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冬枣是大荔县名优产品,优势明显,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大荔县的一张名片,大荔因此有"中国冬枣第一县""冬枣之乡"的美誉。截至2017年底,大荔冬枣面积达27万亩,占到全国冬枣面积的17.5%,其中温室大棚面积25.8万亩。全县冬枣产量达20万余t,产值超过20亿元。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上市时间也不断提前,形成了冷棚、双膜大棚、钢架大棚、春暖式大棚、日光温室等形式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8月15日,看着900 kg冬枣被顺利送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后,陕西大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云豹长长地舒了口气。作为陕西唯一一家拥有冬枣出口资质企业的负责人,他对每一批发往国外的冬枣都格外上心。陕西大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大荔县是全国冬枣产出大县,但大荔县的冬枣却是墙内开花墙外并未飘香。让贴着"大荔冬枣"标签的产品走向国外市场,是10多万枣农多年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枣树栽培历史2 000多年,是全国枣树发源地之一。现有冬枣42万亩(其中设施冬枣35万亩),销售收入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1/3,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2019年大荔冬枣品牌经营力居全国第一,2020年大荔冬枣品牌市场影响力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彩玲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安仁镇小荀村张兴旺的大棚冬枣,示范应用了以生草覆盖为主的生态化种植模式,取得成功,为今后该区域果树产业生态栽培积累了经验。1羌白镇彩玲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栽培经验该合作社在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2012年10月由石彩玲发起成立,现有社员113户,主要种植夏黑、户太8号和红地球3个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欣雨 《西北园艺》2005,(3):37-38
冬枣以其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一上市就被大中城市的高层次消费者所青睐,曾在上海、北京售到100元/kg的天价。从2000年开始,在渭南黄河生态园的引种带动下,陕西冬枣栽植区域很快向大荔、临渭、蒲城、三原、富平、礼泉等县(区)辐射,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仅陕西省近年发展种植的冬枣面积已达1.67万hm^2(25万亩)左右,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但从近两年冬枣种植户的生产效益来看,同样是种冬枣,因为管理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差异,经济效益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枣农选择建冷棚务设施冬枣。我们通过调研回访二十多户务枣能手,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1)适期扣棚升温。陕西大荔赵渡镇未农专业合作社的习民潮是当地务冬枣最早的果农之一,他的2.8亩冷棚冬枣年收益保持在6万~7万元。他的经验是扣棚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易造成坐果率低,也不宜过晚,否则会推迟上市时间。他认为最佳扣棚时间应该在当地桃花、杏花的花芽萌动时。2)施饱施好秋肥。陕西大荔平民三村李德发有7亩冬枣,听本县68岁女劳模高丛敏的建议,他减少氮肥用量,把尿素二铵换为复合肥和有机肥、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荔冬枣市场出现了一种"断园"购销模式,即客商在冬枣即将上市时,以协议价格买断枣园的所有权,其后的管理、采摘、销售都由买断客商决定。协议一旦生效,枣农与客商角色发生变化,客商成了枣园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陕西大荔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创出园区建设多元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条,"三产"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发展现状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此汇流,灌溉条件优越,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全国设施冬枣第一县"、"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之称。近年来,大荔县按照"扩张规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成明  安晓艳 《果农之友》2022,(11):91-93
<正>大荔县高度重视冬枣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高效益目标,精准谋划大荔冬枣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按照“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全力打造以42万亩冬枣为龙头的百亿级特色高附加值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全县冬枣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陕西大荔大棚冬枣生产中普遍出现叶片黄化、花蕾少、质量差、落蕾量大、花量少、坐果率低、成果差等现象,个别冬枣棚内空枣吊占70%~80%,甚至整园空树,不坐枣。笔者分析了大棚冬枣落花落果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1原因分析1.1棚体建造不合理大荔的冬枣大棚建造沿用了西甜瓜、哈密瓜设施栽培中的棚体建造模式,用于生产冬枣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骨架结构不太合理:脊高和跨度比例小,棚体空间较  相似文献   

11.
