再生粒料利润 4 0 0~ 6 0 0元 ,深加工 1t再生塑料制品可获利 6 0 0~ 12 0 0元 ,是农村剩余劳力致富的好门路。1 旧膜回收及加工设备投资地膜覆盖栽培亩用地膜一般为 8~ 10kg ,回收后可增收 8元 /亩。目前的地膜回收机拾净率 >85 % ,生产率8…  相似文献   

19.
针对播前农田地表残留地膜和棉茬缺乏有效回收机具的问题,研制出自带收集箱、可自动卸杂的链耙式播前膜茬回收机,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良好的的作业性能和较高的作业效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制的目的残膜回收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靠人工捡拾残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捡拾不干净,大部分废旧农膜并没有得到适当处理。残留地膜的回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经过项目组技术人员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