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3~17周龄雄性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能量利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明确该时期雉鸡适宜的饲粮代谢能水平。【方法】选取13周龄、体重相近(734.63 g±18.03 g)的健康雄性雉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雉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设定为11.30(Ⅰ组)、11.72(Ⅱ组)、12.14(Ⅲ组)和12.56(Ⅳ组) MJ/kg,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①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其中Ⅳ组ADFI极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1)。料重比(F/G)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Ⅱ组最低。②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干物质(DM)表观代谢率和粗脂肪(EE)表观代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粗蛋白质(CP)表观代谢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Ⅱ组最高。③各组间摄入总能、排泄物总能和代谢能摄入量(MEI)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和Ⅳ组总能表观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其中Ⅱ组最高。④各组间血清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葡萄糖(GLU)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Ⅱ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和Ⅲ组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P<0.01)。【结论】比较4个试验组,Ⅱ组雉鸡平均日增重(ADG)最高,F/G最低,且Ⅱ组雉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摄入能量水平及能量利用率也较高,故Ⅱ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实测值为12.30 MJ/kg)对13~17周龄雄性雉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梁静  张文举  王博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6):1494-149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调控剂对冷季放牧绵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48只健康、体重相近(28.01±1.70) kg的7月龄放牧母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Ⅰ组:不补饲;Ⅱ组:补饲常规精料;Ⅲ组:补饲常规精料+复合配方1组(0.30%苹果酸、0.06%半胱胺、0.08%糖萜素);Ⅳ组:补饲常规精料+复合配方2组(0.60%苹果酸、0.12%半胱胺、0.16%糖萜素)。其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验期45 d,试验期末测定采集各组母羊背最长肌肌肉样品,测定肉质养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①试验Ⅲ组的粗脂肪含量比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27.92% (P < 0.05)、16.67% (P > 0.05)和7.85% (P > 0.05);试验Ⅲ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比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7.35% (P < 0.05)、3.94% (P > 0.05)和2.49% (P > 0.05);补饲组的剪切力均极显著低于未补饲组(P < 0.01),试验Ⅲ组较Ⅱ组降低3.98% (P < 0.05)。②试验Ⅳ组的脯氨酸含量较Ⅰ和Ⅱ组分别提高38.34% (P < 0.01)和22.75% (P < 0.05),试验Ⅲ组的脯氨酸含量较Ⅰ和Ⅱ组分别提高19.63% (P > 0.05)和6.15% (P > 0.05);其余氨基酸含量在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补饲复合营养调控剂可改善绵羊肉质剪切力,提高绵羊肌内粗脂肪、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改善嫩度风味和营养价值。考虑综合因素,试验Ⅲ组补饲效果最为显著,补饲复合配方1组对改善冷季放牧绵羊肉品质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60只3月龄左右杜寒F1代公羔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水平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饲粮处理组,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羊,Ⅰ为基础饲粮,Ⅱ、Ⅲ和Ⅳ处理组为饲粮中分别含有8%,16%和24%的葡萄渣,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s,CT)含量分别为0,1.5,3.0和4.5 g/kg。结果表明,Ⅱ、Ⅲ、Ⅳ组羔羊日采食量、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胴体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Ⅰ组(P<0.05),N表观存留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但Ⅰ组羔羊的酸性洗涤纤维和N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羔羊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净肉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随着CT含量的增加,羔羊的N、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N的表观存留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羔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饲粮中葡萄渣以8%~16%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对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2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肉兔3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兔。5组试验兔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6%(Ⅰ组)、12%(Ⅱ组)、18%(Ⅲ组)和24%苹果渣(Ⅳ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Ⅳ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Ⅲ组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Ⅲ组、Ⅳ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腹泻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低,极显著低于Ⅲ组、Ⅳ组(P0.01);Ⅱ组、Ⅲ组、Ⅳ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Ⅲ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Ⅱ组(P0.01);Ⅰ组、Ⅱ组、Ⅲ组、Ⅳ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Ⅳ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化学成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肉兔饲粮中适宜的苹果渣添加比例为18%。