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和复水下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变化及其响应机制,为提高马铃薯抗旱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克新1号"原种脱毒种薯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0%(为田间持水率的40%,下同,T1)、55%(T2)、70%(T3)、85%(T4)和100%(T5)5个处理,播种后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统一控制在75%左右,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7月1日)开始控水,连续处理21d,水分胁迫结束后进行复水处理,保持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在80%以上直至块茎膨大期结束,淀粉积累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5%以上,测定不同处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产量。以"克新1号"原原种脱毒种薯为材料,进行室内盆栽试验,设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对照(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2个处理,水分胁迫14d后,分别在干旱处理和对照的30个单株上采集马铃薯幼嫩叶片,进行基因表达以及差异基因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分析水分胁迫后马铃薯的差异基因及代谢途径变化。【结果】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叶片SPAD值、Pn、Tr、Gs、Ci均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马铃薯叶片SPAD值、Pn、Tr、Gs、Ci和产量先增加后下降。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叶片SPAD值、Pn、Tr、Gs、Ci均增加,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各指标的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不同。复水21d后,T3与T4处理SPAD值、Pn、Tr、Gs、Ci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T3处理SPAD值、Pn、Tr、Gs、Ci均能恢复到与T4处理相当的水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水分胁迫后马铃薯KEGG代谢差异显著的途径有类黄酮合成、二芳基庚和姜辣素的生物合成、甘油酯代谢、糖脂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维他命B6代谢6条,表明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在KEEG通路中,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以及捕光复合体Ⅰ和Ⅱ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显著。水分胁迫后,KEEG通路中的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虽然没有显著性富集,但是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相关基因PGSC0003 DMG402017989和钙调素、钙调素类蛋白相关基因PGSC0003 DMG400019527表达显著下调,最终导致气孔关闭。【结论】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光合作用影响显著,复水后光合作用均有所恢复,但仍对产量影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马铃薯通过SPAD值、Gs、Ci变化来间接影响叶片Pn和Tr,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机制,最终反映在产量上。遭受水分胁迫后,马铃薯会通过加强天线蛋白系统和关闭气孔来进行自我保护,从而适应缺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桢楠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桢楠幼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桢楠幼树栽培的立地条件选择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桢楠幼树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共设7组处理,每隔5d依次对其中1组处理停止浇水,即分别持续干旱0(正常供水,对照),5,10,15,20,25,30d,30d后形成了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之后测定桢楠幼树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持续干旱0,5,10,15,20,25,30d后,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分别为20.50%,9.26%,7.55%,5.34%,3.86%,2.80%,2.57%。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干旱胁迫程度较轻(处理0~20d)时,桢楠幼树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无显著变化;重度干旱胁迫(处理20~30d)时,LRWC显著降低(P0.05)。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桢楠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显著降低(P0.05),桢楠幼树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前期(干旱时间≤15d),桢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降低(P0.05);干旱胁迫后期(干旱时间15d),Pn、Gs和Tr继续降低,而Ci显著升高,光合活性下降。干旱胁迫下桢楠幼树的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RuBP羧化速率、CO2饱和点均减小,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减弱。【结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含水量,从而使桢楠幼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减少,导致气孔关闭,阻碍了桢楠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减弱了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进而抑制了桢楠幼树树高和地径的生长,当土壤体积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植株处于枯死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材料,采用盆栽形式进行土壤逐渐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处理,通过测定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干旱及复水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黑果腺肋花楸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恢复,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通过调节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槭叶草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槭叶草的引种驯化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槭叶草3年生种子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0(胁迫前),5,10,15,20,25和30d槭叶草的生长、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槭叶草的株高和叶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自然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REC)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不断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不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先升高后降低。