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确定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抗体免疫持续期,从而指导鸡病防控,试验将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试制的三批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经颈部皮下分别接种7日龄和21日龄SPF鸡,7日龄鸡于免疫后第7 d、11 d、14 d、21 d、28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采血;21日龄鸡于免疫后第7 d、11 d、14 d、21 d、28 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和5个月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免疫鸡血清中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和禽腺病毒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三批疫苗免疫7日龄SPF鸡后,免疫后11 d后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和禽腺病毒产生抗体,21~28 d三种病毒抗体均达到抗体高峰,高峰期持续至免疫后1个月,免疫后3个月下降到有效保护标准以下。三批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后,免疫后11 d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和禽腺病毒产生抗体,三种病毒的抗体在免疫后21~28 d达到抗体高峰,高峰期持续至免疫后2个月,免疫后3个月开始下降,免疫后5个月下降到有效保护标准以下。说明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免疫2周龄以下的鸡免疫持续期为2个月,免疫2周龄以上的鸡免疫持续期为4个月。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禽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为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长葛市某蛋鸡场采用H5亚型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对17日龄鸡群进行首免,对55日龄鸡群进行二免,对124日龄鸡群进行三免,对鸡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首免后39天,H5亚型Re-6抗体平均值(log2)达到3.9,二免后16天、32天、48天、63天鸡群H5亚型Re-6抗体平均值(log2)分别达到6.1、7.8、7.0、6.9,三免后9天、24天、39天鸡群H5亚型Re-6抗体平均值(log2)分别达到7.6、8.5、8.0。经过三次免疫之后,鸡群抗体值均达到较高水平,该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对鸡群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俞新鹏 《农技服务》2023,(12):63-66
H3亚型禽流感具有很强的宿主适应性,且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时危害较大,随着其感染性和毒力不断增强,加强H3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为掌握江苏地区H3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及流行情况提供依据,针对江苏部分地区疑似H3亚型禽流感发病情况,在盐城市和南通市两地各选择1个具有一定规模,且经临床诊断发现疑似H3亚型禽流感发病的蛋鸡养殖场为调查点,对其正常鸡群血清样本的H5、H7、H9、H3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盐城市调查点正常鸡群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平均值分别为6.9、7.0、7.2,南通市调查点正常鸡群的同类型抗体滴度平均值分别为9.2、9.2、9.0,二者正常鸡群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平均抗体水平较正常。在无疫苗免疫情况下,两个蛋鸡养殖场正常鸡群的H3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平均值分别为4.5、4.3,且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9.9%、46.8%。结合对病死鸡的临床观察及解剖结果表明,两个蛋鸡养殖场可能存在H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并导致蛋鸡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制备的3批制品各经颈部皮下接种7日龄和21日龄SPF鸡,7日龄鸡于免疫后7、11、14、21、28 d及1、2和3个月;21日龄鸡于免疫后7、11、14、21、28 d及1、2、3、4和5个月时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免疫鸡血清中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H9亚型)病毒和禽腺病毒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室3批制品免疫7日龄SPF鸡后,免疫后11 d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H9亚型)产生抗体,21~28 d时3种病毒抗体均达到抗体高峰,高峰期持续至免疫后1个月,免疫后3个月下降到有效保护标准以下。三联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后11 d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H9亚型)产生抗体,针对3种病毒的抗体在免疫后21~28 d达到抗体高峰,高峰期持续至免疫后2个月,免疫后3个月开始下降,免疫后5个月下降到有效保护标准以下。因此,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TJ株+HY株)免疫2周龄的鸡免疫持续期为2个月,免疫2周龄的鸡免疫持续期为4个月。  相似文献   

5.
