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梁森林  党江波  梁国鲁  郭启高 《园艺学报》2018,45(10):1895-1899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制片确定枇杷天然实生筛选株系‘B431’为四倍体。采用改良涂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离体萌发法和人工杂交分析其育性,染色体计数法检测了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天然四倍体枇杷‘B43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行为;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也可见少量单价体和部分多价体;减数分裂进程中出现板外染色体、早熟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和极少的三极体等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有二分体、三分体、多分体和微核等异常现象。四倍体枇杷‘B431’育性低于二倍体,但其花粉活力达到66.29%±2.22%,杂交结实率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仍有较高的育性,其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三倍体率达到66.67%,可以作为三倍体创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龙泉5号’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花朵,采用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观察统计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和胚囊活力情况。【结果】在10.0、15.0和20.0℃的温度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被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和有花粉管的胚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当温度为5.0℃时花粉的萌发率仅为10%,温度升高至25.0、30.0℃时,萌发率又分别显著下降至65%和45%。当温度为5.0、30.0℃时,在授粉后120 h均未发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生长至胚珠。【结论】温度对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有显著影响,枇杷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9℃,花粉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0℃。  相似文献   

3.
高温对设施甜樱桃花药发育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李玲  陈修德  叶宝兴  高东升 《园艺学报》2011,38(6):1029-1036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花药发育不同时期的‘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Hongdeng’)进行高温处理,利用石蜡制片法,观察短时间高温胁迫对花药发育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35 ℃高温处理4 h,减数分裂形成异常多分体比例为对照的14倍,随后部分花粉解体消失,花药干枯,残存的花粉粒离体培养不萌发;单核花粉时期或单核花粉有丝分裂时期进行35 ℃处理,不同程度加快了花药的发育进程,其中由于绒毡层和中层细胞提前解体,不能持续稳定地供给营养物质,造成部分花粉粒的解体消失;花期花药变褐率增加,快速干瘪,不能正常散粉;产生的成熟花粉粒大都瘪小,离体培养萌发率显著降低。说明甜樱桃整个花芽萌动期雄蕊对高温胁迫都非常敏感,较早高温胁迫对雄蕊的危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正午’牡丹有性生殖败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桂梅  成仿云 《园艺学报》2006,33(3):660-663
 采用光镜和杂交等方法对牡丹远缘杂交一代品种‘正午’有性生殖败育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发现: (1) 雄蕊较雌蕊先成熟, 初花期即散粉, 正常2 - 细胞花粉仅占2.41% , 且花粉在多种培养液中、在自身和其它两种柱头上均不萌发; 柱头在谢花期大量分泌粘液, 进入最佳授粉状态; (2) 同一胚珠中多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高度不同步, 胚囊发育与受精延迟, 部分胚乳游离核在细胞化时期分裂异常;(3) 自花及品种内异花授粉不结实, 天然授粉结实率为0.053‰~0.130‰。认为‘正午’牡丹有性生殖败育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形成足够多的有生活力的配子和缺乏有效授粉。  相似文献   

5.
黄金梨胚珠、花粉发育及花粉败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了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金梨的胚珠、胚囊、花粉发育是在春季萌芽到开花过程中完成的。在开花前28d花芽萌动初期,胚珠原基出现,花药囊内为小孢子母细胞;花前21d胚珠原基分化出内外珠被,四分体开始出现;花前14d四分体出现率最高;开花时胚囊形成,花粉败育并形成空花药囊。造成黄金梨花粉败育的原因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及四分体分离后形成的早期花粉细胞无细胞核,早期花粉细胞液化不能形成较厚硬的外壁而解体。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dan’)为试验材料,使用“树木非离体枝芽加热处理装置”(ZL200610113448.X)施加高温处理诱导产生2n雌配子。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的外部形态和小孢子发育进程存在时序相关性,当花蕾发育至“大风铃”期前后,小孢子发育至单核花粉期后3~4 d,40℃高温处理花蕾4 h,自然授粉后代群体中可获得高比率(2.45%)三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明荔枝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方法】通过改良涂片法对荔枝品种‘妃子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多核仁、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分裂不同步、不均等分裂、多分体等异常情况,为观察细胞总数的8.5%。异常情况多集中于前期Ⅰ、中期Ⅰ、前期Ⅱ和四分体时期,分别为各时期观察细胞总数的71.56%、33.33%、15.85%和31.25%,并对其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结论】分裂过程中发现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片段、不同步以及不均等分裂等异常现象主要来源于终变期出现的较高频率的单价体,与细线期发现的多核仁现象没有直接关系,异常现象是导致多分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导致花粉败育。异常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品种、个体或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香榧’授粉到越冬前雌配子体的发育、受精和原胚形成过程,丰富和完善榧属植物的生殖发育学。【方法】人工授粉后,定期连续采集雌球花,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获得‘香榧’雌球花的纵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香榧’雌球花由4层鳞片包被,由外向内依次为假种皮、珠被和珠心。珠心中下部分化雌配子体。‘香榧’在授粉期尚处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授粉后1周内,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6月初到8月底完成雌配子体的发育,包括游离核时期、细胞化阶段和颈卵器时期;‘香榧’有2个颈卵器母细胞,每个颈卵器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和1个卵核,腹沟核很快消失。9月中上旬精卵融合形成合子并发育形成原胚,排列成4层,并以原胚越冬。【结论】‘香榧’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基本上遵循了红豆杉科植物的发育规律,只在原胚类型和颈卵器数目上与其他种类有一定差异。‘香榧’原胚为松型,2个颈卵器,而红豆杉科其他种原胚为标准型,绝大多数仅1个颈卵器。  相似文献   

9.
从形态学和细胞学基础方向研究了春萝卜不育系4-05A,以保持系4-05B为对比。观察并测量花器官雌雄蕊形态,确认4-05A比4-05B的花长势弱,雄蕊花药外形小、中空无花粉,雌蕊花柱较长。采用花粉压片法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证明该不育系材料为花粉败育型。不育系4-05A的小孢子母细胞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单核花粉,但雄配子体进一步发育过程中,在单核中期到靠边期的发育阶段小孢子发生败育,不能形成可育的成熟花粉粒。减数分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  相似文献   

10.
据两年测定结果,锦橙正常花粉率仅31—32%。切片观察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发育过程中的若干异常现象,最常见的是各种畸形小孢子,其次为大量不正常四分体。由此推测从四分孢子期至四分孢子发育成单核花粉粒为锦橙花粉败育的主要时期,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可能系锦橙花粉部分不育的主要原因。发现锦橙花粉在荫发中存在一种异常花粉管,无壁的形成,也不呈管状,仅在萌发孔处胀破,“吐”出细胞质,这在柑桔类植物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