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及休闲游憩需求,结合山东省聊城市陈口家园回迁居住区案例,提出服务于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即建议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结合环境心理学,在设施设置、景观空间营造、植物设计与配置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设计对策,以期为国内以社会性弱势群体为主要使用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昆明市10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存在不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和不同组别评价差别大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然教育理念,对城市旧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自然教育以及城市旧居住区的背景,分析了城市旧居住区景观改造基础现状,研究了自然教育理念在城市旧居住区实现的途径——社区花园,并积极有效地植物配置、微地形营造、景观小品设计方面提出了居住区内景观设计的营造策略,以进一步实现自然教育理念和与居住区内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优化居住区景观、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苏州雅戈尔太阳城居住区景观工程实例,从总体平面、分区布局、景观小品、植物造景、硬质铺装等方面对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为营造生态宜居的低成本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的特点,认为居住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一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性不强、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滨水植物没有层次性、景观营造不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从水系平面设计、护岸设计、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蓝岸青城小区和天津空港远洋居住区为例,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居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近年来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伴随其发展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也逐渐走向成熟化,精致奢华的绿地景观常成为地产商们用以宣传的招牌,以致一些景观形式被大量采用。但居住区的绿地景观形式决不仅限于此。提出了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的居住区野趣景观。通过解读野趣,分析了野趣景观的不同类型,再根据当今居住区景观存在的误区,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设计案例,从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及其他几个方面进行了居住区野趣景观营造的探讨,希望能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卉妍 《绿色大世界》2012,(4):124-125,128
以佛山公园西侧A地块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从项目概况、景观设计理念及景观空间结构体系、小区景观节点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绿色生态下的新家园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是组成城市的基础,居住区空间则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居住区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居住区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设计,目的是使居民在居住区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环境优美。现在的小区景观设计是越来越讲究,通过对植物的巧妙配置和景观细节处理,满足居民对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的多种需要。达到吸引用户走出房屋,加入公共活动,以增进用户间交往,创造和谐融合的社会气氛的作用。在江浙沪一带的不少小区的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可食…  相似文献   

11.
以居住区不同功能的分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了4个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即入口空间模型、道路空间模型、滨水空间模型及中庭空间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到每个空间的评价模型公式,并由此得出整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公式。通过对珠三角居住区植物景观案例分析,验证了各空间评价模型公式适用于其对应空间的植物景观评价,并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进而得出该评价体系适用于珠三角地区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作为人们日常所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从居民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居民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功能性小区。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泰和嘉苑小区景观设计工程,对居住小区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取5个样方对肇庆市珀丽湾小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配置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面的量化指标,结合数据量化分析对植物景观进行了优缺点总结和评价,认为在风景园林种植设计时,要具有预见性,要适度考虑景观的时间和空间特性,重视人工植物群落的动态发展过程;也要注重加强植物应用的多样变化,开发乡土植物,增强居住区绿化景观的地域特色。这些建议为城郊型居住区建设生态园林小区、提高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区景观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并确定了"现代、艺术"两大主题。现代代表商业区的景观风格,艺术为居住区所代表的景观风格。本文以佳木斯胜利西小区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现代风格的打造中运用了多种景观元素来体现这一设计主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质量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加强居住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品质的高低将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区的重要标准,因此人们对与其关系密切的居住区绿化也越来越重视。根据居住区绿化要求,哈尔滨地区居住区的绿化率不能低于30%。这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植物景观是居住区绿化的主体素材,为更好的满足居民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做好居住区植物景观规划是关键。本文从造景手法、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及绿化后期管理等几方面调查并研究了哈尔滨居住区——橄榄城小区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6.
折中主义在小区景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满足大众审美,兼顾多种使用和观景需求。通过对南京名城世家小区景观设计的分析,探索当代折中主义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从风格特征、空间体验、地形塑造、手法创作、植物配景五个方面论述折中主义景观设计的理念;重点介绍了折中主义在案例区主入口景观、中心景观和售楼处景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居住区主入口设计的合理性,以深圳、重庆、贵阳等地居住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居民通行习惯、居民对主入口的使用后评价,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量表数据进行效度分析,进而对主入口景观各因子与满意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根据调查评价结果显示:三个城市居住区居民62%的居民更喜欢人车完全分流的交通方式,60%的居民倾向于自动扶梯的步行方式;多数居民认为主入口设置当前较为安全(3.72/5分)和方便(3.58/5分),同时认为主入口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必要性较高(4.05/5分);居民认为主入口与周围环境一般协调性(3.50/5分),地域地形特色体现尚可(3.18/5分),道路便捷性稍好(3.45/5分);居民构成要素的满意度总体稍可,水景效果稍差(2.97/5分);对主入口景观的总体满意度尚可(3.56/5分);对主入口景观的设计元素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最看重景观观赏和交往休憩功;居民希望主入口增设交往活动场所,增强入口管理维护,同时完善安保系统;入口安全性与主入口总体满意度,最为相关。通过使用者的建议和评价,可为后期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漳州市居住区现状,强调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重视植物景观的生态、保健和文化功能等,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回迁安置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居住区类型,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文中以案例解析了昆明市关坡村片区回迁安置社区的景观设计,通过明确使用者的社会特征和景观风格定位,分析其景观文化;以景观结构组织形式、景观空间层次安排及绿化设计阐述其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厦门中山公园是位于旧城中心区的综合性公园。通过应用使用后评估方法对公园的可达性、景观要素、空间感知、触觉感知、配套设施、维护管理6方面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公园景观设计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多维关联性,指出使用者的行为感知特征、设计实施成果与市民使用间的矛盾冲突点、建成项目使用后评价体系缺失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为核心,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增设定制化的景观设施配套,进而提升公园的整体环境品质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