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公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处理Ⅰ和Ⅱ组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而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Ⅱ和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瘤胃乙酸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干物质和有机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处理Ⅲ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处理Ⅲ组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有机物质、无氮浸出物和能量消化率变化规律一致,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处理Ⅰ和Ⅱ组,处理Ⅰ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处理Ⅲ组、处理Ⅱ组、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处理Ⅲ和Ⅱ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处理Ⅰ组,处理Ⅰ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以处理Ⅱ组最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说明饲喂轻度和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促进了绵羊瘤胃发酵,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则降低了绵羊瘤胃发酵、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枣粉添加量对陕北白绒山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0.15±1.63) 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枣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10%(Ⅰ试验组)、15%(Ⅱ试验组)、20%(Ⅲ试验组)、25%(Ⅳ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70 d,饲喂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羊,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肌纤维特性、外观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Ⅰ、Ⅱ、Ⅲ和Ⅳ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和Ⅱ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2)对照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Ⅲ组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剪切力值最小(P<0.05);4)Ⅲ组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试验组(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α-亚麻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5)Ⅳ组羊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综上所述,枣粉添加改善了羊肉的嫩度,有利于羊肉中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从而使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20%枣粉添加量时羊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岩藻多糖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岩藻多糖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在肉兔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200只35日龄健康断奶福建黄兔中选取36只体重相近的试验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和300 mg·kg-1岩藻多糖的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Ⅲ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试验组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脾脏指数和圆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和Ⅲ组蚓突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胆固醇(CH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5)各试验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岩藻多糖可显著提高肉兔ADFI和ADG,显著降低F/G,提高内脏器官指数和抗氧化能力,同时显著提高日粮中DM、ADF、NDF和Ash表观消化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水平为300 mg·kg-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选择60头3月龄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饲喂以青贮玉米为主要粗料的日粮,其他4组饲喂由苜蓿和羊草按1 1组成的粗料,但精粗比不同的试验组日粮。对照组、试验组Ⅰ、Ⅱ、Ⅲ和Ⅳ日粮的NDF/NFC比值分别是0.73、0.68、0.87、1.05和1.5。结果表明:①试验组Ⅰ、Ⅱ、Ⅲ和Ⅳ的CP、EE、NFC、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Ⅰ、Ⅱ、Ⅲ和Ⅳ的NFC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2%、10.40%、12.89%和13.21%(P<0.05);试验组Ⅰ、Ⅱ、Ⅲ和Ⅳ的NDF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28.83%、28.47%、23.54%和16.20%,其中试验组Ⅰ和Ⅱ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Ⅲ和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Ⅰ、Ⅱ、Ⅲ和Ⅳ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高出了38.21%、32.93%、36.01和20.94%,其中试验组Ⅰ和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Ⅱ、Ⅲ和Ⅳ(P<0.01);试验组Ⅳ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P<0.01),显著高于试验组Ⅰ(P<0.05);试验组Ⅳ血浆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Ⅰ和Ⅱ(P<0.01),试验组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P<0.0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9周龄健康"大午金凤"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1%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5%枯草芽孢杆菌;第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的枯草芽孢杆菌。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中期和末期,甘油三酯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总蛋白第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期,尿素氮和尿酸第Ⅲ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氨第Ⅱ、Ⅲ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A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M、IgG试验Ⅲ、Ⅳ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末期尿素氮第Ⅲ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氨第Ⅲ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A、IgM试验Ⅲ、Ⅳ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G试验Ⅱ、Ⅲ、Ⅳ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表明,添加0.5%的枯草芽孢杆菌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苜蓿草粉对黄河鲤鱼消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  王成章  严学兵  史莹华  王彦华 《草地学报》2010,18(1):121-125,136
