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湖南省中方县的‘紫秋’和‘涩葡萄’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为试材,研究其位于3个不同海拔(240、620、700 m)葡萄园的果实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为湖南省优质酒用刺葡萄果实生产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对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成熟期果皮香气物质含量。【结果】(1)‘紫秋’葡萄在海拔240 m,其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单体含量、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在3个园中最高。(2)‘涩葡萄’在海拔700 m,其果皮花色苷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单体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拔的葡萄。【结论】海拔240 m的‘紫秋’葡萄及海拔700 m的‘涩葡萄’风味物质含量最佳,更有利于葡萄酒酿造。  相似文献   

2.
以从河北省昌黎市引进的‘春光’‘蜜光’‘宝光’与其亲本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方法进行物候期和植株抗病性的比较,采用物性分析仪对果实硬度进行分析,研究了自育品种在当地的品质表现,以期发现适合清徐及黄土高原产区种植的葡萄新品种,优化地区葡萄产业结构,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结果表明:‘春光’‘蜜光’‘宝光’3种鲜食后代属欧美杂种,在山西省清徐县表现果实品质上等,抗病性强。其中,‘蜜光’成熟期与父本‘早黑宝’相似,在8月初,为早熟品种;‘宝光’成熟期与其母本‘巨峰’相似,在8月下旬,为中熟品种。‘蜜光’和‘宝光’果穗较松,‘蜜光’葡萄果实含淡玫瑰香味,‘宝光’葡萄含玫瑰香味和草莓香味,‘蜜光’和‘宝光’葡萄果皮和果肉硬度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双亲。‘春光’葡萄果皮颜色为紫黑,果粉厚度较厚,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2.21%,且‘春光’葡萄果皮和果肉硬度最高,表现较好的耐储性。3种鲜食葡萄后代抗病性与亲本相似,均抗霜霉病和白腐病,其中‘春光’葡萄抗白腐病优于‘巨峰’。3种后代均适合在山西省清徐县推广栽培,其中‘春光’葡萄果实品质表现优于母本‘巨峰’,且具有母本的草莓香,表现较强的抗病性,可作为替...  相似文献   

3.
【目的】果实品质评价是果树品种优选的基础和前提,比较杨凌地区不同红色鲜食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差异,可为筛选适合该地区栽培的红色鲜食葡萄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对该地区12种红色鲜食葡萄果实的22个主要品质性状(单粒质量、果形指数、L~*、a~*、b~*、硬度、脆性、黏着性、弹性、凝聚性、胶黏性、耐咀性、回复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可食率、含水率、出汁率、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各品种果实进行感官品评。【结果】12种红色鲜食葡萄果实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品质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55%,能够反映果实的基本品质性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12种红色鲜食葡萄分为4大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无籽红提‘’美人指‘’夏黑’和‘蜜光’果实肉质细脆、汁液丰富、香味浓郁,品质性状较佳‘,京亚‘’摩尔多瓦’和‘早巨选’果实肉质粗糙、口感酸涩,品质相对较差,其他品种居中。【结论】研究结果初步判定了杨凌地区不同品种红色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可为进一步选育或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掌握陕西省优质‘冬枣’气候优生区的地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1981—2018年全省9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数据资料,结合‘冬枣’生物学特性,选取影响全省‘冬枣’生长发育的关键气候因子作为全省‘冬枣’气候优生区区划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隶属函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三维二次趋势面法分区建立各区划因子模型,利用GIS绘制优生区区划因子的单因子细网格图层,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全省‘冬枣’气候优生区区划图,按照优生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将全省分为四个区。【结果】‘冬枣’种植的气候优生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陕北黄河沿线各县海拔低于900 m的浅山地带,呈径向分布‘;冬枣’种植的气候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北的西部各县、陕南秦巴山区及秦岭山脉沿线海拔较高地区。