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疣孢霉病又叫水泡病、白腐病,是由疣孢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双孢蘑菇的重要病害。1症状表现1.1菌丝感染双孢蘑菇菌丝在土壤中形成菌索时被感染的,会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有的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有臭气。1.2菇蕾染病表现为正常菇还未出时,病菇就大量生长了,一般病菇比正常菇提前3~4天出菇,其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及菌柄基部会长出白色绒毛状  相似文献   

2.
蘑菇疣孢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年来,蘑菇疣孢霉病在蘑菇主产区瘟疫般地蔓延起来,成为目前对蘑菇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病发生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不亚于70年代严重发生的“胡桃肉状菌”,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疣孢霉病也称白腐病、湿泡病、褐腐病、水泡病。其病原菌是菌盖疣孢霉和红丝菌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广泛分布在土表、土层2-9厘米处,病菌的孢子活力在一年以上。蘑菇一旦染上病菌,正在生长中的蘑菇会产生菇柄膨大变形、变质、并呈现各种歪扭的形状,有的菇盖表面长出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有的长成菇盖和菇柄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褐腐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高霞 《食用菌》2001,23(1):38-38
褐腐病,又称湿孢病,是由有害疣孢霉侵染而引起。有害疣孢霉,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主要为害双孢蘑菇、香菇和草菇,严重时可致绝产。1 主要症状 一是当病原孢子基数较大时,蘑菇菌丝在土中形成菌索时即被侵染,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为有害疣孢霉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直径可达15cm以上,渐变为黄褐色,此时已产生厚垣孢子,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最后在细菌的作用下腐烂,并有臭味产生;二是子实体原基分化时被侵染,则形成类似马勃状的组织块。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  相似文献   

4.
蘑菇湿泡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湿泡病又称蘑菇无头菇病、褐腐病、疣孢霉病等。该病发生轻者可造成减产,影响菇质;重者可导致欠收,甚至绝收。现将该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1 病原 该病是由疣孢霉(Mgcogoneperniciosa)所引起。此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双孢亚科、疣孢霉。2症状蘑菇幼嫩菇蕾被疣孢霉感染,往往生成不象蘑菇的异形物。被感染的子实体,早期在菇盖上有短的卷曲的纯白色,绒毛状的疣孢霉菌丝丛出现。典型的疣孢霉病是菌柄加粗成桶状;有的菌盖平展而小,子实体象一个面粉球从菇土中长出。大部分得病子实体呈棕褐色,有粘…  相似文献   

5.
正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1真菌性病害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蘑菇疣孢霉病在各菇区普遍发生,轻者减产1~2成,重者甚至绝收,这给蘑菇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蘑菇疣孢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携带造成初侵染,因此有的菇农为了防止土壤带菌传入菇房,改用山坡未污染的红、黄壤作覆土材料,以防该病发生。这种做法对防止疣孢霉病发生取得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菇农对红、黄壤土的特性认识不足,处理不当,也会给蘑菇高产和罐头加工厂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根据红、黄壤土的特性,谈谈蘑菇覆土使用红、黄壤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栽培者参考: 1 红、黄壤土粘性大 山坡红、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透水通气差,这样的土壤覆盖菇床易造成水多气少,温度低,不适合于蘑菇高产栽培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红、黄壤土物理性粘粒(0.01mm以下)和胶粒(0.001mm以下)多,在采菇过程中容易粘着菇体表面,且粘性大,不易漂洗,常使罐头加工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影响罐头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蘑菇疣孢霉病时,首先要分离和大量制作纯疣孢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现将其分离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疣孢霉菌的分离(一)组织分离法 选一个刚发病不久的病菇,去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菌盖上表皮10~15块.在培养皿中倒入 2/3体积的 0.1%升汞液,投入病菇块浸泡5分钟,不断用玻棒搅动.用镊子把消毒过的病菇块镊置培养皿内,倒入无菌水洗涤3次.用镊子把病菇块放在消毒过的滤纸上以吸干其表面水分.在培养皿中倒入1/3体积的PDA培养基,将消毒过的病菇块放入培养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它以覆土为主要传染源危害双孢蘑菇,已成为制约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采取严格菇房处理、培养料二次发酵、重视覆土材料消毒、适时安排栽培季节、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逆性强的蘑菇菌株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菇房中11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蘑菇疣孢霉病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特克多45%悬浮剂500倍液无论是覆土处理或转潮时喷雾覆土处理,均对疣孢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率分别达93.7%和89.1%,且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无不良影响.其它杀菌剂综合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蘑菇疣孢霉病国外多称湿泡病,其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危害蘑菇、平菇等子实体。危害蘑菇的种是有害疣孢霉寄生引起的。该菌近年来在许多蘑菇主产区迅速蔓延扩散,危害逐年加重,是目前蘑菇栽培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成为制约蘑菇生产发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中国食用菌》1992,11(1):21-21,20
近年来,蘑菇疣孢霉病在许多蘑菇主产区迅速地蔓延扩散,危害逐年加重。该病是对蘑菇为害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成为制约蘑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结合本地的生产实践,对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作以下概述,以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一)病原:蘑菇疣孢霉病国外多称湿泡病(Wet bubble),闽东地区菇农大都称之菇包病,是由半知菌类蕈疣孢霉(Mycogone pernicosa Magnus)寄生引起的。该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灰白色,疏  相似文献   

