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湾梁、惠景城两个监测点位的PM_(2.5)、PM10、SO_2、NO_2、O3、CO六项污染物小时浓度,作为居民点和路边点代表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受气象条件季节变化影响,路边点和居民点PM_(2.5)、PM10、SO_2、NO_2、CO浓度均为秋冬季较高,夏季最低,而O3则为夏秋季最高。2014年路边点PM_(2.5)月均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浓度值分别为97μg/m3和22μg/m3,比居民点高出22.2%和10.2%。2014年各月份路边点PM_(2.5)/PM10在50.0%~82.8%。路边点PM_(2.5)浓度与当天PM10浓度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NO_2、SO_2、CO。与前两天、前三天的各种污染物浓度相关性不强,与前一天的PM_(2.5)、PM10和NO_2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路边点因离交通源更近,PM_(2.5)浓度与NO_2浓度相关关系更明显。在不同湿度范围内,路边点和居民点PM_(2.5)浓度和大气能见度存在近似于幂函数的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选取邯郸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龙湖公园,将距离水边2 m的滨水活动场地作为测量点,分别选取草坪草、嵌草砖、广场砖、水泥整体、水泥砖5种不同的下垫面场地,在8-20点对5种不同下垫面场地的温度、湿度、PM10、PM2.5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观察水体对距水边2 m的不同下垫面活动场地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不同时间段效果不同。总体来看,5种下垫面,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方面,草坪草下垫面最好,广场砖最差;在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水泥砖下垫面相对较好,广场砖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越秀区麓湖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六项常规污染物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与交通状况资料,重点分析了越秀区各污染物浓度特征、相似气象条件污染影响特征、交通状况对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越秀区麓湖站PM_(2.5)、O_3-8h、PM_(10)、NO_2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4μg/m3、57.1μg/m~3、54.8μg/m~3、50.7μg/m~3,首要污染物占比排序为:PM_(2.5)PM_(10)O_3NO_2,PM_(10)和NO_2作为首要污染物逐年有所上升,NO_2浓度显著高于市及其他区平均值。PM_(2.5)与PM_(10)秋冬季污染主要受外来源输送影响为主,O_3污染浓度周一最高,其他各污染物则在周二均出现污染高峰,全区受交通源影响敏感。越秀区麓湖站周围路段工作日最低车速16~29m/s,尤以广园中路8时和18时平均车速仅为16.02m/s和23.31m/s,交通状况对越秀区NO、NO_2、O_3等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速路林带对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的屏障作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测定京石、京津塘和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两侧植物枝叶和路边土壤Pb、Cd、Cu、Cr含量,研究4种重金属元素在高速公路两侧的扩散特征以及车流量大小与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b是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高速公路两侧树木器官和不同土层Pb含量均随距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Cu含量与距离高速公路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但变化情况因道路而异,且受车辆类型影响较大.而Cd、Cr含量和林带状况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高速公路沿线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与车流量大小密切相关,对于日均车流6万辆的公路而言,高速公路两侧80 m范围是重金属污染最集中的扩散区域;而40~60 m的毛白杨林带(高度≥10 m)对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5万~8万辆)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吸收屏障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防护林带配置策略和宽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林带防护功能和沿线农业生产食品安全角度,提出从路基向外,按照养护带、自然带和缓冲带3种土地利用类型配置防护林带,并分别提出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2017~2019年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基础,结合气象和地形条件,对空气质量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以2018年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为例,对主要大气污染物之间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永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略有上升;各项污染物中对综合指数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PM2.5PM10O3NO2COSO2,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温度与气压、NO2、PM10、CO、PM2.5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呈线性相关;PM2.5与NO2、PM10、CO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M2.5与PM10、CO呈线性相关;NO2与CO、PM10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线性相关;O3与CO呈现显著负线性相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日常防控、应急管控、长效管控计划3个方面提出了永州市大气污染控制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其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林带的防护作用,于2016年6月,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的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2个路段分别各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路段土壤重金属Cr含量最高,其次为Pb或Ni,最低为Cd。大部分采样点Pb,Cd,Ni,Cr含量明显高于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在0~160m范围内,随距路基变远,土壤中Pb,Ni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d,Cr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2个处于中度污染,1个处于警戒级别。从不同林带宽度来看,40 m林带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城市道路人行空间的空气质量,以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为研究对象,将道路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两两组合,构成乔灌-乔草(Ⅰ)、乔灌-乔灌(Ⅱ)、灌草-乔草(Ⅲ)和灌草-乔灌(Ⅳ)4种配植方式,并以无植物种植的道路为参照(CK),采用实地监测与ENVI-met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道路绿带内不同植物配植方式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测PM2.5浓度日变化(8:00-16:00)表现为上午和下午较高、中午低的趋势;人行道的PM2.5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R~2=0.944)。模拟显示,CK的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机动车道处,PM2.5随风向向外扩散;相较于CK,在垂直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处Ⅰ和Ⅱ的PM2.5扩散高度均低于Ⅲ和Ⅳ的,且人行道处Ⅲ和Ⅳ在4~6 m高度处均有PM2.5聚集现象;在水平方向上,非机动车道处4种配植方式的PM2.5消减率均下降,人行道处Ⅰ和Ⅱ的消减率分别增加1.94%和0.87%,而Ⅲ和Ⅳ的消减率分别减少0.51%和0.89%。乔灌型分车绿带和乔草型行道树绿带是道路绿带的最佳植物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市森林对PM_(2.5)和PM_(10)的吸附消减作用以及探究城市林带消减颗粒物的有效半径范围,选择紧邻交通干道玉古路的杭州植物园木犀专类园作为试验监测点,于2018年的4-5月(春季)和7-8月(夏季),在林缘向林内垂直于道路方向0 m,100 m,200 m处布设3个监测点,在春季和夏季对梯度点上PM_(2.5)与PM_(10)浓度的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其浓度变化与绿地斑块宽度及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内春季PM_(2.5)和PM_(10)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P0.05)。春季两种颗粒物浓度日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早晚偏高;春季PM_(2.5)浓度在林内100 m处最高,PM_(10)浓度在0 m处最高;夏季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为0 m处最高,200 m处最低,符合距离传播规律;(2)夏季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消减效率显著高于春季(P0.05),且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最高消减效率均出现在夏季200 m梯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断根沟的17 a生一路双行毛白杨农田防护林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在距林带5.0m范围和100 cm深农田内的单位土体细根特征值为:根重92.20g/m3,根长641.01m/m3,根表面积1.058 8m2/m3,根体积103.7 cm3/m3,根尖数301 481个/m3。农田内的各细根特征值都随距林带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先增加后降低,较高值出现在距林带1.5m范围内的20~40 cm或40~60 cm土层,在1.5m到3.0m的区间迅速或明显降低,在3.0m或5.0m以外则缓慢降低并且细根特征的最大值上升到10~20 cm土层。由此可见,根系胁地最强的范围应在距林带3m以内。  相似文献   