选取来源一致、体质健康、尾均重为248.70±1.31 g的黄河鲤鱼750尾,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和20%(试验Ⅳ组)紫花苜蓿草粉,研究其对黄河鲤鱼消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的添加对黄河鲤鱼消化道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2)肝胰脏和前、中、后各肠段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着苜蓿草粉的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5%和10%的苜蓿草粉添加组在肝胰脏和后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和10%添加组在肝胰脏和各个肠段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适宜水平的苜蓿草粉(5%、10%)能够提高黄河鲤鱼肠绒毛高度,在前肠,10%添加组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含量的苜蓿草粉(15%、20%)则降低了肠绒毛高度。综合表明,在黄河鲤鱼饲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其消化酶活性及肠绒毛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的后备期、妊娠期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40头日龄110 d、体重45 kg左右的健康后备母猪(长×大),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0%草粉组)、5%草粉组、10%草粉组、15%草粉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猪。妊娠期选取增重和发情较好的5%草粉组后备期母猪,发情配种后分为对照Ⅰ组(0%草粉组)、10%草粉组、15%草粉组、20%草粉组,后备期对照组母猪继续作为妊娠期的对照组,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结果表明:1)在后备期45~70 kg阶段,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苜蓿草粉用量的增加,采食量依次下降;5%草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料重比显著低于10%和15%草粉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个试验组中,只有5%草粉组的增重成本低于对照组,且使用苜蓿草粉愈多,成本愈高。在后备期70~130 kg阶段,无论是采食量还是日增重,3个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草粉用量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依次下降,其中10%和15%草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5%草粉组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和增重成本均高于对照组,且有随着苜蓿草粉用量增加而依次增加的趋势,其中15%草粉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苜蓿草粉对母猪发情率有改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妊娠期阶段,草粉组的背膘增厚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Ⅰ组(P<0.05);对照Ⅰ组和10%、15%、20%苜蓿草粉组的初生活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生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88%、6.89%、12.31%、24.48%,弱仔率分别降低了53.44%、36.39%、87.37%、62.78%,尽管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程度,但说明后备期饲粮中使用苜蓿草粉对妊娠期母猪产仔数及仔猪健康有良好的后续效应,后备期用5%苜蓿草粉妊娠期使用20%苜蓿草粉效果最佳。综合得出,后备期添加5%的苜蓿草粉不会影响后备母猪生长但会提高发情率,后备期添加5%草粉妊娠期不添加时,母猪的繁殖效果也得到改善;妊娠期添加20%的苜蓿草粉产活仔率和初生窝重最佳。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来源一致、规格整齐、体质健康、游动活泼体重为(59.90±0.84)g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nala 1 530尾,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85尾。各处理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8%(试验I组)、16%(试验II组)、24%(试验III组)、32%(试验IV组)和紫花苜蓿鲜草(试验V组),研究紫花苜蓿草粉及其鲜草对团头鲂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紫花苜蓿草粉后,试验Ⅰ、Ⅱ组的尾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高于对照组、试验IV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添加紫花苜蓿草粉后对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试验II组在后肠的蛋白酶活性、试验IV组在肝胰脏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4)投喂一定量的紫花苜蓿鲜草,可以提高其消化酶活性,改善其生长性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依据等能等氮原则,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择144只70~80日龄、平均体重(2 002±77)g的健康伊拉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单笼饲养。饲养试验为期4周,饲养试验期末,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之后进行屠宰,取肠道食糜用于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组干物质(DM)、C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的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5或P0.01),粗蛋白质(CP)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P0.01);12%CF水平组DM、中性洗涤纤维(NDF)、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14%CF水平组(P0.05),同时该组能量的消化率及表观消化能(ADE)极显著高于14%、16%CF水平组(P0.01)。2)稻壳粉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与14%、16%CF水平组相比,12%CF水平组的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及盲肠纤维素酶活性均最低。3)纤维源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苜蓿草粉组的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1)。CF水平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6%CF水平组的数值均为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苜蓿草粉组肉兔DM、CF、ADF、ADL的消化率及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2)饲粮CF水平为12%时肉兔的ADE和各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CF水平越高,肉兔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盲肠纤维素酶活性越高;饲粮CF水平为16%时肉兔盲肠菌群的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胎次、体况、预产期相近的40头妊娠后期大长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5%苜蓿草粉组),10%(10%苜蓿草粉组)和15%(15%苜蓿草粉组)的苜蓿草粉。母猪确定妊娠85 d进入试验期,分娩后试验结束。妊娠第111天时,采集母猪血样,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母猪分娩12 h内,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测定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结果] 10%苜蓿草粉组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球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他处理组,5%和15%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5%苜蓿草粉组。