12.
26.拟青霉病害名称蓝霉病:灰霉病病原菌 Paecitmoy-ces分类地位真菌门,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生长环境腐生于土壤内,在蘑菇栽培中常污染琼脂培养基、培养料以及子实体。宏观特征在培养基和培养料上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微观特征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或分枝,顶端产生2至数个瓶梗。瓶梗基部膨大,向上渐狭成一长  相似文献   

13.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有害疣孢霉引起的双孢蘑菇褐腐病是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上海蔓延的重要真菌病害,菇房一旦发病,产量大幅度下降,其初侵染源是蘑菇覆土。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避免过早播种和覆土;7 ̄8月份曝晒覆土;覆土前一周用化学纯36% ̄38%甲醛熏土;结合蘑菇调水,施用混灭剂、特克多、多丰农、施保功、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能有效控制病害,及时摘除病菇、防止孢子飞散、避免或减少蘑菇被再次侵染及采用抗病品种,能防止  相似文献   

15.
正1樱桃番茄茎腐病1.1症状:茄病镰孢引起的茎腐病,初症状不明显,持续一段时间后,番茄植株呈枯萎状,茎基部产生褐色至深褐色略凹陷斑,向上下及四周扩展,当扩至绕茎1周时,出现枯萎状,与枯萎病相似。番茄小双胞腔菌侵入番茄后引起茎叶产生褐斑。1.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茄病镰孢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湿度大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小双胞腔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  相似文献   

16.
福建蘑菇疣孢霉病菌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宪森  黄玉清 《食用菌》1992,14(6):35-35
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 Magn 是为害我省蘑菇的一种重要病害,1987年在仙游县大济乡局部发生,尔后在莆田、在龙海、宁德等县、市大发生,每年造成经济损失1千多万元.对该病菌的初次侵染源,目前省内外还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探明疣孢霉菌的厚垣孢子在水稻、甘蔗、蔬菜等土壤中越夏后能否萌发成为蘑菇的初侵染源,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试图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曾宪森  黄玉清 《食用菌》1995,17(1):32-33
1987年我省仙游县大济乡发现疣孢霉病局部发生,1988~1990年波及全省蘑菇栽培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探明蘑菇疣孢霉病大发生条件及提出相应防治适期,是当前蘑菇生产的急需。 一、材料与方法 (一)疣孢霉病发生条件 ①蘑菇菌种间抗疣孢霉  相似文献   

18.
蘑菇疣孢霉病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仰奋  王玉华 《食用菌》1992,14(2):36-36
近年来,蘑菇疣孢霉病(Mycogone peniciosa Magn)已成为福建省双孢蘑菇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据我们调查,宁德地区9个县市菇区普遍发生为害,平均发病率在50%左右,损失率在40~50%,高的达80%.为解决菇农这个实际问题,我们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疣孢霉病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 ,其病原为西瓜尖镰孢菌 ,近年来田间发病严重 ,特别是连作地或遇连阴雨天气 ,极易发生此病 ,并在坐瓜期迅速蔓延 ,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1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从老叶向前端逐渐萎蔫似缺水状 ,中午尤为明显 ,早晚可恢复 ,3~ 6d(天 )后 ,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 ,最后全株枯死。植株茎蔓基部缢缩 ,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腐烂 ,茎基部纵裂 ,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粉红色霉状物。2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  相似文献   

20.
6.黄瓜枯萎病(萎焉病、蔓割病):染此病后,起初病株部份叶片中午萎焉,但早晚恢复正常,后逐渐枯死,主蔓基部软化缢缩,纵裂,纵切病茎维管束部分变褐,潮湿时产生粉红色胶状物,即病原菌。该病是由一种半知菌侵染引起的。其传染途径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