王鑑 《中国畜禽种业》2010,6(3):148-150
通过检测免疫禽流感病毒后禽类所产生抗体滴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蛋鸡在85日龄左右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最佳(P0.01),H5亚型禽流感免疫鸡和鸽其抗体滴度达到了5以上,而对鹌鹑和鸭几乎没有效果;单价禽流感疫苗和多价苗对鸡群免疫的效果不同,多价苗的免疫效果不如单价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制定商品肉鸡新城疫(ND)、禽流感(AI)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调查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商品肉鸡的免疫程序,分析不同免疫程序下ND和AI(H5亚型)HI抗体消长规律。[结果]1~7日龄商品肉鸡ND和AI的母源抗体均维持在免疫保护临界值之上。用ND疫苗免疫后,鸡群抗体水平不断下降,各免疫组均在24日龄最低。使用ND活疫苗和灭活苗的免疫组中ND抗体滴度比其他免疫组高。非免疫组AI(H5亚型)抗体滴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免疫组24日龄后缓慢上升,38日龄达到免疫保护临界值。[结论]禽流感(H5亚型)灭活苗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果较差,应从免疫佐剂、抗原浓缩等方面进行新型商品肉鸡禽流感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某地连片家禽专业养殖户送检的病死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验室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鸡胚接种、血凝价测定、特异性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诊断手段,确诊临床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减食、精神萎顿的病死鸡为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建议对发病养鸡场进行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并在以后批次的肉鸡饲养中改变免疫程序,增加7日龄鸡群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三联灭活疫苗免疫,饲养鸡群没有再发生禽流感与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变异快、传染性强,由病毒流行株制备而成的灭活疫苗达不到完全保护的效果,导致H9N2亚型禽流感时有发生。为研发具有广谱保护性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H9亚型AIV 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获得HA基因序列。将HA基因构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HA蛋白血凝效价为1×212,与不同分支H9亚型AI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活性。将重组蛋白制备成疫苗(rHA疫苗)免疫10日龄雏鸡,免疫后28 d将不同亚分支的H9亚型AIV流行毒株115和YZ株分别以1×106EID50(半数鸡胚感染量)感染试验鸡,rHA疫苗组交叉保护效力明显优于商品苗组。本研究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广谱型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防控H9 AIV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家禽密切接触人群感染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分别采集21份规模化养禽场和20份从事禽产品加工的屠宰场工作人员血清样品,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人血清样品中新城疫和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结果发现,养禽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3%,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屠宰场工作人员新城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禽流感(H5和H9亚型)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能够感染人,而目前国内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和持续进化,有必要对家禽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PCR检测,初步证明在湖北一发病肉鸽群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分离后,盲传3代,其血凝效价达到109~1011,经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为107.5,9日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为54.3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8,6周龄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0,证明该H9亚型禽流感为毒力较强。将该病毒回归非免疫肉鸽,能产生典型的H9亚型禽流感症状,采集其肺、喉头、泄殖腔等病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均可分离到H9亚型AIV。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养殖场家禽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通过血清学调查,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的方法,对四川内江、山东济南、河南鹤壁、江苏扬州4个定点实验观测站负责的养殖场的鸡血液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抗体分析,其中包含2个肉鸡场和3个蛋鸡场。研究发现蛋鸡场通常免疫了H5、H7、H9(或H5与H9)亚型禽流感疫苗,而肉鸡场只免疫了H9亚型禽流感疫苗;蛋鸡场和肉鸡场都存在免疫禽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低和无抗体产生的情况,从而导致免疫不合格或免疫失败。以上结果表明,应加强家禽养殖场对不同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以及免疫后的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以防免疫失败,从而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通过对父母代肉鸡、水禽禽流感病毒H5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水平连续跟踪监测。探讨Hs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雏鸡7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达最大值,20日龄时母源抗体下降到极低水平,雏鸡最佳首次免疫日龄为1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应根据鸡群母源抗体水平于首次免疫后100d左右进行。雏鹅、鸭3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水禽对禽流感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并于免疫后25-30d达到抗体高峰,但首次免疫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最佳二次免疫时间应在首次免疫后3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在接种蛋鸡后产生抗体效价值的情况,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Re-2株)对蛋鸡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效果。同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蛋鸡在15日龄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4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75日龄进行三免,产生H5N1Re-11株抗体滴度、H5N1Re-12株抗体滴度、H7N9 Re-2株抗体滴度都较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看,对产蛋前的蛋鸡都有较好的保护力,疫苗接种后未对鸡群造成应激反应。通过本试验在蛋鸡上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首次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有保护力,二免后14 d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对蛋鸡有很好的保护力,为预防蛋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禽流感单价与二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试验鸡群 ,于 42 ,68,91日龄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测定其抗体水平 ,结果表明 :首免后 ( 4 2日龄 )和二免后 ( 68日龄与 91日龄 ) ,注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的B群鸡的H5N1 亚型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注射单价苗的A群鸡 ,其中在 42和91日龄时差异极显著 ( p <0 .0 1 ) ,在 68日龄时差异显著 ( p <0 .0 5 ) ;B群鸡的H9N2 亚型抗体也明显高于A群鸡 ,其中在 42日龄和 68日龄时差异极显著 ( p <0 .0 1 )。  相似文献   

15.
