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精子与卵母细胞质膜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变,特别是精子启动这些信号途径的机制,并讨论与精子诱导的Ca2 振荡发生反应并在卵母细胞激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2.
将卵母细胞透明带溶孔、透明带切口、将精子植入卵周隙内以及将精子注射到卵母细胞质内的辅助受精技术(assisted fertilizati-on),可为精子排除透明带障碍或越过透明带和精一卵细胞膜融合等过程,提高精液利用率和治疗某些类型的不孕症。前三种技术可排除透明带对精子形成的障碍,这时的精子应是能运动的而且能与细胞质膜融合。第四种技术可排除透明带和精卵膜融合这两重障碍,精子不一定是能运动的、活的、甚至完整的。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家畜和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特征,为貉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及优质成熟卵母细胞的挑选提供依据,以提高貉的体外受精效率。【方法】采集1~3岁(性成熟)繁殖期母貉的新鲜卵巢,制备光、电镜样品,观察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细胞器变化;利用X射线微分析技术探索卵母细胞质膜化学元素变化与成熟发育的关系。【结果】根据颗粒细胞层数、卵泡直径、卵母细胞大小以及透明带的变化,将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貉卵母细胞在早期发育阶段(第Ⅰ~Ⅳ期)由颗粒细胞包围,逐渐出现透明带、卵泡腔,生发泡内的染色质越来越致密;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发育(第Ⅴ~Ⅶ期),微绒毛、皮质颗粒出现;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明显增加,且逐渐迁移至皮质区,同时线粒体、脂滴形态发生变化。卵母细胞成熟时(第Ⅷ期),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在质膜下排列;排卵后,核仁发生致密化。随着卵泡腔的增大,卵母细胞质膜表面的钠、氯和硫含量呈下降趋势,第Ⅴ期卵母细胞质膜中钠、氯和硫含量显著高于第Ⅶ期(P<0.05),钙含量显著低于第Ⅵ期和第Ⅶ期卵母细胞(P<0.05);钾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第Ⅵ期卵母细胞质...  相似文献   

4.
核移植后的重构胚,只有卵母细胞质被激活后才能启动发育,低的核移植胚发育率可能与卵母细胞质未充分激活有关。对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激活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常用的几种激活方法及其激活原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受精是有性生殖动物繁育下一代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过去数十年中,我们对哺乳动物精卵互作分子机制的理解已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由于禽类的卵子较大和模拟发生在正常受精过程中的生理性多精受精过程有一定困难,我们在禽类精卵互作方面积累的知识并未达到类似于在哺乳动物上积累的水平。本文将总结目前人们对禽类受精过程中精卵互作机制的理解,尤其着重总结精卵结合、精子的顶体反应以及卵周膜通道形成所必需的真精子蛋白酶;解释卵周膜中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蛋白(ZP1和ZP3)在精卵结合、顶体反应诱导以及精子蛋白酶消化作用下的精子渗透作用。我们期望:对鸟类受精过程的更深刻理解,能够为家禽行业中包括生产转基因或克隆禽类在内的众多应用开发强有力工具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精子微注射技术就是借助显微操作仪,将精子或精子成分直接注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或卵周隙中去,使卵子受精。它是体外受精的一种新的操作技术,可将体外受精研究和胚胎的显微操作技术相结合,因而,比常规体外受精研究更有发展前途。首先,它避免了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穿透卵子胶膜、卵丘细胞一透明质酸基质和透明带,进而和卵浆膜融合的过程,因而可以对精卵互作的某些特征进行探讨。比如可用以研究受精的准确时间、  相似文献   

7.
实验探讨了精卵因素对母牛卵母细胞质内精子显微注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精液组和性控冻精组ICSI对卵母细胞存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A、B、C级精子穿刺Ⅰ、Ⅱ、Ⅲ级卵母细胞时,穿刺卵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在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效果A>B>C、Ⅰ>Ⅱ>Ⅲ;D级精子穿刺Ⅱ级卵母细胞后的穿刺卵受精率显著低于Ⅰ级卵母细胞(P<0.05),卵裂率和囊胚率与Ⅰ级卵母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穿刺Ⅲ级卵母细胞后的穿刺受精率和囊胚率均显著低于Ⅰ级卵母细胞(P<0.05),受精卵的卵裂率与Ⅰ级卵母细胞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的性控冻精与新鲜精液相比,对ICSI后的受精率和囊胚率无显著影响;精子活动力和卵子质量对ICSI的效果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且随精子活动力的降低和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而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璇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486-2491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Na+、K+-ATP酶简称钠泵,广泛分布于各类细胞质膜,其活性大小在不同的组织中差异很大,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突触体质膜上Na+、K+-ATP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顶体是在形成精子过程中由高尔基复合物发育而成的膜性细胞器,位于核与原生质膜之间,像帽子一样复盖着核的前2/3(绵羊)。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清楚见到顶体由三部份组成:较厚而致密的顶体层(它在核的顶端隆起并往回折形成顶脊)、邻近核膜的内膜及邻近原生质膜的外膜组成(见图1—1、2)。当精子与卵子相遇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外膜与原生质膜融合并空泡化,同时顶体释放出酶(透明质酸酶等)消解卵丘细胞  相似文献   

