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棉花中的白色异性纤维与背景相近,现有的算法很难识别出来.为此,在使用透射光增加异性纤维和棉花背景的灰度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形状特征来分割异性纤维的算法;同时,在自适应局部阈值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骨架的走向对间断的纤维进行修补,最后根据几何特征过滤图像中的噪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割出异性纤维.  相似文献   

2.
通过直方图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增强模型;提出了改进Otsu法,并对Otsu方法的分割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都呈单峰特性;所建的增强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异性纤维目标与皮棉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改进Otsu法将最佳阈值的搜索范围从0~255缩减到150~230,使此环节的计算速度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基于线激光的棉花中白色异性纤维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棉花中白色异性纤维检测,分析了棉纤维与异性纤维不同的反光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激光照射下,棉花与白色异性纤维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呈双峰特性,显著提高了白色异性纤维与棉花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简单的图像二值化分割算法就能有效检测出大部分白色异性纤维,对6种典型实验白色异性纤维的平均检出率为92.08%。  相似文献   

4.
棉花异性纤维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直方图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增强模型;提出了改进Otsu法,并对Otsu方法的分割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都呈单峰特性;所建的增强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异性纤维目标与皮棉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改进Otsu法将最佳阈值的搜索范围从0~255缩减到150~230,使此环节的计算速度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规则成像机器视觉的棉花白色异纤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不规则成像机器视觉系统,提出一种棉花白色异性纤维检测的图像分割算法:采用Gabor算子提取多个方向的特征向量,融合成特征图,由此增大背景与目标之间的对比度;然后基于特征图的统计规律进行二值分割,最后应用形态特征分离目标与背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抗噪能力强、能检出白色异性纤维.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多类异性纤维共存时的性能,也为其今后用于商业化皮棉质量评价,或在线皮棉杂质分拣提供研究基础,试验采集丙纶丝和毛发共存的样本高光谱图像。依据单一异性纤维分割的最佳波段图像,获得灰度平均和小波变换后融合图像。通过对比小波变换融合图像,灰度平均图像,以及全波段下主成分和独立成分得分图像,获得用于目标分割的最佳图像。采用最优特征集和分类树判别方法,判别最佳图像分割后的连通区域,剔除噪声点和假阳性。依据目标判定原则,训练集和独立验证集的异性纤维识别率分别为84.09%和75.86%。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视觉鸭蛋品质检测中,目标与背景的有效分割尤为重要。为了解决传统灰度阈值分割存在的弊端,构造图像的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出基于灰度、梯度信息和最大熵原理的二维阈值分割方法。通过统计目标和背景的熵,并使二者和最大,确定与此对应的灰度、梯度值,即为最佳分割阈值。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分割图像后进行处理,去除噪声点,使分割效果更理想。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动视觉检测的棉花异性纤维分类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实现棉花异性纤维的在线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动视觉检测(AVI)的棉花异性纤维分类系统.该系统利用棉层生成器将待检测皮棉制成约2mm厚的均匀薄层使其中的异性纤维更容易检测,利用彩色线扫描相机检测有色异性纤维,利用单色线扫描相机检测在紫外线激发下能产生荧光的白色异性纤维.采用多特征多分类器集成的模糊分类方法实现了对异性纤维的分类.实验表明,该系统对异性纤维的平均分类正确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9.
基于颜色特征的牧草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光照条件下牧草图像的分割问题,分别研究了在RGB颜色空间和HSI颜色空间中牧草颜色特征的提取。在RGB颜色空间中,利用2G-B色差特征得到牧草和背景差值最大的色差灰度图像,使用最大类间方差图像分割法对色差灰度图像进行了图像分割。在HSI颜色空间中,根据牧草H分量的分布特点,使用模糊C-均值(FCM)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对牧草的彩色图像进行了有效分割。实验表明,基于HIS彩色空间H色调的FCM方法对牧草的分割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经二值化处理后得到的牧草轮廓要比基于2G-B色差特征的最大类间方差分割方法得到的牧草轮廓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棉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异性纤维,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异性纤维目标,采集异性纤维特征数据,应用一种改进型粗糙集理论,进行异性纤维图像目标特征向量的提取,得到有效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决策树理论,利用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识别,实验表明,所提取的特征向量对于识别棉花异性纤维是有效的,识别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视差图像的重叠果实图像分割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自动采摘视觉系统中重叠果实的分割问题,提出了基于视差图像的果实分割算法。采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图像对,对图像对进行预处理和校正,通过图像对的立体匹配来获取视差图像,最后对视差图像进行分割。该算法将分割的依据和信息从二维图像的颜色、形状、纹理等扩展到三维空间的深度,对空间距离不同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实验表明,对获取的视差图像进行基于区域的分割时,其区域间灰度对比度为0.98,目标计数一致性达到0.90;进行基于边缘的分割时,其边缘检测误差为5.74%,因此,该方法对重叠果实区域的分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机采棉杂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采棉的含杂识别分类检测能够提高棉花加工设备效率,减少棉花纤维损伤,并为棉花收获设备的改进提供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和形状特征的机采棉杂质识别分类方法,对大杂质和小杂质检测采取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颜色特征主要采用基于彩色梯度图像的分水岭变换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融合的方法;形状特征主要采用机采棉杂质的面积、周长、离心率和矩形度特征。通过对100幅机采棉图像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各类杂质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89%。  相似文献   

