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10)B研究硼素在油菜叶片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B固体径迹蚀刻技术,测定油菜叶片硼的分布表明,硼在叶片中移动很慢,喂饲#+(10)B20天后的叶片与邻位叶的硼含量比:土培试验(缺硼土壤)为1.7-9.3,水培试验(供硼充足)为1.8-2.2;同一株油菜的叶片含硼量从基部向近顶部依次递减,土培试验为0.62-0.96ppm,水培试验为1.72-2.01ppm;同一张叶片的硼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叶正面比叶反面硼含量高0.8ppm(薹期)和1.8ppm(花期)[t=5.22#+和7.10#+],叶边缘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4-1.9ppm[t=20.00#+和16.24#+],叶尖端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8和1.9ppm[t=7.57#+和8.25#+]。这些特征与叶片缺硼症状相符合,它为油菜合理施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标记硫酸铵和元素硫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标记硫酸铵{[(NH#-4)#-2]#+(35)SO#-4}和元素硫(#+(35)S#+0)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密闭嫌气介质中,施用的#+(35)SO#+(2-)#-4迅速转化为还原态的#+(35)S#+(2-),进而生成挥发态的(H#-2)#+(35)S。在整个培养期间,硫酸盐的硫[S#+(+6)]的还原速率变化在0.1~32.5μg·kg#+(-1)·d#+(-1)·#+(35)S#+(2-)的生成速率随施用田菁和稻草以及淹水而增加。Banauang砂壤土中的还原速率低于San Pablo粘土。San Juan粘土在半开放体系中淹水培养,施用的#+(35)SO#+(2-)#-4的消失先缓后快。试验结束时,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硫(S)、HI还原硫(S)和碳键硫(S)的生成率比在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分别增加33.2%、43.4%和38.0%,但对于微生物同化硫(S),两种水分状况下的生成率相当。#+(35)S#+0的氧化受水分状况、土壤类型以及硫肥施用量的影响。在8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35)SO#+(2-)#-4从#+(35)S#+0的释放速率在Banauang砂壤土和San Pablo 粘土中分别为2.9和1.5mg·kg#+(-1)·Week#+(-1)。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其速率下降到0.6mg·kg#+(-1)·Week#+(-1)左右。#+(35)S#+0施用量以12.5增加至25mg·kg#+(-1) 土,硫的平均氧化数量由1.1增加至4.6mg·kg#+(-1) 。由此,水稻植株对施用的#+(35)S#+0平均利用率由6.9%增加至10.8%。  相似文献   

3.
应用~(10)B固体径迹蚀刻技术,测定油菜叶片硼的分布表明,硼在叶片中移动很慢,喂饲~(10)B20天后的叶片与邻位叶的硼含量比:土培试验(缺硼土壤)为1.7-9.3,水培试验(供硼充足)为1.8-2.2;同一株油菜的叶片含硼量从基部向近顶部依次递减,土培试验为0.62-0.96ppm,水培试验为1.72-2.01ppm;同一张叶片的硼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叶正面比叶反面硼含量高0.8ppm(?期)和1.8ppm(花期)(t=5.22和7.10),叶边缘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4-1.9ppm(t=20.00和16.24),叶尖端比叶中部的硼含量高1.8和1.9ppm(t=7.57和8.25)。这些特征与叶片缺硼症状相符合,它为油菜合理施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30%(N3,189 kg·hm-2)3个施氮水平,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农田经济效益,且JZN1、JN2和JFN3处理对农田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最显著;JN1、JN2、JFN2、JFN3和JZN3处理均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的净碳值及碳效率,降低农田的生产氮足迹,增加其输出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同时降低农田水足迹。其中JFN3处理可以在保证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提高其碳效率、降低生产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降低农田的水足迹。因此建议豫北地区采用秸秆+牛粪还田、配施纯氮189 kg·hm-2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Cu2+、Zn2+、Pb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V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Zn2+、Pb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同时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各金属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与其它藻相比,雨生红球藻对三种重金属离子尤其是Pb2+的忍耐力较大,促进其生长的适宜Cu2+、Zn2+、Pb2+浓度相对较高,分别为10-3~10-5mg·L-1,10-1~10-3mg·L-1,5~10mg·L-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的共同作用可降低对藻的毒性,表现在其最优水平组合(A3B2C4)较单因子实验结果有所提高,分别为Cu2+10-4mg·L-1,Zn2+10-1mg·L-1,Pb2+20mg·L-1.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土壤施锌对不同品种小麦的生长发育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选用河南省广泛种植的10个冬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 mg·kg-1(Zn0)、10 mg·kg-1(Zn10)、20 mg·kg-1(Zn20)、30 mg·kg-1(Zn30)4个施锌水平,研究不同施锌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锌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方石灰性潮土增施锌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但产量构成要素、干质量及锌效率等对施锌的响应因品种而异。施锌显著增加了供试小麦整株锌含量和累积量,且在Zn20水平下增幅最大,较Zn0处理分别提高了41.4%~85.1%和19.9%~110.1%。"郑麦379""百农207""郑麦0856""周麦22"的籽粒锌含量随锌浓度增加而增加,在Zn30达到最高,较Zn0提高了43.5%、65.1%、68.2%、55.8%;"郑麦366"和"周麦27"的籽粒锌含量在锌肥10~30 mg·kg-1时无显著差异,较Zn0处理增加了40.6%~62.3%;而其他品种小麦的籽粒锌含量在Zn20处理最高,较Zn0处理增加55.7%~92.2%。