11.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水牛分离精子与不同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水牛分离精子与不同来源(活体采卵或屠宰场卵巢采卵)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效果。活体采卵是选用20头空怀河流型母水牛(其中摩拉母牛12头,尼里-拉菲母水牛8头)每间隔3 d采卵1次,连续采卵5~6周,活体采集卵母细胞;屠宰场卵巢采卵是收集屠宰场水牛卵巢,用10 mL注射器连接18 G针头吸取水牛卵巢上可视的卵泡来收集卵母细胞。将收集的AB级水牛卵母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然后用分离或未分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以及体外培养至囊胚。结果发现:活体采卵组和屠宰场收集的水牛卵母细胞组用分离精子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没有差异(P>0.05);分离精子和未分离精子的体外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也没有差异(P>0.05)。由此说明,水牛分离精子可以用于体外生产性控胚胎。  相似文献   

13.
家蚕的精子,在精巢中几乎呈裸露状态,但当精子从精巢一出来到外面,就由厚的被膜所包被,整个精子体被保护起来,关于这一点已经讲过。下面来看看射精到雌体内以后的精子的行动和形态变化。交尾与精子的行动:精子一旦被射精到雌的交配囊内,有核精子束就渐渐地解开与无核精子相混合,但是,在此阶段尚未见显著的细微形态的变化。此后,这些精子通过精子导管到达受精囊。再经过一定时间,临近精子进入卵内(产卵)时,仅是有核精子显示出显著的形态变化。也就是说,此时,可观察到在紧紧包被有核精子周围的厚被膜上产生裂口,精子从被膜内部飞出。至此,在卵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胱甘肽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之间关系密切,谷胱甘肽具有一种还原能力。谷胱甘肽参与保护雌性配子细胞免受氧化物的伤害,还参与维持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形态。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浓度可以作为衡量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质和核成熟程度的标志。它对于受精后雄原核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且还有助于早期胚胎发育。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起重要作用。不同种类的低分子量硫醇复合物可以诱导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去透明带的金黄地鼠卵异种精子体外穿透试验,检测冻精复苏,经各种处理后的精子穿卵率,结果表明,B0培养基,经咖啡因2mmol/L,肝素50μg/ml处理,并添加亚牛磺酸70μmol/L和透明质酸酶1g/L,是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小鼠精子透明质酸酶SPAM1(Sperm adhesion molecule 1)对受精过程中精子/卵丘互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抽提小鼠尾尖基因组,利用PCR法检测小鼠Spam基因型;筛选的野生型(WT)和Spam1敲除(KO)小鼠,提取附睾尾部精子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酶活性检测;经TYH培养液2h获能后,分别对精子的运动性、穿透和分散卵丘细胞能力及体外受精(IVF)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KO小鼠精子中未检测到SPAM1蛋白,透明质酸酶活性也极显著低于WT小鼠(P0.01);而获能后精子运动性,在KO和WT小鼠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WT相比,KO小鼠精子缺失Spam1后,极显著地影响卵丘细胞层基质中精子顶体反应的发生比率(P0.01),导致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的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仅有少数精子能够到达卵子透明带表面,大量精子极易黏附于卵丘细胞层表面或外部边缘(P0.01);此外,KO小鼠精子IVF 2h的卵丘细胞分散和受精率均呈现显著延迟(P0.05)。综上表明,小鼠精子透明质酸酶SPAM1与顶体反应相关联并影响精子/卵丘互作。揭示SPAM1在穿卵过程中除了具有降解透明质酸的作用外,还存在其他的非酶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泛素激活酶(E1)对猪精子获能、膜重构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选取5头长白猪采集精液,以硫醇酯法评估泛素激活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 E1)抑制剂(TAK-243)对精子中泛素(ubiquitin, Ub)与E1结合的影响;将精子分为鲜精组(Fresh)、DMSO组(DMSO)、获能组(Capacitated)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鲜精组用2 mL PBS重悬精子沉淀;获能组用2 mL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DMSO组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分别用2 mL含0.07%DMSO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的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使用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系统检测精子的动力学参数;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精子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Zn2+荧光探针检测精子的Zn2+含量;花生凝集素染色检测精子的顶体膜重构;免疫荧光法检测顶体表面精子黏附蛋白(AQN-1、AWN)的表达;体外受精法检测TAK-243...  相似文献   

18.
中国柞蚕和蓖麻蚕是同科异属的绢丝昆虫.我们从柞蚕蛾交配拆对后的母蛾储精囊——导精管中取出有核精子和精液加昆虫生理盐水(PH7.8)稀释,置解剖镜下检查精子活力,将精液(含精子)吸入消毒后洁净的微玻管顺蓖麻蚕处女蛾产出不久的卵细胞的卵孔徐徐注入.于注射后60—90分钟取卵固定,按照常规制连续(8微米)切片标  相似文献   

19.
从鲜精与冻精、激活方法以及气相条件3个方面,开展影响山羊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冻精受精率显著高于鲜精(52.21%VS 26.44%,P〈0.05);与离子霉素5 min+6-DMAP 3 h联合激活相比,离子霉素单独处理15 min能相对安全、简捷地激活ICSI后的山羊卵母细胞;低氧(5%O2)气相条件下的囊胚率(19.59%)显著高于高氧(20%O2)气相条件下(7.81%)的囊胚率(P〈0.05)。  相似文献   

20.
二氢吡啶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合成并应用,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发现二氢吡啶能明显改善动物的繁殖性能。对雄性动物,有研究结果认为,添加二氢吡啶可提高射精量,但对精子活力影响不大。而国内岳文斌等研究表明,二氢吡啶可以提高精细胞质膜的完整性,促进精子的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提高精子活力,从而改善精液品质。但是至今为止,关于它对精液品质作用效应的报道还仅是局限于公牛的精液品质。所以,为探讨二氢吡啶对小鼠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