11.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玲  华明 《绿色科技》2022,(2):38-42
利用成都西部地区彭州、都江堰、崇州、郫都、温江、邛崃、蒲江2018年逐小时环境数据主要为NO、NO2、SO2、CO、O3、PM2.5、PM10浓度资料以及同期、同地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气温、降雨量、两分钟平均风速和风向及温江探空站资料,分析了成都市西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一步探索了成都西部各类污染物的气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2020年贵州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探讨了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6项常规污染物(SO_2、NO_2、PM_(10)、CO、O_3、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除O_3浓度上升11.8%之外,其余5项参数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O_2、NO_2、PM_(10)和CO年均浓度均能达到一级浓度限值,PM_(2.5)和O_3达到二级浓度限值。此外,污染天数表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典型的污染物的PM_(2.5)和O_3。  相似文献   

14.
在杭金衢高速公路龙游县龙虎村段路旁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断面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大小均为CrPbNiAsCd,其中,Pb、Ni在大部分采样点含量明显高于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随采样点距路基变远,Pb、Ni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d、Cr含量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3个断面中有1个断面整体土壤重金属处于轻度污染,2个处于警戒级别。从不同林带宽度来看,15 m香樟林带对高速公路路旁土壤重金属的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 2017—2018 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的时空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均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春季 > 夏季,冬季浓度最 高,PM2.5 和 PM10 分别为 62.87 和 89.22 μg · m-3;空间变化特征:PM2.5 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 县>望城区>浏阳市, PM10 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 PM2.5 与 PM10 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 0.853,P=0.000(P < 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 使 PM2.5、PM10 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17.93% 和 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 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1月,在室内对空气正、负离子浓度、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与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PM10浓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2)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PM10>PM2.5>空气负离子;燃烧香烟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空气负离子>PM2.5>PM10。  相似文献   

17.
草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苏联在60年代就进行了农田、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影响的研究[1],认为通风结构林带附近积雪较为均匀,11H(H=树高)处积雪比其它结构林带的要厚,即有效积雪距离长;营造3~5行,行距为2.5~2.7m,带间宽度为300~400m,疏透度为0.5~0.6的林带,不仅积雪厚度最大,而且在网格里呈均匀分布[2]。中亚林业研究所曾经在克日鲁马地区观测了草牧场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认为透风系数为0.20~0.45的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积雪分布的作用最好[1]。1978~1983年,库尔斯克州水土保持试验站还观测了幼龄杨树(Populussp.)林带的积雪作用。认为2~3年生的幼龄杨树林带对…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5~2018年南充市南部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南部县近四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部县2015~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总共1232 d达标,达标率(优和良的天数占比)87.6%。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出现天数占比分别为0.2%、4.7%、39.6%、17.3%、38.3%。环境空气污染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为冬季。2015~2018年SO_2年均浓度、NO_2年均浓度、O_3日最大8 h第90百分位数和一氧化碳(CO)日均第95百分位数均达到二级标准限值;PM_(2.5)年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2018年PM_(10)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限值;2015~2017年PM_(10)年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南部县2015~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期为南部县今后改善大气环境,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取毕节市中心城区5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SO_2、NO_2、PM_(10)、PM_(2.5) CO、O_3等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20年,除新投运的长征村外的4个点数据统计,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5%,同比提高2.8%;综合指数为2.63,同比降低0.28;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SO_2、NO_2、PM_(10)、PM_(2.5)、CO等污染物浓度均实现同比下降,毕节市八中、实验高中站O_3浓度同比上升,中心城区O_3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60%,新增国控站点出现6 d全是O_3轻度污染。分析了毕节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其加以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14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鼓山风景区的PM2.5、PM10、CO、SO2、NO2和O3等6项大气污染物指标数据,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达标率、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因子,揭示鼓山风景区大气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相比,鼓山风景区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较低;(2)除冬季外,鼓山各季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PM2.5和O3;(3)鼓山风景区各项污染物具有较高相关性,表明污染物的来源相近,找到并控制污染源是提升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