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贺兰山东麓典型土壤与酿酒葡萄成熟度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和特点,土壤因素参与了酿酒葡萄浆果的酚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不同土壤类型下酿酒葡萄成熟度差异显著,同一产区相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类型对酿酒葡萄品质风格的影响较大。该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3种典型土壤所产酿酒葡萄的成熟度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风沙土产地酿酒葡萄成熟期最早,所产酿酒葡萄果实糖分、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最高;灰钙土产葡萄成熟期适中,总酚和单宁含量均最高;灌淤土产葡萄成熟期较长,果实酸度偏高,葡萄各品质指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叶幕和V形叶幕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合理的酿酒葡萄栽培架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温湿度仪对不同叶幕类型下果实表面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量叶片的光合指标,测定成熟果实的产量以及品质指标,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进行qRT-PCR荧光定量验证,分析不同叶幕形对赤霞珠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V形叶幕拥有着较好的通风散热能力,在转色期与成熟中期,V形叶幕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直立形叶幕。V形叶幕平均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显著提高了20.57%和6.34%,且果实着色较好,两种叶幕形下果皮总酚、总类黄酮、总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但V形叶幕果皮的总黄烷醇、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比直立形叶幕高9.16%和12.92%;V形叶幕下葡萄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于直立形叶幕。【结论】与直立形叶幕相比,V形叶幕在保证葡萄果实品质的同时,又提高葡萄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等物质积累的影响,测定了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含量以及与糖代谢相关的转化酶活性,以期为探索木醋液对酿酒葡萄的使用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等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木醋液原液稀释至800倍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滴定酸、色素、单宁及总酚含量。试验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适当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灌淤土上种植的九年生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采用以牛羊粪便和牛羊尸体制成的2种不同有机肥和传统化肥的施用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化肥与传统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美乐”葡萄生长状况、光合性能和浆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灌淤土土壤酿酒葡萄选用肥料种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2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灌淤土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对于土壤深层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显著提高“美乐”葡萄叶片的光合性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浆果百粒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色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改善浆果品质,其中以牛羊尸体制成的有机肥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生长期叶片的光合响应曲线,并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通过利用粉红色荧光薄膜和网罩处理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红膜、红网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不同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对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红膜、红网处理对不同时期葡萄的Pn、Gs和Tr都有明显促进作用,降低了Ci;红膜、红网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可促进葡萄提早成熟。果实品质红网与红膜差异不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葡萄选择性光技术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有利于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焉耆盆地欧亚种葡萄酿酒品种梅鹿辄(Merlot)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RDI条件下,中度调亏(16 h)灌溉可有效提升梅鹿辄葡萄的总酚及花色苷含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92%、24.35%,但对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不大。中度(16 h)调亏灌溉既可节约灌水量,又可以有效提升梅鹿辄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 a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CIRG值为1.23,显著低于对照1.25;检测出醛类为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且较对照增加了1种物质,即3-己烯醛;在醛类物质中,2-己烯醛相对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7.52%;但在整个观察期内,果粒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避雨栽培对葡萄着色状况和香气物质组分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对多主蔓扇形及厂字形在我国新疆产区表现的优劣作出评价。【方法】以多主蔓扇形和厂字形2种整形方式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成熟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及光响应曲线,调查植株叶幕特征,测定采收期浆果的理化指标并利用HPLC-MS对花色苷总量进行分析。【结果】与多主蔓扇形相比,厂字形整形增强叶片光合速率的同时提高果实品质,这主要归因于厂字形整形方式为树体带来以下3方面的改变:1)增加植株叶面积总量;2)增强叶幕光照透射率;3)增加果际周围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多主蔓扇形相比,厂字形整形下的叶片光合能力更强,代谢速率更快,并且具备更强的利用弱光和抵御强光的能力。虽然厂字形整形使得植株的产量降低,但其果穗质量更小,更加松散,且采收期果实含有的种子和果皮鲜质量更大,种子数量更多。另外,厂字形整形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花色苷浓度也高于多主蔓扇形。【结论】与传统的多主蔓扇形相比,厂字形整形方式更有利于果实酿酒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30~120 mg·L-1的BTH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累积等品质特征的变化。【结果】BTH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CIRG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依次为60 mg·L-1120 mg·L-130 mg·L-1;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PAL、CHS1、CHS2、CHI1、CHI2、F3’H、F3H1、F3H2、DFR、LDOX、UFGT-2和Vvmyby A1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BTH诱导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F3’5’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且花色素苷单体主要以F3’H支路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Pn)为主,F3’5’H支路产物锦葵素-3-O-葡萄糖苷(Mv)、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t)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含量极少,据此推测BTH处理‘红地球’葡萄可能主要通过F3’H支路合成花色素苷。