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Т·Д·李森科院士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在棉花发育中,温度是外界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例如,种子出茅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0℃,现蕾需20℃,开花需12℃。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棉花对温度的要求与氧化还原酶的温度系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棉花在蕾期对温度的要求最高。在这一阶段,它的酶系统可以在高温下活动。当温度为25℃时,棉花幼苗于播种后第5天出土,当温变为15℃时,于第10天出土。出芽势减低  相似文献   

2.
棉花吐絮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求适宜的温度条件为20℃-30℃,温度低于15℃棉纤维将停止伸长。吐絮期要求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土壤干旱会影响棉纤维生长,土壤过湿会引起棉株贪青、棉铃晚熟。  相似文献   

3.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5.
棉花适期早播的温度指标有三项:一是适宜于棉种萌发的播种层上壤温度指标;二是不影响苗期生长的气温指标;三是免受晚霜冻危害的气温指标。现就上述三项温度指标用徐州40年(1951~1990年)温度资料,分别作简要的气候分析,然后综合考虑提出本地棉花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春播育苗工作中要坚持“正确选种、安全下种 ,提高质量、育足壮苗”的指导思想 ,围绕“套栽棉4叶 1心 ,麦后棉 6叶 1心”的壮苗指标 ,狠抓关键和薄弱环节 ,提高春播育苗水平 ,为大田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1 适期播种适期播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季节 ,播期的确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回升情况和移栽时间而定 ,露地播种一般要求棉田土壤 5厘米处的温度稳定在 12℃以上 ,预计 5~ 6天内不会显著下降 ,出苗时气温可达 16℃以上即可播种 ;塑膜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要求土壤 5厘米处土温稳定在 8℃以上 ,气象预报有连续晴好天气的基础上抢晴播种。…  相似文献   

7.
棉花种子萌发和出苗温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温度环境下棉花萌发率和出苗率,探索棉花出苗适宜温度指标,为棉花高产栽培以及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当温度达14 ℃及以上棉花种子萌发率、出苗率高且稳定;10 ℃处理时间越长,烂种率、烂芽率越高,出苗迟缓、出苗率越低。14 ℃是棉花种子萌发出苗的最适宜温度指标,12~14 ℃是棉花播种期适宜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花》2010,32(3):54-54
棉花移栽,既要掌握移栽适期,又要配合良好的移栽技术,这样才能发挥育苗移栽的增产优势。移栽期的早晚因生态类型、熟制和茬口等不同有所差异。首要决定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移栽后棉苗不发生新根。同时应根据茬口和苗龄掌握移栽适期。早茬棉于5月上中旬棉苗有3。4片真叶时移栽,主要以5cm地温稳定在18℃时为移栽适期。中晚茬棉在5月下旬或6月初棉苗有6-7片叶时及早移栽。棉苗移栽常用的方法有打洞移栽和开沟移栽两种。  相似文献   

9.
豆天蛾是大豆生产上的暴发性害虫,但其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蛋白资源。通过对比在不同温度影响下豆天蛾2个地理种群的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并应用Jackknife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8.60~32.67 d,江苏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26.46~318.33 d,造成2个种群全世代的发育历期相差数倍;豆天蛾2个种群的存活率都在25℃时达到最高值,海南种群为71.42%,江苏种群为90.00%;在28℃条件下饲养豆天蛾海南种群具有最高的rm值为1.083 5。本研究找出适合人工饲养的最佳种群及人工饲养的最佳温度,这将对解决供不应求的市场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简阳地区以往种植棉花都是迟到谷雨播种,秋分左右就拔了稭,其整个生育期只有150天左右,开花结铃期约40多天。根据历年简阳气象资料(表一)历年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的初终日期表明(表一):只要充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及氧气,三月一日以后的温度就能基本满足棉花出苗的要求。但是出苗的快慢与大于10℃以上的气温的能量积累有密切的关系。播种后的温度高,积累越快,而发芽迅速,需时较少。若温度低于10℃以下,而长期不能在种子萌动开始温度(10℃)以上累积一定的能量,即不出苗。尤其是种子处于低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15.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湖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水热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利用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94―2013年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除播种―出苗和开花―吐絮阶段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升高趋势;而降水量除出苗―现蕾阶段呈升高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降低趋势。3个农业气象站点的棉花播种期和收获期均呈延后趋势,播种―出苗和现蕾―开花均缩短,出苗―现蕾均延长。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大致呈负相关,而降水量与该生育阶段长短除播种―出苗阶段呈负相关外,其他生育阶段大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指导湖北省棉花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霍兆发  何平  胡湘韩 《玉米科学》1996,4(1):059-062
营养液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玉米栽培技术.选用的玉米品种是由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所能争得的积温和当地的热量条件决定的,经试验研究求得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能争得≥10℃的积温200~300℃,选择的品种所需的积温为当地80%保证率≥10℃的积温加上200~300℃.育苗期是培育适宜移栽的大苗壮苗的保证,育苗期由玉米幼苗生长发育速度及当地移栽期早晚决定的,从玉米籽摆盘到幼苗达4~5叶需20~25天,由当地气候适宜移栽期向前倒推20~25天即为育苗期,此时开始育苗幼苗长到4~5叶时当地即可达到气候适宜移栽期.气候适宜移栽期是移栽成活率高,不受霜冻危害的保证;气候适宜移栽期是由幼苗的抗寒能力及当地回暖早晚决定的.经试验和调查研究,玉米幼苗的冻死温度为-3℃。当空气最低温度(距地面1.5米处的气温)为0℃时,玉米幼苗的环境温度、即地面温度为-2.8~-2.9℃,所以,空气最低温在≤0℃绝对通过的日期即为气候适宜移栽期.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历期及寄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养虫室内研究温度对从台湾省引进的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brontispaeFer.)发育历期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为(:75 5)%条件下,个体发育完成1代需要17 ̄21d;卵期1.5 ̄2d,幼虫期5 ̄6d;蛹期(含预蛹期)10 ̄12d;成蜂寿命在没有营养补充条件下,雌蜂活2d,雄蜂活1.5d。有10%(v:v)蜜糖水营养补充时雌蜂最长可活21d,最短7d,平均16d,雄蜂能活最长17d,最短5d,平均14d。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285.36 19.32)℃,发育起点温度为(10.32 0.8)℃。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寄生能力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 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 = 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 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 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 之,为 60.30粒,16℃时最低,为 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 24℃时最大,为 18.97。该结 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水稻不育系圣丰1A生育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对水稻不育系圣丰1A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育系圣丰1A为感温型品种,其播始历期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圣丰1A有效温度上限值为26℃,日均温度高于26℃时,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