[结论] 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纤维饲粮对福建黄兔表观消化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福建黄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分别饲喂由添加比例为25%的苜蓿草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纤维饲料原料配制而成的饲粮。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第54天以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屠宰后测定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比值,盲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溶性纤维(IDF)、可溶性纤维(S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与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的消化率最高,与苜蓿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②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大麦糠组(P<0.01),但显著低于燕麦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5),其中甜菜渣组隐窝深度最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③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盲肠3种纤维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3种酶活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所述,对比4种纤维饲粮,在饲粮配方中添加25%的甜菜渣能提高肉兔的表观消化率与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并能改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肥育猪的利用价值。选取体重约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对照组),10%(试验I组),15%(试验II组),20%(试验III组),20%+0.1%纤维素酶(试验IV 组),各组主要营养指标相同。测定肥育猪饲喂含不同水平苜蓿草粉饲粮后主要生产性能、消化率及血清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II、III、IV 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试验II、IV 组的料肉比明显降低,因此,添加15%的苜蓿草粉或20%的苜蓿草粉+0.1% 纤维素酶有利于提高肥育猪的体重及饲料转化率。2)试验I、II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不同程度提高;虽然试验III、IV 组上述4项指标的表观消化率和对照组相近或稍高,但试验IV 组各主要指标优于试验III组,说明添加10%和15%的苜蓿草粉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苜蓿草粉添加至20%时加纤维素酶对各项指标消化率有改进。3)肥育猪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降低了其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试验证明,在肥育猪饲粮中添加15%紫花苜蓿草粉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善有利,苜蓿草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功能可能是其中皂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该试验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探明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的较优添加比例。【方法】 选取健康、平均体重(75.5±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1个重复1栏。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15%的苜蓿草粉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45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及每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通过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5%和10%苜蓿组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而15%苜蓿组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抗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苜蓿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苜蓿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添加15%苜蓿草粉会显著提高育肥猪料重比,添加5%、10%苜蓿草粉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推荐在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5%~10%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选取来源一致、规格整齐的2龄禾花鲤1 200尾,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80尾鱼,分置于15个试验池中。各处理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40(试验Ⅰ组)、80(试验Ⅱ组)、120(试验Ⅲ组)和160 g/kg(试验Ⅳ组),正试期50 d,观测苜蓿草粉对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前肠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0.05),其中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Ⅳ组,但和试验Ⅰ、Ⅲ组差异不显著 (P>0.05)。添加苜蓿草粉对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P>0.05),但它们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试验Ⅰ、Ⅱ、Ⅲ组鱼的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鲤鱼的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活性依次减弱,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远低于肠道。3)添加苜蓿草粉后前肠及中肠淀粉酶活性比较,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后肠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添加苜蓿草粉能提高鲤鱼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其中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4)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4部分淀粉酶的活性有较大的不同,肝胰脏>后肠>中肠>前肠。  相似文献   

20.
苜蓿草粉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0只日本大耳白兔(Dryctolagus cuniculus)分为6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0%(试验1组)、30%(试验2组)、40%(试验3组)、50%(试验4组)和60%(试验5组)的苜蓿(Medicagosativa L.)草粉,试验期45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以观察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以试验4组最佳;除试验Ⅴ组外,其他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肝脏重和脾脏重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升高依次增加,各试验组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大,肉兔肌肉内总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有升高的趋势,改善了肉的风味,提高了肉的营养价值。因此认为,在肉兔饲粮中苜蓿草粉比例在50%左右时有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