13.
检测皮棉内部杂质的透射成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对皮棉杂质检测仅限于皮棉表面的图像分析,而检测皮棉内部杂质,才是完整检测皮棉杂质的关键。在分析皮棉杂质透射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光透射成像系统中若干成像参数。对光透射成像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定量分析了光源种类、光源能量与透射效果的关系,分析了增强杂质透射效果的方法。通过杂质图像的分析,可有效检测皮棉中各种内部杂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田间复杂环境下传统图像分割法分割葡萄果穗图像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红绿色差和Otsu算法的田间葡萄果穗图像分割方法。选取与人类视觉相近的RGB颜色空间,提取并分析R、G特征图的直方图,经分析对其点乘特征图并进行Otsu运算,再经过形态学处理,实现对田间环境下葡萄果穗图像的分割。与灰度图、(R-G)特征图和(R-G)/(R+G)特征图分别采用最大阈值分割法(Otsu)分割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绿色差点乘Otsu分割法的分割结果最优,准确率为92.37%,F1值90.13%。对50幅图像做了测试,其中图像准确率最高为97%,准确率最低为79%,其平均准确率为88.75%。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葡萄果穗较完整的分割,并可为葡萄果穗的识别、定位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b颜色空间的棉花覆盖度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手持高清可见光图像和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中植被与非植被像元在不同颜色空间单通道上分布的差异性,以苗期和蕾期的棉花为对象,进行了棉花覆盖度的提取方法研究。基于不同天气状况和不同采集时刻等光照条件下采集的29幅具有不同覆盖度的棉花地面可见光图像,分别对比分析了Lab颜色空间a通道、RGB颜色空间2G-R-B指数和HIS颜色空间H通道对棉花的识别能力,以及使用动态阈值和固定阈值两种情况下的棉花覆盖度提取精度。其中动态阈值通过植被与非植被像元的高斯分布交点确定,固定阈值在3种颜色空间分别设置为动态阈值的均值。结果表明,植被像元与非植被像元在a通道、2G-R-B指数和H通道上呈现高斯分布,可以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实现高斯分布拟合。通过高斯分布拟合求解交点得到的动态分类阈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将其均值-3.78、0.06、0.13设定为固定分类阈值。相比于2G-R-B指数和H通道,a通道对绿色植被的识别能力最好,更适合提取棉花植被覆盖度;相比于动态阈值,固定阈值的提取精度更好,平均提取误差为0.009 4。将该方法应用到无人机尺度时,同样可以较好地提取不同天气状况和不同土壤干湿类型的棉花覆盖度,且总体平均提取误差为0.012。经过初步检验和分析认为,基于植被与非植被像元在Lab颜色空间a通道上分布的差异性,结合固定分类阈值,可以精确地提取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苗期和蕾期棉花覆盖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苹果园害虫识别过程中的粘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色筛选的害虫粘连图像分割方法。首先,采集苹果园害虫图像,聚焦于羽化害虫。害虫在羽化过程中已完成大部分生长发育,其外部形态、颜色、纹理更为稳定显著。因此,基于不同种类害虫的形色特征信息分析,来获取害虫HSV分割阈值和模板轮廓。其次,利用形状因子判定分割粘连区域,通过颜色分割法和轮廓定位分割法来实现非种间与种间粘连害虫的分割。最后,对采集的苹果园害虫图像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基于形色筛选的分割法对单个害虫进行分割,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分割率、平均分割错误率和平均分割有效率分别为101%、3.14%和96.86%,分割效果优于传统图像分割方法。此外,通过预定义的颜色阈值,本文方法实现了棉铃虫、桃蛀螟与玉米螟的精准分类,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7.77%、96.75%与96.83%。同时,以Mask R-CNN模型作为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已用本文方法和未用本文方法分割的害虫图像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已用本文方法分割的棉铃虫、桃蛀螟和玉米螟害虫图像平均识别精度分别为96.55%、94.80%与95.51%,平均识别精度分别提高16.42、16.59、16.46个百分点。这表明该方法可为果园害虫精准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物病害图像中重叠病斑分离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传统的分水岭分割算法的不足,应用了一种基于标记测地重建的分水岭算法对棉花重叠病斑图像进行分离.首先对病斑二值图像利用多尺度距离变换获得病斑的距离图像,通过极限腐蚀操作检测出标记种子;然后以种子标记为基础.运用形态学测地重建运算获取测地影响区骨架SKIZ--分水岭线;最后利用分水岭线与原病斑图像进行交集运算.从而得到分离的图像.运用该算法对棉花重叠病斑图像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将图像中的重叠病斑分离,并较好地保存病斑边缘信息,对图像中的微小结构和噪声不敏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