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奥尼尔的剧作在对悲剧根源的探索、审美效果的追求及悲剧人物观诸方而与传统悲剧相比己有了质的飞跃,是一种现代悲剧意识。奥尼尔写出了现代人在一个“上帝已死”的世界里无所适从的状况以及企图重新找回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不得的悲剧,以自己的实践为现代悲剧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素材来源的挖掘和主人公犯罪历程的分析,论述了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腐化堕落的现实以及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美国的悲剧》的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一部具有浓烈悲剧色彩的小說,它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集中暴露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对美国现代社会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4.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被誉为‘中国的易卜生”,易卜生又被称作“挪威的索福克勒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曹禺的《雷雨》,来揭示两剧在人物性格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共通之处;同时亦尝试从人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悲剧主题的多重内涵,尤其是悲剧人物和命运的冲突与抗争,以及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苦苦挣扎给他们带来的困惑与痛苦。  相似文献   

6.
《廊桥遗梦》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与作者沃勒十分相似。金凯即沃勒的代言人。通过金凯远离现代文明的倾向, 他对高度商业化、组织化的现代社会的不满以及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否定态度, 沃勒表明了自己对现代文明的反叛。个人本能欲望与现代文明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与冲突。现代文明压抑和束缚了个人本能欲望的实现。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叛, 实质上是对个人本能欲望的强大束缚力的反抗。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伤逝》在"五四"个性解放和女性解放的背景下诞生,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由自由恋爱而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命运。作为五四新女性的子君,由出走到"回来"再到死亡的悲剧是谁之过?文章从社会的黑暗、礼教的束缚,人性的自私、涓生的遗弃,人格的依附、子君的怯弱等几个方面浅析子君悲剧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女性解放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8.
老舍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个体悲剧, 其悲剧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弱小人物, 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两难的境地。老舍通过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尽挣扎, 展示了现代社会生存性的悲哀。同时, 老舍也指出,这样的生存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 悲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战。这体现了老舍对人的命运的执著关注, 揭示了 20 世纪中国人囿于文化中挣脱不了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55-258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丧葬礼仪和生命关怀,将丧礼视为生命意义的终极体现形式。当前,农村殡葬改革存在着运动型推行、有效供给不足、违规建墓盛行、社会矛盾激增等问题。为此,要全面审视我国当前殡葬改革面临的治理困境,以因革损益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殡改方案,着力培育现代殡葬文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殡葬管理工作,使殡葬改革在传承中华礼仪文明精神的基础上加以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大卫·马麦特的戏剧代表作《美国野牛》,以精妙生动的“马麦特话语”,凝练丰富的喜剧冲突,从语言与行动和事实、生意与人情人性、货币与商品及善恶等复杂关系的层面,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矛盾纠结、困扰与惶恐。由此展现了现代美国人焦虑不安的经济生活和精神危机,暴露了现代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其意义是,马麦特以反面警示的方式唤起人性中善的一面,即爱和信任;这也就是本剧人性关怀的现实主义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法的基本价值在法的所有价值中具有基石性作用。它体现法的基本精神,终极使命,终极目的,同时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法的作用.指导着法的作用,并规范着法的发展。中外法学家提出了很多法的基本价值,笔者仅从法的最基本的四大价值即自由、平等、秩序、正义来探析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叙事的研究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作者以线性结构安排地质空间从而突出空间的表征意义,以社会空间的存在、差距及进入社会空间的手段来描写克莱德的人生悲剧,以存在的宗教空间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空间来阐述人们信仰的空虚。地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宗教空间等三个空间叙事维度增强了小说的空间化效果,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麦克弗森创造性地提出了占有性个人主义批判,揭露了自由主义理论中自我的至高无上性和社会的原子化倾向;深刻剖析了自由资本主义将自我欲望化、社会工具化处理的内在缺陷;明确指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由于自我欲望至上而导致个人德性泯灭的弊端;警示了社会的发展应该努力保持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财产追求和个体德性提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权利的尊重、保护和救济已经成为时代命题的现代法治社会,重塑法律援助制度的理念,实现对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使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真正承载起现代政府为社会运送正义的基本功能,从而推进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中西悲剧小说的比较认为: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通过对前人,时代的超越及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挖掘出源于中国现实,合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化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为中国悲剧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不朽的地位。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了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伤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本文立足于小说本身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并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遗传资源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农业遗传资源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退化、生物海盗剽窃、育种材料奇缺、遗传资源开发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公共资源的公共性、稀缺性、非排他性、效用综合性等决定公共资源治理中的实时多元化制度需求,如果社会缺乏灵活高效的制度变迁机制,由此带来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必然最终导致公共资源治理中的“公地悲剧”。借助制度供给的理论框架,以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为对象,分析了我国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供给现状和问题,剖析问题成因,提出健全制度变迁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塑造了一群“扭曲了的女性”形象。木文探讨了这些形象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造成这些女性悲剧的内在、外在的根源,同时揭示了这些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梦茹 《河南农业》2023,(30):15-17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加速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既是国情使然,也是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教育分支,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等价值意蕴,为此,高职院校以履职五大职能、深化三师融合、强化四项支撑、优化技能文化的举措助推技能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以新英格兰为背景的诗篇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代意蕴,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的混乱、虚幻、飘忽不定,现代人的孤独、矛盾、困惑、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以及"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