正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36105233054571599陕西大荔升隆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大荔县苏村镇堡子村,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以小规模化引进示范种植新品种特色农产品及苹果、樱桃、桃、冬枣、梨、花椒等果树苗木的生产繁育,经营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该社自成立以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山果树研究所交流学习。引进马哈利CDR-1、兰丁2号、吉塞拉(6号、12号)、Y1等樱桃砧木及苹果、桃、花椒等新品种苗木繁育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高效益驱动下,陕西大荔设施冬枣面积逐年增加,至2020年底,全县设施冬枣面积发展到40万亩,产量50万t,产值44亿元。生产中,很多枣农只重视生长期管理,忽视了采收后管理,导致设施冬枣出现树体早衰、二次枝老化、产量降低、商品率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质量效益。钢架棉被大棚冬枣采收结束后,外界气温还高,地上部分叶片光合作用还在进行,有机养分积累没有停止,此时更需加强枣园管理,尽快恢复树势,增加树体储藏养分,保证下年冬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枣丰素”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枣丰素"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显著,果实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最长;喷施100、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与对照比较,喷施10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有所延长,喷施15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较对照几乎没有延长。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陕西大荔县赵渡镇未农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在这里谈谈我们管理冬枣的几点体会: 1)施好肥.冬枣栽培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早熟、个大、稳产、着色好、口味浓甜脆.群众说得好:"要想枣好,上好肥料",每生产100 kg冬枣需施纯氮1.5 kg、纯磷1 kg、纯钾1.3 kg,氮、磷、钾比例为1.5∶19∶1.3,这几年我们合作社施肥全部选用的是陕西沃盈化肥有限公司的"沃盈"系列肥料,效果不错.比如,大荔县"劳模"赵渡镇赵渡村六组高丛敏老人6亩冬枣去年收入7万多元,比别人每亩多收入3 000~4000兀.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无棣县现有鲁北冬枣2.33万hm2, 年产鲁北冬枣3500万kg。为拉长鲁北冬枣的 供货期,2001年我们进行了鲁北冬枣保护地栽 培试验,果实成熟期较露地栽培提前了15~20 天。由于提早上市,因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最 高价160元/kg;且连年获得丰产,2002~2004 年,连续3年每667m2产量达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冬枣以其独特品质从260多个鲜食枣品种中脱颖而出,冬枣特点是肉质细脆、甜度适口、色泽鲜红、嚼食无渣、品质佳.冬枣是个古老品种,过去都是零星栽植,主要分布河北黄骅和山东滨州等地河北黄骅有近千株上百年的古树,最近几十年陕西大荔冷棚冬枣和温室冬枣发展迅猛,河北和山东也有部分农户,利用温棚栽培冬枣,通过错峰上市,经济效益大幅提...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大荔设施冬枣普遍出现蕾弱小、分化差,落蕾落花、叶片黄化的现象,对此笔者赶到大荔设施冬枣主产区查原因、找对策。1落花原因1.1气候影响,造成树体营养积累不足2019年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加之枣农在采收结束后,棚膜大多数不撤除,薄膜经过一个生长季透光率降低,棚内光照不足,光合养分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我国第2大荔枝生产省区,今年全区荔枝总产量将达52.66万吨,其中早熟品种"三月红"6月上旬已经进入上市高峰。由于受年初低温天气影响,广西今年荔枝上市时间已经推迟10~20天,将与国内其他产区品种成熟时间重叠,出现集中上市情况,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19.
青县属滨海冲击平原,土壤瘠薄、盐碱,枣树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枣面积占5%。一般冬枣种植后6年结果,10年后才能丰产。为探讨盐碱地冬枣速丰、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定植冬枣1hm^2。通过科学管理,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667m^2产冬枣555kg,第4年667m^产冬枣150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长江蔬菜》2012,(15):15-15
每天21:30,总有数百名七禾有机农场的会员等候在电脑前,准备第一时间在农场网站上抢购自己喜爱的蔬果。大白菜30元/kg,西红柿60元/kg,西瓜90元/kg……在七禾有机农场里,价格"惊人"的蔬果根本不愁卖。农场成立一年来,从投资1 000万元的一期7 hm2地产出看,平均每667 m2年产值超过10万元,农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