BTH处理使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SSC/TA)显著提高;60 mg·L-1BTH处理还对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效果;除120mg·L-1BTH处理导致葡萄果实横径变小外,其他浓度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红地球’葡萄转色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BTH溶液可显著促进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着色和转熟,并提高果实品质,且以60 mg·L-1BT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2007年从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引种的2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左优红"和"双红"进行了栽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a的观察研究,2个品种在宁夏生长良好,定植后第3年就进入结果期,其中"双红"葡萄浆果于当地的8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7.2%,3a生产量可达700kg/667m2。"左优红"葡萄浆果于当地8月下旬进入成熟期,总糖含量为18.1%,3a生产量可达73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aim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 wine grape from Czech Republic. It was evaluated pH, content of sugar, ascorbic acid, titratable acidity,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texture properties. For analyzes 5 samples of wine grape were used, harvested during the three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ripening of wine grapes there were changes of selected qualitative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total polyphenols, sugar and some varieties of wine grape also ascorbic acid (significantly in the variety ’Grüner Veltliner’, ’Chardonnay’, ’Pinot Blanc’). Pronounced changes qualitative parameters were among wine grapes harvested the 1st and 2nd seasons. Changes in textural properties also occurred during the harvest and for most varieties between 2nd and 3rd period of harvest. The PCA groupe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wine grape in independent sets and can be used as assessment tool of win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4.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葡萄种质资源果形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果形特点,为认识葡萄种质资源果粒形状特点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选取820份葡萄种质材料(286份的性状来自田间实地调查,534份来自《中国葡萄志》和《中国葡萄品种》记载),对不同类型、种(species)和用途的葡萄果形特点、不同果形单果质量的分布、以及质量与其纵径和横径的相关性、不同年代选育不同果形的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的果粒较大,而圆形的果粒较小。欧亚种葡萄中长椭圆形和卵圆形的较多,欧美杂种葡萄中倒卵圆形的较多。鲜食葡萄较酿酒、制干和制汁葡萄果形更丰富且更狭长。黑色葡萄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白色和红色葡萄中果形较为丰富。从育种进程来看,早期选育的葡萄果形以圆形为主,之后变为以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现代越来越多果形相继出现。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果粒的横、纵径与果粒质量拟合度较好。同一个葡萄品种果粒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椭圆形变化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葡萄园生草对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多数研究认为,葡萄园生草可有效控制植株的生长势,减少夏季和冬季修剪量,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生草能降低葡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葡萄果实产量,可调节葡萄园温度和湿度,改善葡萄园微气候,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实品质,使果实含酸量降低,含糖量和糖酸比升高,同时提高了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多酚含量及pH,使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葡萄园生草对葡萄与葡萄酒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北玫’葡萄为试材,采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了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降低土壤含水量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甲基花青素、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提高了二甲花翠素的含量;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CK,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对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从枇杷果实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方法】以枇杷果实为材料,对6种总RNA提取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裂解前先用70%丙酮和80%乙醇分别对枇杷果皮和果肉进行预处理,再结合CTAB-LiCl法,得到的总RNA质量较好,OD260/OD280在1.8~2.2,OD260/OD230超过2.0,得率分别为幼果果皮56.78μg.g-1,幼果果肉40.62μg.g-1,成熟果果皮40.86μg.g-1,成熟果果肉9.24μg.g-1;并根据其他植物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保守区设计引物,用以上方法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得到453 bp的基因片段,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高达95%,推测该片段为PSY基因。【结论】先用70%丙酮和80%乙醇分别对枇杷果皮和果肉进行预处理,再结合CTAB-LiCl法,得到的RNA质量好,可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确定‘七月鲜’苹果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该品种不同着色度果实为试材,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果实主要组成成分在果实发育过程的变化动态。【结果】结果表明,绿熟、商熟、完熟3种成熟度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差异不明显,随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果皮花青苷含量显著升高,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果实呼吸速率在绿熟期和完熟期较低,商熟期达到最高。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萜烯类和苯类;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醇、苯乙烯、3-甲基-4-羰基戊酸、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结论】‘七月鲜’属"酯香型"品种,商熟期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