在本次试验中,从清远养鸡场采集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的口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使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提取病毒RNA,使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RT-PCR检测,回收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属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西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为H9亚型禽流感(A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某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料,经SPF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对初步鉴定为H9亚型AIV分离株的HA、NA、PB2、PB1、PA、NP、M和NS等8个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F,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AIV(LPAIV)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属于4.2.5分支,与国内常用H9N2亚型AIV疫苗株所属的4.2.3分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7个基因也分别来源于不同的AIV亚型.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 (H9N2)同时具备与α-2,3唾液酸和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性,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其感染鸡群后病毒分布主要集中在气管、肺脏和脾脏,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排毒,且在攻毒后第1d即开始排毒,第5d为排毒高峰.[结论]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的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属于LPAIV,是由不同亚型AIV重组产生的H9N2亚型新毒株,可导致鸡群疫苗免疫失败,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理想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SPF鸡发病模型,对不同日龄SPF鸡、不同感染方法进行了预试验,最后选用SPF青年蛋鸡为试验动物,采用AIV H9N2毒株与大肠杆菌强毒株、IBV M41株各0. 5m L联合滴鼻感染的方法,进行了发病模型构建。结果表明,试验鸡发病症状明显、病变典型,这为进一步完成H9亚型禽流感防治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8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4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30只和SPF鸭30只,注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8株)0.4 m L/只作为首次免疫,饲养至28日龄时,樱桃谷肉鸭、SPF鸭随机分成A、B和C、D组,每组均为15只,B、D组再次颈部皮下注射该疫苗0.5 m L/只,均从14日龄起每周采集血清一次,直至56日龄,检测H5抗体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鸭对同一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异,首次免疫的日龄可以提至7~10日龄,商品肉鸭一次免疫即可满足防疫需要。  相似文献   

19.
鸭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NJ01株[A/Duck/Nan jing/01/1999(H9N2)]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以含有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进行静脉注射攻击无H9亚型禽流感抗体的26日龄、44日龄和140日龄鸭,结果显示,对小于44日龄和大于44日龄鸭分别以108.0ELD50和108.5ELD50病毒含量的NJ01株静脉攻击,攻毒后1~2 d的喉拭子病毒分离率均为80%以上。将病毒含量为107.9ELD50的NJ01株油乳剂灭活苗,肌肉途径免疫8日龄和28日龄鸭,在免疫后的第7 d、14 d和21 d用含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静脉注射攻击,攻毒后取1~2 d喉拭子进行病毒重分离,结果表明,免疫后7 d产生抗体,14 d产生坚强免疫力,21 d相对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在慢速型黄羽肉鸡上接种后产生抗体效价值的情况,来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Re-2株)对黄羽肉鸡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黄羽肉鸡在15日龄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4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75日龄进行三免,产生H5N1Re-11株抗体滴度、H5N1Re-12株抗体滴度、H7N9 Re-2株抗体滴度都较高,从抗体消长规律来看对慢速型黄羽肉鸡出栏前都有很好的保护力。试验在黄羽肉鸡上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首次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有保护力,二免后28日龄抗体滴度达到高峰,对慢速型黄羽肉鸡有很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