【结论】陕西省‘冬枣’优生区和适宜种植区主要位于渭南市、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三原、泾阳、蓝田、周至的北部,府谷、神木、佳县、米脂、绥德、吴堡、清涧等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资源配置优势明显,适宜规模种植,建议在此区优先发展‘冬枣’种植产业。另外,影响此区‘冬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果实成熟期的连阴雨及秋淋,应重点防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生长期叶片的光合响应曲线,并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通过利用粉红色荧光薄膜和网罩处理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红膜、红网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不同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对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红膜、红网处理对不同时期葡萄的Pn、Gs和Tr都有明显促进作用,降低了Ci;红膜、红网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可促进葡萄提早成熟。果实品质红网与红膜差异不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葡萄选择性光技术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有利于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深入了解四倍体葡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早黑宝’‘秋黑宝’‘晚黑宝’和‘四倍体玫瑰香’)及其二倍体亲本‘瑰宝’‘早玫瑰香’‘秋红’‘玫瑰香’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进行测定,采用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结果】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中2-己烯醛占34.40%~49.81%,‘四倍体玫瑰香’与亲本‘玫瑰香’无显著差异,‘早黑宝’和‘晚黑宝’均低于亲本,而‘秋黑宝’介于父母本中间;己醛占16.28%~28.43%,‘四倍体玫瑰香’显著高于‘玫瑰香’,‘早黑宝’与‘瑰宝’无显著差异,但低于父本‘早玫瑰香’,‘秋黑宝’和‘晚黑宝’均高于‘瑰宝’,但低于父本‘秋红’或与‘秋红’无显著差异。除‘秋红’外,其余7个葡萄果实中均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7.24%~28.60%),‘四倍体玫瑰香’最高,‘早玫瑰香’最低,‘四倍体玫瑰香’仅比‘玫瑰香’高出3.94%,‘早黑宝’分别比父母本高出20.22%、2.07%,而‘晚黑宝’和‘秋黑宝’分别比母本低13.21%、7.87%。【结论】里那醇和香叶醇对7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果实香气贡献最大。二倍体玫瑰香味葡萄加倍后,主要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未因染色体加倍而加倍,而与亲本玫瑰香味浓郁程度有关。8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是C6醛。  相似文献   

7.
南方地区多山地,甜樱桃栽培海拔高度差异较大,为明确不同海拔高度对甜樱桃的物候期、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南方甜樱桃的种植。以南方地区主栽甜樱桃品种‘布鲁克斯’‘拉宾斯’‘红蜜’为试材,研究不同海拔条件下甜樱桃的物候期,并测定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同一甜樱桃品种物候期、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甜樱桃在黄岩栽培的物候期相应推迟15d左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增大;海拔越高,其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越大,且果实品质较好。研究表明甜樱桃在南方山地高海拔条件下栽培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 a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CIRG值为1.23,显著低于对照1.25;检测出醛类为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且较对照增加了1种物质,即3-己烯醛;在醛类物质中,2-己烯醛相对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7.52%;但在整个观察期内,果粒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避雨栽培对葡萄着色状况和香气物质组分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阳光玫瑰’葡萄产量稳定,品质好,经济效益高,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烟台产区雨热同季,为减少葡萄病害和农药使用,建议‘阳光玫瑰’采用避雨栽培模式,现将‘阳光玫瑰’避雨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总结如下。1叶幕管理叶幕指标:新梢间距为0.15~0.18 m,叶幕长度为1.5~1.6 m。  相似文献   

11.
