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醋酸棉酚后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瘤胃液代谢指标、水解酶活性的变化,探究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及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8只3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9.13±4.70)kg的健康哈萨克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分为2期,每期25 d。所有羊只饲喂同一营养水平粉状精料,每只羊每天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50%,小麦秸秆及苜蓿为体重的1.00%,玉米青贮为体重的0.05%(干物质基础),混合饲喂,自由饮水;在此基础上,试验Ⅰ期试验组饲粮每天每只添加600 mg醋酸棉酚,试验Ⅱ期饲粮每天每只添加1 200 mg醋酸棉酚。结果表明:添加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pH及细菌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前(即0h)试验组绵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后6.0、9.0、12.0 h,试验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期各时间点试验组绵羊瘤胃原虫总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饲喂后3.0h,试验组绵羊瘤胃液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后9.0、12.0 h,试验组绵羊瘤胃液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期,饲喂后6.0 h,试验组绵羊瘤胃液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后12.0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添加醋酸棉酚后瘤胃液中棉酚的浓度在饲喂后1.5、3.0 h最高。综上,醋酸棉酚在初期摄入后显著降低绵羊瘤胃原虫数量;醋酸棉酚通过抑制绵羊瘤胃液蛋白酶活性,降低瘤胃液中戊酸、异戊酸及异丁酸的浓度而对瘤胃内蛋白质消化代谢产生影响,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摄入醋酸棉酚6.0 h后;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中的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整体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来源棉酚对多浪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棉酚代谢的影响。选取18只体重为(37.13±4.78)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多浪羊毛用羯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不含棉酚的饲粮)、游离棉酚组(FG组,饲粮中游离棉酚含量为524.12 mg/kg)和醋酸棉酚组(AG组,饲粮中外源性醋酸棉酚添加量为524.12 mg/kg),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对多浪羊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FG组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显著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FG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3)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对饮水量、排尿量、尿蛋白含量和排粪量无显著影响(P>0.05),FG组尿液pH显著降低(P<0.05)。晨饲前瘤胃液游离棉酚含量低于晨饲后,且晨饲后瘤胃液游离棉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FG组瘤胃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6只健康的、体重50 kg左右的内蒙古半细毛绵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绵羊日粮中不添加棉酚,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10 g/kg的游离棉酚.试验预试期15d,正试期10 d.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0.10 g/kg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pH、干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类型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饲喂2h时,试验组绵羊瘤胃氨氮(NH3-N)浓度显著提高(P<0.05),饲喂2h和4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绵羊瘤胃细菌(P<0.01)、纤维分解菌(P<0.05)和原虫(P<0.01)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但真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瘤胃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原虫可能在提高反刍动物对游离棉酚的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pH值、总脱氢酶及TVFA的影响。将10只(公母各半)80日龄左右、体重平均为(16.00±0.3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正式试验当日及试验第7、14、21、28、35天的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21:00、23:00、1:00、3:00、5:00于颈静脉采血样10 mL,同时采集瘤胃液10 mL,测定瘤胃pH值、总脱氢酶的活性和TVFA。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液pH值升高;血清尿素氮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瘤胃液总脱氢酶活力提高极其明显(P0.01);整个试验期内,半胱胺对瘤胃TVFA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测定饲粮中添加γ-聚谷氨酸(γ-PGA)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检疫合格、体重(37.1±0.5)kg的3月龄小尾寒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只·d)的γ-PGA,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正试期第7天晨饲2 h后通过瘤胃液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并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测定瘤胃液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小尾寒羊瘤胃液氨态氮(P<0.01)、乙酸浓度(P<0.05)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试验羊的瘤胃液pH、丙酸、丁酸、乙酸/丙酸及微生物蛋白间无显著差异;饲粮中添加γ-PGA可提高小尾寒羊瘤胃菌群多样性(P<0.01);在门水平上,试验组小尾寒羊瘤胃液中软壁菌门、螺旋菌门、未注释细菌门及蓝藻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P<0.01),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饲粮添加γ-PGA后小尾寒羊瘤胃液中普雷沃式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8.2%,并且可提高小尾寒羊瘤胃内解琥珀酸菌属的相对丰度(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γ-PGA能够极显著提高小尾寒羊瘤胃乙酸、氨态氮及菌群多样性,对其纤维素降解菌的生长影响显著,可提高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还能够提高普雷沃式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6.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30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和内蒙古土种去势绵羊各3只作为供体羊,为体外批次培养提供瘤胃液。比较研究了驱除瘤胃厌氧真菌对绵羊和山羊细菌、原虫及稻草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F0组)绵羊瘤胃液中真菌游动孢子数量多于对照组山羊瘤胃液;且在培养的2、4、6、48、72小时差异显著(P<0.05)。在培养初期(0~12小时)山羊F0组和F2组(驱真菌组)细菌总数均高于绵羊;绵羊和山羊驱真菌组(F2组)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F0组)。山羊F0组(对照组)原虫数量各时间点的平均数显著高于绵羊F0组(P<0.05)。