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仁用杏有很强的抗逆性,是中国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特色经济林木,尤其适宜自然条件恶劣的"三北"地区发展。近年来,仁用杏生产发展迅速,苗木培育、越冬防寒和整形修剪等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产中仍广泛存在花器官发育不全、花期和幼果期冻害、水分胁迫严重等问题,而与此相关的有效调控措施及内在机理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文综述了中国仁用杏的花器官败育、营养元素利用、抗旱生理及抗寒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与相关生理特性间的关系及生理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仁用杏生产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抗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国人膳食营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为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几乎所有生产区域种植都面临低温胁迫的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低温胁迫分为冷害胁迫和冻害胁迫,冷害胁迫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根的活性和块茎形成;冻害胁迫导致马铃薯叶茎萎蔫甚至死亡,主茎分枝丛生,长势不齐,易感病菌,严重影响产量。目前关于马铃薯抗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资源抗寒性评价、抗寒基因的初步挖掘以及抗寒栽培技术等方面,在马铃薯抗寒机制的解析和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马铃薯抗寒种质资源、生理机制、分子机制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马铃薯的抗寒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铃薯抗寒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个仁用杏优株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燕  宁超  宋庆丰  李彦慧  杨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79-4481,4485
[目的]为了解决仁用杏易遭受晚霜危害,选育出抗晚霜能力强的新品种。[方法]以4株抗晚霜能力强的仁用杏优株初花期花枝为试验材料,经人工霜箱低温处理后取其花瓣、雄蕊、雌蕊,测定了过冷却点、电解质渗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优异种质36号的抗寒能力最优。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毛乌素沙地仁用杏晚霜冻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熏烟法、灌水施肥、整形修剪、抗寒品种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有效避免榆林地区仁用杏晚霜冻害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阜新县属半干旱丘陵地区,多年连续干旱,沙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果树生产的发展。仁用杏具用抗寒、抗旱、耐瘠薄、易管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在阜新县大力发展仁用杏生产,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增加农民收入。为使阜新县仁用杏生产健康发展,本文总结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对抗逆新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通过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大多是以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抗逆新品种较少。本文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水产动物抗逆育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水产动物抗逆育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述小麦抗寒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氨基酸、可溶性糖、脂肪酸、膜保护酶、内源激素、抗寒基因及抗寒蛋白的变化;概括了提高小麦抗寒性的具体措施,如栽培方面进行抗寒锻炼并合理施肥、通过分子杂交培育抗寒新品种,引种驯化及外源化学物质处理;并对小麦抗寒育种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杰  丛靖宇  刘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77-11879
综述了植物抗寒、抗旱和耐盐方面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研究策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观赏价值高,引种栽培历史悠久。但低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限制其景观应用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木兰科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和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借鉴和指导,从影响木兰科抗寒的遗传基础、外部环境及化学诱导剂等因素,细胞学与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及分子水平等研究方法,综述了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生产力普遍较高,达到或超过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的水平;茶多酚含量特别高,主要适制红茶;叶片均具有明显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抗逆力;生产性状在株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生产力指数高、抗逆性强、红茶品质兼优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是姑辽41、姑辽37和姑辽39.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杨树抗逆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总结了转基因杨树抗病虫、抗旱、耐盐以及在环境修复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杨树抗逆方面存在的问题。杨树因长速快、产量高、基因组小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林木遗传改良的模式树种。尽管对杨树抗逆遗传改良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有关外源基因提高杨树抗逆性的机理和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新的抗逆基因、培育具有抗性的杨树新品种仍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了增收宝3号生长调节剂。研究探明了增收宝3号的组分生物学效应,阐明了其在作物应用后抗旱、抗盐和抗寒等抗逆特点和是增加生物量积累,优化穗、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达到增产的作用。研究建立起增收宝3号在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上应用的技术规程,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进行群体改良,筛选抗痛、抗寒、抗逆自交系,对优势组合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在定向加压的条件下鉴定,选育出了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晋单85号。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寒冷、高盐以及病虫害胁迫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在水稻抗旱、抗寒、抗盐以及抗病虫害胁迫机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MYB转录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结构高度保守,常见1R-MYB/MYB-related、R2R3-MYB、3R-MYB以及4R-MYB 4种结构类型.MYB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以及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本文就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分类以及在水稻(Oryza sa-tiva)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答进行综述,为MYB转录因子的研究及植物抗逆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西南地区是中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受非生物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荫湿等胁迫十分频繁,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发展,造成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制约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发展。该文初步介绍了西南玉米主要非生物气候逆境概况,以及育种实践中玉米抗逆品种选育方向和对策,以期为培育高产抗逆新品种,提高西南地区玉米抗逆育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逆境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调控分子,通过目标模拟、转录干扰、甲基化等机制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植物体内的许多lncRNA受外界胁迫的诱导或抑制,并作用于逆境相关基因,影响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进而产生对胁迫的应答。从植物lncRNA的合成、分子水平的作用方式、与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逆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阐述了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逆境应对及抗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仁用杏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栽植范围广,栽培管理容易,是丘陵山区(特别是冷凉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栽植仁用杏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发展经济林时,发展仁用杏就是最好的选择。本文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霜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等五方面提出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寒剂     
植物抗寒剂“植物抗寒剂”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发明,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其机理是通过提高植物细胞质膜的稳定性来培养与提高植物的抗寒、抗病、抗旱等抗逆能力。根据湖南、江西、湖北、广西、云南、吉林等二十余省市科研和推广单位在水稻、棉花、花...  相似文献   

19.
<正>仁用杏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经济价值高,但根据生产及仁用杏的生物学特性,仁用杏在生产中极易出现以下问题,在生产中应注意克服。1冠稀枝少。仁用杏的萌芽率高,成枝事低,通常中长枝严重不足,树冠稀疏,枝条较少,影响产量的提高,这是仁用杏低产的一个主要原因。2上强下弱。由于仁用杏生产中顶端优势很明显,干性较强,极易出现上强下弱现象,上强下弱现象的出现,使下部枝的见光量减少,枝生长细弱,成花能力差,  相似文献   

20.
仁用杏高产优质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杏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为了提高杏仁产量、质量,增加效益,可采用以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仁用杏品种可选用大扁、白玉扁、一窝蜂、龙王帽、超仁、丰仁等优质优质丰产品种。授粉树选山杏、串枝红等为宜。二、园地选择仁用杏抗寒、抗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