酿酒葡萄直立独龙蔓不同结果部位果实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酿酒葡萄直立独龙蔓不同结果部位果实品质的差异,进而对直立独龙蔓在我国宁夏产区表现的优劣做出评判。【方法】将直立独龙蔓整形方式下的‘美乐’‘赤霞珠’‘霞多丽’的结果区分3个高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探究它们在果穗质量,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及单体花色苷方面的差异。另外我们将果穗质量,单粒质量命名为产量因子;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和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命名为质量因子;总单体花色苷命名为颜色因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方法对这7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以此来检验酿酒葡萄不同结果区浆果品质的分化程度。【结果】针对下层浆果的品质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在直立独龙蔓整形系统下,不同高度结果区的酿酒葡萄浆果品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对‘美乐’和‘霞多丽’来说,上层结果区的浆果品质优于中层,而下层结果区的浆果品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对‘霞多丽’来说,中层结果区的品质优于上层,同样地,下层结果区浆果的品质也严重恶化。【结论】针对下层浆果的品质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建议改变宁夏产区酿酒葡萄整形方式,使其结果区高度保持一致,为生产优质葡萄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绿叶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在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过多导致香气品质下降的问题,探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绿叶挥发性组分及其衍生酯类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项措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和2013年采自北京密云地区张裕爱斐堡酒庄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模式下果实成熟过程中绿叶挥发性组分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避雨栽培下葡萄果实周围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下降约20%,紫外辐射下降约40%。在2012年避雨栽培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升高,而在2013年2种栽培模式生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2 a(年)数据,避雨栽培降低了成熟果实有"青草"气味的游离态脂肪醇、反式-2-己烯醛和反式-2-己烯酸的含量,而提高了结合态反式-2-己烯醇、己醇和反式-3-己烯醇等、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己醛和己酸的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显著增加果实中有"果香"气味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酯类化合物含量,如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和顺式-乙酸-3-己烯酯等。相对于2013年,避雨栽培的这些影响在降雨量相对较多的2012年更为显著。【结论】避雨栽培可以减弱葡萄的绿叶气味,提升果实和葡萄酒潜在果香品质,尤其在降雨相对较多的年份,可有效地缓解果实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贵妃玫瑰’葡萄是由山东省酿酒葡萄科研所以‘红香蕉’与‘葡萄园皇后’杂交育成。该品种果实为黄绿色,椭圆形,平均粒质量7.7克,穗形整齐,果皮薄,无涩味,果肉质地软,充分成熟有淡玫瑰香味,品质中上,产量高,在银川地区4月底萌芽,8月中下旬果实完全成熟,是优良的早中熟品种。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于2010年从山东引入该品种,通过连续5年的种植和摸索,总结提出‘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引进白梨早熟品种‘中梨4号’和‘早酥蜜’进行高接,以期在广州提早新鲜梨果的上市。【方法】从郑州采取‘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接穗,在广州地区高接,观察其开花结果情况,统计嫁接成活率、成花率、坐果率等指标,并于果实成熟期分析果实品质,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接穗高接后,在广州地区正常开花结果,2者的坐果率与广东当地的品种‘粤引早脆梨’相比较低,但成熟期比‘粤引早脆梨’提前20 d;果实单果质量分别为271.37 g和224.07 g,与‘粤引早脆梨’相比,果个偏小;依据果形指数判断,‘中梨4号’为近圆形,‘早酥蜜’为卵圆形,而‘粤引早脆梨’为扁圆形;‘中梨4号’和‘早酥蜜’的果实品质相差无几,而2者的果实风味与‘粤引早脆梨’相比均偏甜,因为2者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粤引早脆梨’,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粤引早脆梨’。【结论】白梨早熟品种‘中梨4号’和‘早酥蜜’在广州地区通过高接可以正常开花结果,果实品质较好,果实成熟期提前,而且早于广东本地的早熟梨品种‘粤引早脆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葡萄生产栽培选择适宜的果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套普通单层白纸袋、透明微孔塑料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和单层绿纸袋4种不同果袋,以普通单层白纸袋为对照(以下简称白袋、透明袋、黑袋和绿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脱氧木酮糖磷酸合酶基因(DXS3)、香叶基二磷酸合酶基因(GPPS)、里那醇合成酶基因(LIS)的表达变化,利用GC-MS技术测定葡萄香气组分。【结果】与对照相比,套透明袋果实较大,可滴定酸含量偏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酸比高,差异显著;套黑纸袋和绿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套透明袋果实中单萜类物质特征香气里那醇含量丰富,香叶醇、橙花醇、萜品醇等辅助类香气含量也很高,玫瑰香气浓郁;而套黑袋果实则特征香气含量最少;套绿袋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少。套透明袋果实DXS3、GPPS和LIS基因表达量上调,促进单萜物质生成,单萜物质含量丰富,而套黑袋抑制了基因表达,推迟了基因表达高峰,影响单萜物质生成。