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2.
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1982年国家在无定河流域实施重点治理工程 ,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 ,把措施布局、措施的对位配置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 ,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建立综合防护体系。近 2 0年来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林木覆盖率由 5 2 %提高到3 1 46% ,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年人均产粮由 87kg增加到 2 0 7kg ,年人均纯收入由 192元提高到 10 67元 ,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朝阳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燕山湖项目区于2008年得到水利部、财政部批复,按照上级部门计划安排,本期实施治理小流域共10条,分别为台子乡李杖子小流域、木头城子镇十家子小流域、南双庙乡八道河子小流域、柳城镇小平房小流域、胜利乡五家子小流域、乌兰河硕乡下洼小流域、东大道乡刘炮手小流域、贾家店农场贾家店小流域、杨树湾乡梁西小流域和波罗赤镇焦营子小流域.总面积174.33 km2,水土流失面积126.48 km2,治理期为2008-2012年,规划治理面积109.18 km2,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充分体现了科学治理、规模治理、综合治理的特点,“四大效益”都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通过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使小流域内的植被迅速恢复,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7.3%提高到现在的75.3%,使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18.68km2减少到期末的35.78 km2,减少83.6%,流失程度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建平县嘎岔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要求,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实施完成,对流域内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坡耕地治理、经济林营造、封育治理、沟壑治理等水土保持建设.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与管护措施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不仅改善了流域内群众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红石圈渠小流域雨季产生的水土流失直接对上湾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施治沟与治坡、造林与管护相结合的治理水土流失技术措施,水保工程有效地拦截住130年一遇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获得显著防洪护矿、保持井田水土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以沟道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及其实施,是全面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科学治理的有效途径。自五十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先后建立了不少以沟道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区,例如离石王家沟、河曲黄道沟、西峰南小河沟、绥德韭园沟、延安小寺沟等,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并发挥了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水土保持措施配比是《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全省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科学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方案,以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典型小流域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规划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推算出陕西省已有和规划治理的水土流失措施配比,并分解到陕西省现有的12个市(区)。这一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比指标值,可为下一步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国家、省、以及市级政府投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涪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321
对涪陵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进行总结,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涪陵区小流域治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该区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汀县南安河小流域经初步治理,仍存在持续流失、精准治理不足的问题,在分析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治理措施布设,侵蚀等级为强烈以上的水土流失斑以种植水保林结合等高水平沟种草措施为主,中度以上、强烈以下的流失斑以种草(生物固氮)措施为主,轻度以上、中度以下的流失斑以封禁措施为主,三种措施能有效地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使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16-16
<正>2014年7月,骄阳似火,安溪电视台派出一组记者顶着烈日深入茶园、崩岗、小流域等水土流失治理现场,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察看成效,聆听介绍,详细了解了安溪县一段时间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与治理经验,实地拍摄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镜头。从8月4日起,每晚黄金时段在安溪电视台推出《治水保土绿家园》的五集系列报道,对该县小流域治理和茶园为主的坡耕地治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专题报道。第一至第五集分别为《还一条清流守一方水土》《水土流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区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形式。佳木斯市自1980年代以来,坚持采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佳木斯市有25.4%尚未得到充分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四五”期间采用重点防治区的方式,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耕作措施等方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达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土保持学基本理论并结合RS、GIS技术,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一杨家沟小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未治理的小流域——董庄沟小流域进行对比,以1954—2008年的降水、径流、泥沙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以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为标准,研究杨家沟小流域5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家沟小流域自50年代初开始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来,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增加;2)杨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年产流降雨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土壤密度都明显减小,侵蚀强度分级中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不断减少;3)杨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可以加大治理力度,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结构,部分坡度较大的耕地应严格退耕还林,进一步植树造林,提高未利用地利用率,更加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巴朗小流域在西藏高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其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可为西藏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以茶巴朗小流域为典型代表,研究西藏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小流域分为3个治理区,并结合每个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布设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及其生态经济评价是水土保持学科的热点问题,以整个工程实施范围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该文以四川省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综合治理第五期工程整个治理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内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为评价单元,选取反映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的46个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3种治理措施主成分,并对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建立了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位次变化与治理措施主成分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实施的范围大小、实施的力度和强度是影响其对于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山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与资金投入的增加 ,为快速推进山西小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条件。全省要大力实施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速度达到 3 %以上 ,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 33万hm2 。要把专业队治理及项目报账制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推广普及开来 ,把扶持水保治理大户成长作为任务去落实 ,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为小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农艺、技术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