施锌后不同小麦各部位的锌累积量分配比例有明显差异,籽粒、颖壳、茎秆、根部的锌累积量占比范围分别为17.4%~49.9%、6.3%~16.0%、21.5%~46.1%、12.9%~28.7%。研究表明,"郑麦379"和"矮抗58"可作为锌高效品种;土施锌肥10~20 mg·kg-1可以有效提高籽粒锌含量,改善小麦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添加量下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设施蔬菜品质、产量及氮、磷、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累积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试验对象,设5个处理:CK(1 500 kg·hm-2生物炭)、T1(1 500 kg·hm-2生物炭+ 7 500 kg·hm-2鸡粪肥)、T2(1 500 kg·hm-2生物炭+15 000 kg·hm-2鸡粪肥)、T3(1 50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鸡粪肥)、T4(1 500 kg·hm-2生物炭+30 000 kg·hm-2鸡粪肥),测定番茄产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可滴定酸含量及土壤样品中的硝态氮、速效磷、全Cu和Pb含量。结果发现:相对于CK,T2的番茄产量增加49.31%,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达2.275 mg·kg-1和0.219 mg·kg-1,表明T2处理能够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T2处理降低土壤中0~10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以及0~30 cm土层重金属Cu和Pb的累积及迁移;T1、T3和T4加重土壤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表明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与生物炭的合理配施可以减少有机肥的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提高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3年盆栽试验和湖北主要产麻区3种类型土壤12个田间试验结果提出苎麻为需硼量较少、耐硼性较差的作物。其硼诊断的土壤有效硼临界指标为:<0.10ppm为严重缺,0.10-0.30 ppm为轻度缺,0.40-0.75 ppm为适宜,2.50 ppm为轻度中毒,5.00 ppm为严重中毒;相应的植株硼诊断指标为:旺长期中位叶全硼含量分别为7-8 ppm,20-46ppm,48-102ppm,229-321ppm,>750 ppm。确诊了严重缺硼和硼中毒的形态特征。在有效硼低于0.40ppm的土壤上增施硼肥平均亩增原麻9.8-19.0千克,增产率5.9%-12.7%。低氮或高氮配合施硼,硼肥增产效果相近;而硼肥与低钾配施增产效果明显高于与高钾配施。施硼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麻化学成分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长期单施石灰对土壤的破坏,本研究以石灰配施有机肥为修复手段,采用盆栽试验,以无处理(CK)、单施有机肥(OF:3 000 kg·hm-2)及单施石灰(FT:1 500 kg·hm-2)为对照,设置3个石灰+有机肥配施处理(SO1:1 500 kg·hm-2+3 000 kg·hm-2、SO2:2 250 kg·hm-2+3 000 kg·hm-2、SO3:3 000 kg·hm-2+3 000 kg·hm-2),探究不同有机肥及石灰配施量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采用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对其修复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石灰和有机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且土壤pH随着石灰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O3处理下pH较CK提高了14.9%。与CK相比,各处理中土壤残渣态镉含量增加,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且随着石灰施用量的增加,残渣态镉含量呈递增趋势,可交换态镉含量呈递减趋势。SO3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与CK相比提高了87.9%。与CK相比,石灰与有机肥均能降低小白菜中镉的含量,降低效果为SO3>SO2>SO1>FT>OF。基于灰色关联法对土壤-植物系统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可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量均为3 000 kg·hm-2的SO3处理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土壤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施生物炭与有机肥对白浆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白浆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白浆土为试验土壤进行施生物炭(C1:施生物炭15000kg·hm-2、C2:施生物炭30 000 kg·hm-2)与有机肥(OM)的定位试验,监测施用后3 a肥效,采集土壤测定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活性。结果表明,在白浆土上施生物炭和有机肥连续3 a均增加了玉米产量,但从经济效益分析施生物炭仍为负效益,施有机肥为正效益。3 a后仅C2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其他处理下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均不显著。与常规处理相比,C1仅显著提高了BG酶活性,提高了82.2%,对其他3种酶活性提高均不显著,C2可显著提高4种酶活性23.1%~47.9%;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AP和LAP酶活性。施生物炭30 000 kg·hm-2对白浆土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其后效可维持3a以上,但经济效益仍为负。因此实际生产中还应以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为重,对于出现严重减产的地块可以考虑通过施用生物炭一次性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细度磷矿粉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全磷含量的影响,探寻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原生磷肥。[方法]采用室外盆栽试验,选取不同产地磷矿11个,种植油菜为指示植物。[结果]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各细度磷矿粉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较好的仍然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株高与叶面积趋势大致相同;生物学产量仍以CK2最高,且其他处理与其相差很大,其他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从磷矿不同细度来看,表现较好的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品系与不同径围橡胶树树干的呼吸情况。