干旱胁迫15d以内(盆栽基质的相对含水量(SRWC)为18.49%),槭叶草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此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结论】槭叶草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在发生持续干旱时,对槭叶草进行补水最好能在干旱发生的15d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测定3品种香蕉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叶片色彩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品种香蕉幼苗3个胁迫处理1 d后的L值、a值和b值与0 d相比均有所下降;巴西蕉和帝王蕉叶绿素含量轻度和中度胁迫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14.9%和30.4%、29.7%和45.3%,重度胁迫分别比对照高12.8%和2.3%,而粉蕉叶绿素含量3个胁迫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3种香蕉幼苗叶片色彩值与叶绿素含量不呈简单线性关系;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品种香蕉幼苗的Pn、Tr和Gs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巴西蕉Pn降幅较大,分别降低80.1%、83.4%和92.4%,而3个品种Ci均显著高于对照。得出3个香蕉品种抗旱性顺序为粉蕉〉帝王蕉〉巴西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桢楠幼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桢楠幼树栽培的立地条件选择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 S. Lee)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桢楠幼树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共设7组处理,每隔5 d依次对其中1组处理停止浇水,即分别持续干旱0(正常供水,对照),5,10,15,20,25,30 d,30 d后形成了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之后测定桢楠幼树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持续干旱0,5,10,15,20,25,30 d后,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分别为20.50%,9.26%,7.55%,5.34%,3.86%,2.80%,2.57%。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降低(Plt;0.05)。干旱胁迫程度较轻(处理0~20 d)时,桢楠幼树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无显著变化;重度干旱胁迫(处理20~30 d)时,LRWC显著降低(Plt;0.05)。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桢楠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显著降低(Plt;0.05),桢楠幼树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前期(干旱时间≤15 d),桢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降低(Plt;0.05);干旱胁迫后期(干旱时间gt;15 d),Pn、Gs和Tr继续降低,而Ci显著升高,光合活性下降。干旱胁迫下桢楠幼树的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RuBP羧化速率、CO2饱和点均减小,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减弱。【结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含水量,从而使桢楠幼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减少,导致气孔关闭,阻碍了桢楠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减弱了其对光能和CO2的利用能力,进而抑制了桢楠幼树树高和地径的生长,当土壤体积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植株处于枯死状态。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桔梗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桔梗为试验材料,设置春播(3月17日)和秋播(10月20日)2个不同的播种时期,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春播、秋播桔梗在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轻度干旱胁(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5%~50%)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30%~35%)处理下的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气孔限制因素是引起桔梗Pn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干旱胁迫处理相同时,秋播桔梗的Pn、Gs、Ci、Tr、WUE、Fv/Fm、Fv/Fo和q P均明显高于春播桔梗,表明秋播桔梗比春播桔梗具有更强的干旱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瓜幼苗对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的光合响应机理。【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水培幼苗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大气CO2浓度(约380μmol.mol-1)和倍增CO2浓度(760±20μmol.mol-1)2个CO2浓度处理,裂区设对照、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3个水分处理,研究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在干旱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倍增可显著降低Tr和Gs、显著提高Pn,从而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而且CO2浓度与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的Pn、Tr、WUE和Gs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2)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同化速率(A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光饱和的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光饱和点(LSP),提高了光补偿点(LCP)。CO2浓度倍增能显著提高对照和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AQY和Amax,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差异不显著。CO2浓度倍增可显著提高对照条件下的Vcmax、Jmax和T...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N、P、K配方施肥时汉源葡萄青椒的光合特性,为筛选适宜植株生长的施肥配方提供参考。