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992年以来,福建省海水养殖虾类发病十分严重,同样的在育苗期内也出现虾病多,育苗成功率低的问题。为弄清此问题,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进境斑节对虾亲虾及育苗期内幼苗的疫病检疫、防治以及今后的防治对策分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随机抽取近三年来捕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深海区并经新加坡空运至厦门空港进境的斑节对虾亲虾、亲虾粪便和水体。1.1.2取自闽南地区育苗场内亲虾、育苗期内不同发育期的虾苗、病虾及水样。1.2方法1.2.五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检测方法:1.2.1.l粪便中MB…  相似文献   

2.
弧菌病是对虾育苗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作者等在进口亲虾(斑节对虾)、虾苗的检疫中发现许多对虾育苗场发生弧菌病。由于虾母、虾卵和虾苗各阶段幼体发生本病,引起虾母、虾苗死亡,虾卵无法孵出,导致育苗失败,严重地影响了育苗生产。为弄清亲虾是否为育苗期弧菌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虾的镰刀菌病在国外已有报道。特别是日本此病很流行,死亡率可高达90%”,对虾类养殖危害很大。其病原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该菌可通过感染病虾传播。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虾业发展很快,并从国外大量引进亲虾孵育虾苗。1992年3月22日在抽取某水产养  相似文献   

4.
养虾是我国的一大创汇项目,1989年从东南亚海域引进高产优质的斑节对虾(P.monodon)在福建闽南地区育苗,养殖成功后,目前已成为我省养虾业的主要品种。近三年来,从厦门口岸进境的斑节对虾亲虾日益增多,分布在我省南起东山、沼安,北至平潭、宁德的50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50多个育苗场内。为了防止鱼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入传出国境,保护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国动植物检疫法规  相似文献   

5.
周兴华  向枭  陈建 《中国饲料》2002,(19):19-21
虾类肉嫩味美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吸收 ,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我国养虾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已成为养虾大国 ,在虾类的营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蛋白质和氨基酸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虾类对可消化蛋白质需求量多少依次为 :对虾 >罗氏沼虾 >青虾。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又为 :虾苗 >仔虾 >亲虾 >成虾。对虾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问题 ,由于研究工作者所用饲料源、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不同 ,其结果相差很大。M .B .New报道 ,对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2 7%~ 3 5 %,但有报道认为 40 %~ 6 0 %较适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产量下降原因的调查结果,认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是导致该地区对虾养殖减产的主要原因。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对病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防该病的措施,提出采用无病原亲虾和生产无病毒虾苗,结合封闭式人工净化养虾技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克行  马笠 《饲料工业》1994,15(6):18-21
本文报道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产量下降原因的调查结果,认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是导致该地区对虾养殖减产的主要原因,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对病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防该病措施,提出采用无病原亲虾和生产无病毒虾苗,结合封闭式人工净化养虾技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来世界各国对虾的养殖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台湾年产15000吨,厄瓜多尔3000吨,都远远超过了日本。目前对虾养殖热,正在波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产卵亲虾和健康苗种是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关键。日本产的对虾,天然亲虾容易捕捉,苗种生产也比较稳定,所以以班节对虾做为最初养殖的对象,这对各国发展养殖“日本对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王东石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吨。世界养虾国高速发展养虾业,面对着共同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虾病的严重危害。一、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很快,19...  相似文献   