[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原位监测,对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同一径围(50±1 cm)不同品系(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和同一品系(热研7-33-97)不同径围(50±1、60±1、70±1、80±1、90±1、100±1 cm)的树干呼吸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系与6个径围的树干呼吸都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季节性变化趋势,在生长季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最大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8月份,最小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1月份。PR107(2.19μmol/m2s)的树干年均呼吸速率与热研7-20-59(1.91μmol/m2s)存在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2.06μmol/m2s)与这2个品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径围也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00±1)cm的年均呼吸速率最大(3.36μmol/m2s),其他依次为90±1 cm(3.07μmol/m2s)、80±1 cm(2.7μmol/m2s)、70±1 cm(2.51μmol/m2s)、60±1 cm(2.38μmol/m2s)、50±1 cm(2.06μmol/m2s)。[结论]同一径围不同品系的树干呼吸有差异,同一品系不同径围的树干呼吸随着径围的增大,其呼吸速率也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优良的玉竹栽培品系,明确优良品系玉竹的最佳采收年限,对2年生、3年生的圆叶玉竹和长叶玉竹栽培品种进行折干率、水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生长年限的长叶玉竹质量优于圆叶玉竹,同一品系中3年生玉竹质量优于2年生,3年生长叶玉竹的折干率、水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为39.91%、63.36%和9.93%。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及其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智海TSC-1型水分速测仪进行人参控水试验,通过测定人参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叶柄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枯萎期的根长、根重、根粗等经济指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对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时有利于人参生长。用农田土与腐殖土等比例混合栽种的人参无论地上部分生长还是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农田土、腐殖土。  相似文献   

15.
旱地马铃薯不同膜色不同覆膜方式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进行不同膜色与不同覆膜方式旱地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水分、温度、经济效益等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墒能力,膜色的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覆膜方式;平抑地温变化方面,黑色膜比白色膜作用强,适应马铃薯栽培。3因素中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覆膜方式,膜色影响较小。为获得高产,推荐首选组合是黑色全膜×庄薯3号,其次是白色全膜×庄薯3号,再次是黑色半膜×庄薯3号与白色半膜×庄薯3号。  相似文献   

16.
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钩藤(Uncaria tomentosa)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分布规律,确定其适宜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表明,钩藤叶、钩、茎中异钩藤碱的含量均相对较低,钩藤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钩、茎中二者含量均较高。通过采收期的比较来看,11月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相对较高,应为最佳采收期,与实际采收期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陕北地区最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和播期,对该地区3种熟期、4种品种和4个播期的马铃薯在成苗数和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5月16日到6月5日,随着播期的延迟,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的成苗数和产量逐渐下降,该品种适宜在5月中旬播种,早熟品种LK99和中熟品种克新1号适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而晚熟品种青薯9号适宜在6月中旬播种。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青薯9号品种作为研究区的适宜栽培品种,温度、光照和水分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早中熟品种(110~120d),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120~125d)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看,早熟品种随播种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6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6月18日~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要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越早播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19.
在3种基质和2种生根剂的条件下,通过随机组合对醉鱼草进行了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生根剂对醉鱼草生根影响呈现极显著差异性,生根效果明显;基质对醉鱼草的生根显著差异性不明显,生根效果不明显;生根剂和基质对醉鱼草的根长均呈现极显著差异性,对根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