【方法】以竹叶花椒新品种汉源葡萄青椒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N(0,75,150,300kg/hm2)、P(0,30,60,120kg/hm2)、K(0,75,150,300kg/hm2)各配方施肥处理条件下,汉源葡萄青椒叶片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汉源葡萄青椒光合特性与施肥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各配方施肥处理条件下,汉源葡萄青椒叶片Gs、Pn、Tr和Vpdl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10:00-12:00、14:00和14:00;Ci日变化呈"单谷"型曲线,谷值出现在10:00-12:00;WUE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Gs、Pn、Tr、WUE和Vpdl日平均值均以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而Ci日平均值则以施肥处理低于不施肥处理;N、P和K施肥量分别在193.0~193.3,74.2~82.8和174.7~180.0kg/hm2时,能较好地促进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的叶片Pn和WUE;Pn与树高、地径、冠幅、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Gs和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提高叶片Pn的最佳光合有效辐射(PAR)为1 119.1μmol/(m2·s)。【结论】适宜的N、P和K施肥量能延长汉源葡萄青椒叶片Pn达到峰值的时间,对提高叶片Pn和WUE及促进植株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亚精胺(Spd)对盐碱胁迫下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以从光合调控的角度评价Spd对番茄幼苗耐盐碱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培法,以抗盐碱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中杂9号’(耐性较弱品种)和‘金棚朝冠’(耐性较强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随机分成4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1/2倍Hoagland营养液+叶面喷蒸馏水;单纯盐碱胁迫处理,75mmol/L盐碱溶液+叶面喷蒸馏水;单纯喷施亚精胺(Spd)处理,1/2倍Hoagland营养液+叶面喷0.25mmol/L Spd;盐碱+喷施Spd处理,75mmol/L盐碱溶液+叶面喷0.25mmol/L Spd),研究盐碱胁迫下外源Spd对番茄幼苗地上部干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间水分利用率(WU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单纯喷施Spd处理对‘中杂9号’幼苗地上部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金棚朝冠’幼苗地上部干鲜质量、叶绿素a/b均有显著促进效应(P0.05),同时对‘中杂9号’Gs和Ci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与对照相比,单纯盐碱胁迫处理‘中杂9号’幼苗地上部干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Pn、Tr、WUE、Gs、Ls以及‘金棚朝冠’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Pn、Tr、Gs、Ci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中杂9号’和‘金棚朝冠’的Pn分别降低68.0%和48.1%,同时‘中杂9号’的Ci以及‘金棚朝冠’的Ls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盐碱胁迫处理相比,盐碱+喷施Spd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番茄品种的地上部干质量、叶绿素含量、Pn、Tr、WUE、Gs(P0.05),表明叶面喷施Spd可以有效缓解叶绿素降解,降低盐碱胁迫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或非气孔限制,显著增加盐碱胁迫下叶片的瞬间水分利用率(‘中杂9号’和‘金棚朝冠’的WUE分别提高13.3%和10.4%),且对‘中杂9号’的效应更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Spd可以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碱性,有利于促进盐碱胁迫下番茄植株的生长,这种促进作用与Spd对光合机构的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2个辣椒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正椒13号和弄口早椒2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通过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0%以上(对照)以及40%-50%(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辣椒净光合速率(Pn)、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s)、潜在最大光合速率(Pm)、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Vcmax)、RuBP最大再生速率(Jmax)、光饱和点(LSP)和CO2饱和点(CSP)的降低,以及光补偿点(LCP)和CO2补偿点(CCP)的上升,但胁迫对弄口早椒的影响更大;干旱胁迫下正椒13号的气孔限制值(Ls)显著上升,弄口早椒只在处理1 d时迅速上升,随后则又迅速下降,说明干旱胁迫下正椒13号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弄口早椒则为非气孔限制;干旱胁迫下正椒13号可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呼吸(Rp)能力,但弄口早椒则显著下降,这可能是正椒13号较弄口早椒更耐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田间不同水分条件种植下的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兴合速率(Pn)无明显判别,而在旱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光合速率差别很大,幅度在7-23umol.m^-2.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33,河农85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冀麦3235,中麦9号开花期兴合速率受到很大抑制,可能是使其抗旱系数(DRC)和抗旱指数(DRI)较小并使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昌乐5号,温麦6号虽然在开花期强的光合速率,但其DRC和DRI都很低, 简明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对其影响并不大,其抗旱性差可能是开花期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的抗旱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干旱0 d6、d1、2 d、18 d)对2年生希蒙得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希蒙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随土壤含水量(SWC)的降低而显著降低,且SWC与LRWC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暗呼吸速率(Rd)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D12)后升高(D18)的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12 d处理下希蒙得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孔限制,而干旱18 d后植株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非气孔限制;此外,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饱和点(LSP)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并伴随着光补偿点(LCP)的急剧升高。