11.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受病菌、病毒、寄生虫和环境、营养的应激等各种因素的侵扰,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确保对虾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减轻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并从虾苗培育、饵料营养、养殖模式和应激因素等方面探索各种应对措施,结合药物治疗.尽量克服病害的威胁,保证对虾养殖的顺利进行。1虾苗培育虾苗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的生活能力。而且虾苗本身若携带病菌或病毒,则很容易导致对虾暴发流行性疾病。选择健康亲虾,优化饲育环境,隔绝或控制病菌、病毒的感染,是…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简称MBV)可感染多种养殖虾类。感染率最高,受危害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据台湾报告,可引起80%以上虾苗或养成虾感染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病毒可通过亲虾或虾苗垂直或水平传染健虾。病毒嗜肝、胰腺和中肠上皮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对虾病毒病也日趋严重。我国沿海地区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虾病大流行,日趋严重。对虾暴发流行性病毒病使我国1993年~1994年对虾绝收面积达50%以上,产量从24万吨跌落到4万吨。虽然国内外对对虾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药物治疗或预防接种仍无法应用于生产。因此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来预防、控制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养虾业的关键。1选择优良或高健康虾苗要看虾的清洁程度、活力及在阳光下的稳定状况及游泳行为等。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天津市对虾肝肠胞虫(EHP)流行情况,2015—2017年从汉沽区、大港区、塘沽区、宁河区、静海区、津南区和西青区等7个对虾养殖主产区,采集养殖对虾及饵料生物等样品,应用PCR法进行EHP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2015—2017年分别检测的79、105、140批次样品中,EHP阳性率分别为56.96%、69.52%、29.28%;在凡纳滨对虾的仔虾、幼虾、中成虾养殖阶段均可检出EHP,但幼虾、中成虾的阳性率高于仔虾;鱿鱼、沙蚕和桡足类等对虾饵料生物携带有EHP。结果表明,天津市EHP流行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严格控制亲虾品质及引进无病毒感染种苗、加强检疫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EHP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一、颗粒型配合饲料在养虾业中的作用对虾是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海珍品之一。对虾具有食性广,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换汇率高等优点。为此,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以来,养殖面积和虾的产量,每年平均以成倍速度发展。从此,我国新兴的对虾养殖业迅速地进入了世界主要养虾国的行列。养虾业同其他饲养业一样,饲料也是养虾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进行大规模养虾,保证养虾达到稳产、高产,而饲料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内外传统养虾饲料,大多数以小杂鱼、低价的贝类等鲜活的动物性饲料或单一粉状饲料为主。这种传统的养虾饲料将会给养虾事业带来一系列的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好进口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台湾俗称草虾)亲虾的疫病检疫,我所在厦门黄厝临海试验场开展斑节对虾亲虾育苗期内疫病检疫。在育苗期内,发现多起弧菌病,并开展了病原分离鉴定,病因追踪、治疗药物筛选和防治措施研究,有效地防制了弧菌病的发生和蔓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养虾概况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或地区在养殖对虾,养虾总面积1990年为1500万亩,养虾总产量为63.3万吨.约为对虾上市量的25%。主要养虾国家多分布在东半球,有养虾场16565个,养虾面积约为1340万亩,养殖虾53.5万吨,为世界养虾总产量的84.5%。养虾业有逐年增长之势。中国大规模养虾始自1980年,养虾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8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详见表1。表1 我国1980—1988年养虾面积及亩单  相似文献   

18.
张勤  张振奎 《猪业科学》2001,18(2):72-74
海虾淡养是指将海水虾类经淡化后放入淡水中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虾病的 广泛流行,使海水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模式和方法,不少省市进行了淡 水养殖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新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为发展海水虾的养殖找到一条新 的途径。我市近两年来也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和刀额新对虾人工育 苗试验,获得可喜效果,并初步总结出养殖技术要点。 1 品种介绍 1.1 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亦称砂虾、泥虾、 土虾等,属对虾科、新对虾属,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沿海,其壳薄体肥,肉嫩味美 ,且生命力强,常能以活虾面市,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 。 刀额新对虾体色土黄到棕褐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 鞭约为头胸甲长的1/2。刀额新对虾属中型虾  相似文献   

19.
蝼蛄虾,书名哈氏美人虾。虾肉很少,经济价值不大,多穴居沙泥底质,高潮线附近较平坦处甚多,其密度有的高达 20节 /m2。该虾常在春夏季节繁殖,卵可随纳水进入虾池孵化生长。深秋月朗星稀夜晚,该虾会爬出洞穴,集聚成群,多者每潮可收获 750kg~ 1 000kg。 1危害 1.1春季虾池放苗后,蝼蛄虾会吞食虾苗,致使养殖虾苗成活率低。 1.2养虾过程中,蝼蛄虾还会残食蜕皮对虾。 1.3蝼蛄虾消耗虾池的溶氧,其排泄物污染水质,影响虾池水环境,使对虾产量下降,效益低下。 2清除方法   实际生产中,由于其下潜池底 50cm~ 60cm,有的深达 1.2…  相似文献   

20.
对虾白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造成全世界对虾养虾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对虾WSS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