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新生仔鹿脑炎在兽医临床上十分罕见,患病仔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关节肿大,发病急,病程短,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仔鹿急性肠炎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知、治愈率高、死亡率低的多发病,多见于秋冬和冬青交季.以1~8月龄幼鹿尤为多见.临床上腹泻下痢或便脓血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仔鹿机体代谢紊乱,造成脱水和酸中毒,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仔鹿急性肠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常见的一种疾病,卫生条件不好的鹿场中体质瘦弱的仔鹿多发。一般3~20日龄仔鹿容易发病,3~10日龄的发病最多,15日龄以后发病较少,本病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给养鹿场造成一定的直接经济损失。仔鹿因下痢而使生长受阻,影响成鹿终身生产性能,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因此我们要及时、有效的防止仔鹿下痢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县饲养的马鹿品种主要是天山马鹿。鹿场时发鹿的一些常见传染病,特别是仔鹿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鹿业。笔者在几家鹿场先后诊断过十几例仔鹿下痢。现叙述如下。1 流行病学 本病一般多发于6~7月份的产仔季节,多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内,最常发于3~10日龄的仔鹿,30日龄的仔鹿也有发生,大多因圈舍垫草潮湿、吸吮母鹿被污脏的乳头或舐食污物、污水发生下痢,而且许多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 临床症状 发病仔鹿病初拉灰白色糊状粪便,以后转为褐色粥样粪便,体温略有升高,发病后期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喜卧…  相似文献   

5.
以现场查询、临床检验、病原分离鉴定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12个鹿场仔鹿常发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仔鹿常发病主要有6种,占各种疾病总死亡率的78%:病原鉴定和血清型研究证实仔鹿白(黄)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仔鹿巴氏杆菌荚膜群为B群,采用综合技术对仔鹿常发病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仔鹿的死亡,其繁殖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仔鹿下痢病足新生仔鹿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仔鹿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  相似文献   

7.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8.
仔鹿脐带炎是一种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这种炎症的特点是脐孔发生化脓性炎症或湿性坏疽。病菌蔓延十分迅速,仔鹿的脐根是与肝直接连结的。因此,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后5~6d,仔鹿就会死亡。了解仔鹿脐带炎的发病机制、病状,  相似文献   

9.
仔鹿脐带炎是一种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其特点是脐孔发生化脓性炎症或湿性坏疽,病菌蔓延十分迅速;仔鹿的脐根是与肝脏直接连结的,因而,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后五至六天,仔鹿就会死亡。因此,了解仔鹿脐带炎的发病机制、病状,掌握治疗和  相似文献   

10.
本场从 1 998年起使用硫酸亚铁脱毒棉饼饲喂怀孕母鹿 ,引起以肌肉变性、运动机能障碍为特征的初生仔鹿疾病 ,发病后极难治愈 ,影响了养鹿发展。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观察 ,结合调查本地属于贫硒地区 ,诊断为仔鹿硒缺乏症。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本场从 1 998年 3月下旬~ 6月上旬应用 0 .2 %硫酸亚铁溶液浸泡棉饼 1 2~ 2 4 h后饲喂怀孕母鹿。从 5月下旬开始陆续产仔 ,共产下仔鹿35 7头 ,其中 61头初产仔鹿发病 ,发病率为 1 7.1 % ,死亡 5 4头 ,病死率为 88. 5 % ,繁殖存活率为70 .5 % ,没有死亡仔鹿 ,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1仔鹿发病情况仔鹿顽固性下痢多发于体质较弱的20日龄以内的仔鹿,其病情较缓,不易好转;7日龄以内的仔鹿很快死亡,症状不明显;30日龄的仔鹿也发生下痢,呈周而复始状,最后因各器官病理变化导致仔鹿死亡。2009年,塔城市某鹿场47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先后用止泻药、抗菌药、解毒药等药物治疗均不见痊愈,并且复发后下痢更严重,死亡36头,死亡率达76%。2010年,32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改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我市某规模鹿场共饲养26只梅花鹿,其中14只仔鹿。2003年3月上旬,鹿群突然发病,且发病的全部是仔鹿。第1天有3只仔鹿发病,第2天有7只发病,第3天有4只发病并死亡1只。畜主曾在第2天给发病的仔鹿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均无明显效果,于第4天到我兽医院门诊诊治。  相似文献   

13.
仔鹿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兵团农二师21团鹿场存栏马鹿700头,2003年5~7月母鹿繁殖产仔期间,发生了仔鹿腹泻病。截止6月底,已产仔鹿68头,发病15头,其发病率高达22%。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死亡12头,死亡率高达80%。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流行情况21团鹿场于2005年5月下旬开始产仔,6月初仔鹿开始陆续发病。发病的仔鹿多在3~10日龄左右,到6月底,共发病15头,发病率22%;死亡12头,死亡率80%。2临床症状发病仔鹿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运动迟缓,不吃奶,腹泻,腹胀,体温40℃~41℃,后期…  相似文献   

14.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我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损失。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于后,供参考。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伃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很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以  相似文献   

15.
<正>1仔鹿发病情况仔鹿顽固性下痢多发于体质较弱的20日龄以内的仔鹿,其病情较缓,不易好转;7日龄以内的仔鹿很快死亡,症状不明显;30日龄的仔鹿也发生下痢,呈周而复始状,最后因各器官病理变化导致仔鹿死亡。2009年,塔城市某鹿场47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先后用止泻药、抗菌药、解毒药等药物治疗均不见痊愈,并且复发后下痢更严重,死亡36头,死亡率达76%。2010年,32头仔鹿患顽固性下痢,改用中药治疗,结  相似文献   

16.
<正>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多转为死亡。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加上吮吸母鹿脏奶头,再加之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本病。病初,由于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门的习惯,所以不易发现病便。约经过2~3天后,病仔鹿  相似文献   

17.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仔鹿下痢,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优良性状难以表现,造成隐性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给成鹿终身生产性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这段时间里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吮吸母鹿脏奶头,再加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本病.   ……  相似文献   

19.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差、体质瘦弱的鹿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这段时间里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或者吮吸母鹿被污染的奶头,同时因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菌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20.
放牧马鹿泰勒虫病在巴林左旗首次发病 ,引起鹿只的大批发病和死亡 ,经济损失严重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1 999年 7~ 8月 ,位于我旗西北部罕山脚下山林地区石棚沟鹿场的鹿大批发病 ,仔鹿1 1 2头 ,发病 86头 ,死亡 1 4头。大群母鹿 1 76头 ,发病 98头 ,死亡 3头 ,种公鹿 1 3头 ,发病 8头 ,死亡 1头。从发病情况来看 ,仔鹿和外地引进的纯种鹿发病及死亡率高于本地马鹿 ;由于诊断正确 ,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使该病得到了控制。2 临床特征 外观精神沉郁 ,垂头耷耳 ,食欲减退或不食 ,粪干尿少 ,鼻镜干。鹿是野生动物 ,人难以接近 ,为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