由此表明,干旱条件下,希蒙得木叶片水分严重亏缺,光合碳同化能力及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这也可能是植株应对干旱逆境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特早熟陆地棉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了解特早熟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对干旱的适应性,以及光合特性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下,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60个棉花种质资源功能叶片光合参数以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光合速率在水分胁迫下普遍有所下降,光合速率(Pn)在蕾期和花期变异较小,苗期和铃期的光合速率变异性较大.籽棉产量、单株铃数、皮棉产量对水分较为敏感,而单铃重和衣分变化不大;正常灌水时棉花籽棉产量性状与光合参数间无显著的关系,而干旱时,棉花籽棉产量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正常灌溉和水分胁迫下的结果不同.[结论]在选育棉花抗旱品种时,将棉花资源材料在干旱条件下进行选择为好,可将干旱时花铃期光合速率作为抗旱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个不同产地(青海的西宁、陕西的吴旗和佳县)的河北杨苗木的抗旱性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三个产地的苗木的生长量、光合性能和抗旱性有显著差异,其中吴旗种苗的净光合率、叶面积扩张生长量、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速率等方面均大于西宁和佳县种苗。抗旱性能方面,通过不同抗旱性生理指标测定表明西宁种苗的束缚水和自由水含量的比值、叶组织临界饱和亏均大于吴旗和佳县种苗,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也小,在水分亏缺时,叶组织抗脱水能力强,细胞膜受伤害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耐密植大豆与常规大豆抗旱能力的差异,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垦丰16与常规品种合丰35为试材,设置正常水分管理、轻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3个水平,于R2期和R6期进行水分处理,对其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与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色值也呈下降趋势,2个时期干旱处理耐密植品种垦丰16叶色值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轻度干旱处理,常规品种合丰35与对照不显著,重度干旱处理则达到极著水平;单株粒重也呈下降趋势,只有R2期耐密植品种垦丰16轻度干旱条件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个时期其它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等指标下降较少,而常规品种合丰35下降较多,可见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抗旱能力强于普通品种合丰35。  相似文献   

17.
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初步研究干旱胁迫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叶柄长、株高、茎粗、根长、苗鲜重、苗干重、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功能叶面积以及抗旱系数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黄秋葵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其抗性逐渐减弱;2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干旱胁迫抑制了黄秋葵的光合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叶柄长、株高、茎粗、根长、苗鲜重、苗干重、最大叶宽、最大叶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与抗旱系数极显著相关,说明相关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干旱胁迫下黄秋葵幼苗的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区几种柿树光合特性及其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渭北旱区多年生柿属君迁子及柿树的3个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柿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不同,火柿、水柿和君迁子均呈"中午降低"双峰曲线,而木洼柿的净光合速率从上午8:00开始一直下降;4种柿树的蒸腾速率在中午均表现为下降,柿树的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4种柿树的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在5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在9月底至10月初的近成熟期又有小幅上升.柿树对渭北旱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式和机制是树种生态适应性对策的重要特征,对掌握树种生态习性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土壤干旱对杜仲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3年生杜仲截干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充分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不同土壤供水条件对杜仲枝条和根系生长、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杜仲新枝和新根的生物量显著降低,新枝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30%和50%,新根生长量减少了14.1%和22.6%。2)干旱胁迫对叶片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影响显著,气孔密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9.4%和38.2%,叶脉密度增加8.5%和16%。3)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了17.9%和33.1%,蒸腾速率下降了24.8%和45.7%,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了24.4%和43.1%。4)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了77.8%和142%。因此,干旱胁迫抑制了杜仲的生长,新枝和新根生长量显著降低,使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叶通过降低气孔传导性减少蒸腾耗水,增加光能热耗散避免光系统受到损伤,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白单9”和“白单31”为试材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根系的生长特征、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和光响应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但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值呈现增大趋势,其中“白单9”增加了3.17%,“白单31”增加了6.61%。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苗期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白单9”和“白单31”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29.67%,41.86%,表观量子效率分别减小了0.017,0.022 mol/mol。干旱胁迫减小了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缩小了光能利用范围,“白单9”水分利用效率在8:00-12:00时,在50-2 000μmol/(m2.s)光强内高于正常供水,“白单31”在8:00时和16:00-18:00时,在50-600μmol/(m2.s)光强内高于正常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