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舍的戒茶之说江苏省盐城市凯亚读了老舍在《多鼠斋杂谈》中的述说戒酒和述说戒烟之后,接着便见其戒茶之说。乍一看“戒茶”二字,我个由一怔:哦!老舍先生当真也会戒茶么?讶异之下,便即惴揣然读下去,读下去。先读到的是这样的独白:──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  相似文献   

2.
二、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收藏的中国农业古籍该所收藏中国农业古籍及与农业有关系的中国古籍共520种。(一)农业概论范子计然三卷(周)范合撰玉函山房辑佚书清同治十三年(1874)序刊范子计然一卷(周)范合撰汉学堂丛书清光绪十九年(189)子速集成刊农家谚一卷(汉)崔实撰说都第七十四卷清顺治三年(lthe)刊犯胜之书二卷(汉)江胜之撰玉函山房辑佚书(清)同治十三年(1874)序刊论胜之书二卷(汉)把胜之撰问经堂丛书清嘉庆中(18O7)承德孙氏刊本汉论胜之遗书一卷(汉)油胜之撰(清)来擦淳辑昭代丛书癸集苹编五十卷清道光中…  相似文献   

3.
杂志创办之初,张建美的简历中有三点引起我的注意,一是有从业经验,二是有获奖作品(还是写大寨的),三是人看着实诚,所以没有把她作为“还要考试”的新手,而是当下决定录用。快五年了,时间和实践越来越证明我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1,(3):204-205
《豳风广义》是一部地方性劝民植桑养蚕的农书。作者杨山山,字双山,陕西兴平桑家镇 人,博学多能,未曾为官,一生居家讲学。他根据《诗经·豳风·七月》这首诗,确信陕西 古时可以植桑养蚕,那么现在依然可以。他认为古人的记载是可信的,古人不会欺骗后人, 是后人领会古人之说不透彻。(其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他忽视了一点,西周时的陕西与清代 的陕西,在环境气候上已有很大不同)。他在书中弁言中说:“耕桑树畜四者备而农道全” ,“昔圣王之富民也必全此四者”。又说:“秦人(陕西人)自误于风土不宜之说,知耕而不 知桑。……  相似文献   

5.
葡萄何时引进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葡萄栽培始于何时?从近年来的学者研究来看,大致有三:一、日本人桑原说葡萄在李广利伐大宛时带回。二、葡萄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三、汉使未至西域以前的周代中国已有葡萄栽培。仅就以上三种说法来看,依笔者管见,皆未确切。先谈第一种看法。认为葡萄在李广利伐大宛时带回,是以《汉书·西域传》为据的。《汉书·武帝记》记载:“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秋八月,行幸安定,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  相似文献   

6.
到2000年浙江粮食供需平衡测算及其实现途径戴守勤(浙江省农业厅计财处)众所周知,土地是农业之母,粮食是人类之父,农业离不开土地,人类离不开粮食。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总揽全局的战略物资,是一种特殊商品。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中,始终不能...  相似文献   

7.
(一)汪曾祺的泡茶馆,那是早就“泡”得成了癖,出了名的,这在其同辈作家之中,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呢。茶馆嘛,原本就是茗憩之所在,自然作兴让茶客们坐下来穷泡一顿的,故此北京一带有“泡茶馆”之说。至于在江南诸地呢,却别有叫法:或则叫“坐茶馆”,即如汪曾祺的家乡高邮一带,便是这么叫法的;再如杭州、苏州、无锡这些个地方,更有叫“孵茶馆”的。“孵”者,即长时间地沉迷其中,陶然其中之谓也。这跟“泡”是同一个意思,然而却更形象,也更富谐谑之趣,真真妙哉也!确然,多少作家所写的有关“茶馆文学”之类作品,恰恰也正是…  相似文献   

8.
朱尧伦 《农业考古》2003,(3):266-270
前 言夏小正很古 ,在《尧典》之前。汉文本初见于《隋志》。作者译者皆不详。汉载德作传文 ,关浍注 ,宋傅崧卿再注 ,当代夏纬瑛校注。时空定位 :时———E化纪年 ,以 2 0 0 0庚辰岁初日初刻为基点 ,空———经纬度。郯E1 1 8.4 ,N34.5人“后苍” ,授“戴德”(《礼记》十八篇 ) ,经“戴德”删改 ,收入《大戴礼记》 ,中有《夏小正传》 ,此后出现版本多 ,差异大。“后苍”所授《夏小正》汉文译稿 ,应乃略懂汉文之南人所译 ,对江淮时令及动植物很熟 ,但许多音义皆不能表达。而戴、关、傅、夏四氏 ,似皆出身书香门第 ,伧言俚语 ,不若渔樵 ,戴…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为不同海域牡蛎多糖含量对比及其结构分析打下基础。【方法】以近江牡蛎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个因素为变量,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Y)与液料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为:Y=9.65-0.18A-0.071B+0.080C-0.27AB-0.24AC-0.52BC-2.6A2-1.34B2-1.35C2,该模型拟合度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的近江牡蛎多糖提取率为9.72%,与预测值(9.66%)相对偏差为0.62%。【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近江牡蛎多糖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实际生产,以提高多糖提取率。  相似文献   

11.
蒋廷黻的政治思想,既有自由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主义的一面,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分别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向度简析了蒋氏的相关思想和政治主张并揭示了二者的互动关系,同时对蒋氏思想此一特征之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江泽民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内容、方法途径等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想。研究江泽民的这些思想,对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新,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揭示天津野生稻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机理,以天津野生稻与感病品种CO39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稻瘟病菌株CHL1743、110–2和318–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F2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符合3∶1,表明其对3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均由1个主效基因控制,命名为Pi2–1。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和隐性群体分离法进行初步定位分析,将Pi2–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SSR标记AP5659–5到RM7213之间,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1.4 cM。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兰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理论的创新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闻传媒传播先进文化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新闻事业渐进发展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新闻传媒业木身的繁荣创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必要保证,其关键是发展,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围绕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及如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构建出内涵丰富、体系完整且颇具特色的科教兴农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广泛而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和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处于辩证体系中的概念,是取得了理想形态的概念。反映具体性思维的”三个代表”,必将对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新的阐述和新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界关于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的写作时间有“元和十年”和”元和初年”两说,本文从该诗文本出发,结合有关文史资料,详加考证,认为“元和十年”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方特殊的民主政治传统,民间和社会层面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国家政府外交的走向。因此,为因应新的形势、拓展新的外交空间,江泽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世界一流大学这块特殊的阵地。其战略目的在于顺应西方民主政治传统,争取海外对华友好势力,前瞻未来,为中外关系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走向预作"伏笔”。它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又是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幽居答述》是聂双江在狱中对戴伯常的答书。他从德与知、精气神的关系,以及自谦与自慊、天与心等方面对各种心性、道德概念的定义、修养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拓展了良知说的本体论面相,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心本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此信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