驱除厌氧真菌后绵羊和山羊对稻草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12.06%和8.62%。这说明瘤胃厌氧真菌在纤维物质降解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果寡糖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2×2交叉设计,选用4头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果寡糖60g/(d·头),每期21d,预饲期14d,正试期7d,交叉试验过渡期14d。分别于饲喂前(0h)和饲喂后2、4、6、9、12h通过口腔导管采集瘤胃液,每期连续采集3d(第16、17、18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液中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从Alpha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丰富度指数(Chao、Ace)及Beta diversity热图可知,果寡糖具有降低奶牛瘤胃中细菌多样性的趋势。从门水平上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细菌门占总细菌的95%以上,果寡糖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未注释细菌门的丰度(P0.05),互养菌门丰度有增加的趋势(P=0.075)。从属水平上分析,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假单胞菌属丰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丰度(P0.01),而脱盐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果寡糖的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瘤胃球菌属、丁酸弧菌属、琥珀酸菌属、未注释毛螺菌属丰度分别增加80.0%、7.5%、127.9%和20.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果寡糖的添加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不发酵糖类的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使碳水化合物为发酵源的瘤胃拟杆菌丰度极显著增加,对瘤胃纤维降解菌丰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羊瘤胃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自制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绵羊瘤胃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60只4月龄健康杜寒杂一代绵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试验,分别为公羊、母羊对照组(常规日粮),公羊、母羊试验组(常规日粮+中草药复合添加剂),试验期为45d。试验结束后取绵羊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蛋白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该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绵羊瘤胃蛋白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提高了绵羊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且上述3种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绵羊性别无关。研究结果提示,该中草药复合添加剂能提高绵羊瘤胃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可促进饲草料中纤维素在羊瘤胃内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健康成年绵羊瘤胃液制备物[瘤胃液(Ⅰ)、灭菌瘤胃液(Ⅱ)、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Ⅲ)和灭菌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Ⅳ)],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 d。在24日龄时每组选取3只羔羊屠宰,采集肠道黏膜;在羔羊14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小肠黏膜蛋白质中,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Ig A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SIg A和Ig G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试验Ⅲ组免疫球蛋白总量较对照组增加较多。2)血浆中,羔羊28日龄时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14日龄。14日龄时试验各组血浆中Ig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8日龄时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试验各组Ig G含量在14和28日龄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新生羔羊补喂不同处理的瘤胃液制备物均能提高羔羊肠黏膜免疫能力,补喂超声波破碎瘤胃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只平均体重为(40.83±4.11) kg的4周岁新疆细毛羊×杜泊羊杂交的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绵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牛至油),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5%、0.030%和0.045%牛至油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2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2 d。第1天于早餐采食后2、4、6及10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第2天利用尼龙袋法测定基础饲粮的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添加牛至油对饲粮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2)添加牛至油对各组在各时间点的绵羊瘤胃液pH、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3) 0.030%和0.045%组绵羊瘤胃液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0.015%组绵羊瘤胃液0、2、6 h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6 h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2 h丙酸比例显著高于除了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牛至油不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对瘤胃氮浓度也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添加0.015%牛至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素水平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6.73±2.42)kg的健康、体况相近的哈萨克母羊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5只羊。各组试验羊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养,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日每只分别补喂10、25、50 mg雌马酚,进行为期14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每日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补喂雌马酚后血浆中雌马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3.0 h时达到峰值。3)试验Ⅰ组血浆中睾酮(T)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浆中双氢睾酮(D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4)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以试验Ⅱ组最高,丙二醛(MDA)含量以试验Ⅱ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补喂雌马酚后2.0~3.0 h,母绵羊血浆中雌马酚含量达到峰值,并且随着补喂剂量的提高,血浆中高含量雌马酚的跨峰时间(即维持血浆高含量雌马酚的持续时间)也延长。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10和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血浆中T和DHT水平。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补喂10、50 mg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α-硫辛酸(α-LA)对热应激绵羊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以期阐述其抗热应激的机理。