套绿袋果实和对照相比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套不同的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晚熟杂柑新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柑橘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筛选适合栽培的优新杂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4个区县5个引进的杂柑新品种及当地1个主栽杂柑品种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主要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及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金块’‘沙斯塔金’和‘尤斯迈特金’在开州的果实综合品质评分高于‘W.默科特’,具有在开州推广的潜力。‘金块’‘沙斯塔金’‘探戈’‘塔荷金’‘尤斯迈特’在江津的果实综合品质评分皆高于‘W.默科特’,皆有在江津推广的潜力。‘金块’‘沙斯塔金’‘探戈’‘尤斯迈特’在奉节的果实综合品质评分高于‘W.默科特’,具有在奉节推广的潜力。总体上,‘金块’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沙斯塔金’‘塔荷金’和‘尤斯迈特金’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居中,而‘探戈’和‘W.默科特’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劣于其他4个品种。【结论】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可实现柑橘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筛选优新柑橘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浙江东部地区‘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叶片养分的关系,明确‘红美人’杂柑产量、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方法】在浙江东部‘红美人’杂柑种植区域采集柑橘果实、柑橘叶片和园地土壤样本各33份,统计了柑橘产量,测定了果实品质性状、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园地土壤理化性状,深入分析了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状况、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浙江东部‘红美人’种植区域土壤中水溶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三个大量元素含量基本上在适量和高量范围,而叶片中钾含量偏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适度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过高会显著不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总酸含量与叶片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和叶片中锰过量会增加果实酸度,而土壤中有效钙过量有降低果实酸度的作用。【结论】‘红美人’橘园应当考虑肥料的平衡使用,防止元素间的拮抗。部分地区因土壤酸碱度不合理而造成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限制‘红美人’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需要及时叶面补充‘。红美人’果实品质中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的pH值和交换性钙含量密切相关,需要根据橘园土壤条件调节适宜的pH值和适当补充一些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蓬莱、平度及东营‘玫瑰香’葡萄香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山东省内陆及沿海地区气候条件对‘玫瑰香’葡萄香气的影响,为生态区划提供依据。以蓬莱、平度市大泽山镇及东营市六户镇3个地区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测定3个地区果实成熟期葡萄香气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与三地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度的‘玫瑰香’葡萄香气总量及种类显著高于其他两地,蓬莱‘玫瑰香’葡萄异戊二烯途径香气含量更高;东营的‘玫瑰香’葡萄C6酯类和里那醇含量均低于其他两地,但青草味香气主要贡献者己醛却显著比蓬莱和平度高出13.00%和19.61%。各产地‘玫瑰香’葡萄主要香气成分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较大的昼夜温差促进了脂肪族类香气的合成,果实转色到成熟时期充足的光照利于萜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帕拉英达杧果最适宜栽培海拔范围及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杧果主产区潞江镇4个海拔(685、850、1034、1194 m)的帕拉英达杧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测定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相关参数、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结果】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花期及果实收获期均有影响。净光合速率、叶肉瞬时羧化效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蒸腾速率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果实的单果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总糖、维生素C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通径分析表明,大气温度、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4个光合因子的82.2%,单果质量及果实纵径2个果实外观性状的79.9%,维生素C、总糖2个果实内在性状的97.4%受海拔变化的影响。【结论】海拔的变化综合影响了帕拉英达杧果的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海拔685 m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海拔1194 m果实成熟期最晚,生产上应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帕拉英达杧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20.
在陈仓区渭北源区进行了葡萄避雨棚栽培示范,示范品种为红芭拉多和阳光玫瑰,并调查了避雨棚栽培对2个葡萄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避雨栽培叶部和果实发病率均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的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颜色、粒重与露地栽培并无差异;露地栽培的葡萄叶片脱落率(11月上旬)明显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棚栽培在夏秋季多雨的种植区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