选择4~5月龄、体重35~40 kg的绵羊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TL)、低剂量组(LA-L,添加600 mg/kgα-LA)、高剂量组(LA-H,添加900 mg/kgα-LA),在热应激条件下(7~8月)饲喂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α-LA添加组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7. 3%和2. 7%(P> 0. 05);高剂量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及α-LA添加组血浆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下降(P<0.05);α-LA添加组血浆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热休克蛋白70(HSP70)、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2)与对照组相比,α-LA添加组肝脏中炎性相关因子IL-1β、IL-8、核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抗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α-LA显著增强热应激绵羊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强抗炎因子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且与α-LA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亮氨酸对育肥猪氮平衡的影响,以确定低蛋白质饲粮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0头初始体重为(70.7±3.1)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采用5×5拉丁方设计,饲喂5种试验饲粮,包括1个正常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4.5%)和4个添加不同水平(0、0.4%、0.8%和1.2%)亮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整个试验期为50d,共分为5期,每期10d,前5天为预试期,后5天为收集期。采用全收集粪尿法测定育肥猪的氮平衡指标。结果显示: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导致育肥猪的氮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继而氮排出量和氮沉积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4个低蛋白质饲粮组的氮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饲粮组(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4%的亮氨酸时,氮排出量最低,氮沉积量最高;而当亮氨酸添加水平高于0.4%时,氮沉积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有下降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得出,育肥猪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72头2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阉公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抗生素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00(0.05%)、1 000 mg/kg(0.10%)的合生素替代抗生素。试验期为28 d,分为2个阶段(第1~14天和第15~28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腹泻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05%合生素组第1~14天的平均日增重与抗生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7)。2)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0.05%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中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合生素替代抗生素不会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控制腹泻,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免疫性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油脂和不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4只2月龄断奶双羔(twin born,TW;32只)和三羔(triplet born,TR;32只)湖羊公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trol, CON)和添加2%大豆油(soybean oil,SBO)的日粮,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TW-CON,TW-SBO,TR-CON,TR-SBO),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90 d后屠宰采集羔羊背最长肌,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相关酶活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结果表明:1) TW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R组(P<0.05)。日粮添加油脂有提高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的趋势(0.05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因日粮中油脂添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吡啶诺林(PY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则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3)MYOD1在双羔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三羔(P<0.05)。日粮油脂添加显著降低了FN1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FGF2和COL3A1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表现出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影响的趋势(0.050.05)。结果提示,双羔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三羔,油脂有促进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且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共同作用胶原蛋白代谢相关酶含量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2.56±0.1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300、400、500和700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各组间生长性能和常规营养成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以及7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0和700 m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各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300和400mg/kg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100、400、5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100和700mg/kg组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300mg/kg组肝脏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提高花鲈血清和肝脏一些抗氧化指标,但对于部分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炎症因子指标却呈负面影响。因此,在本试验基础饲料条件下,花鲈饲料中应当慎重添加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限制和禁用,世界范围内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威胁着家禽产业及公众健康。了解NE的模型构建和发病机理对鸡NE的有效防控起着积极作用。文章综述了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NE感染的组织生物学变化、NE诱导因素及试验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