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金枣柿是浙江重要经济果树之一,其果实有无核与有核之分,在雄花未见的情况下,其后代遗传变异情况及生殖特性有待探讨。【方法】以金枣柿母本一的15个子代及母本二的16个子代为研究群体,以来自浙江不同地区的12个金枣柿单株及柿(Diospyros kaki)、君迁子(D.lotus)、山柿(D.japonica)为对照;采用SCo T和I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枣柿实生后代的遗传变异情况,并以此推测其种子来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21条SCoT引物及20条IRAP引物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表明,2种标记共扩增出473条清晰、可重复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54条;2种标记的多态性比例分别为93.56%和97.50%。2个子代群体均产生了遗传分离。群体1通过SCo T和IRAP标记得到的DICE相似系数变异分别为0.637~1.000和0.927~1.000,群体2利用这2种标记得到的DICE相似系数变异分别为0.987~1.000和0.981~1.000。【结论】金枣柿的实生群体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群体1的DICE变异系数虽低于群体2,但其变异主要集中于个别单株,群体2单株的变异类型比群体1更丰富。金枣柿的种子主要由有性杂交产生,其花粉供体很可能为同种的雄花,不排除其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绝大多数柿品种仅开雌花,但中国甜柿‘鄂柿1号’可偶尔开雄花,探讨该现象与DNA变异有无关系及其育种学意义。【方法】利用荧光AFLP技术探讨‘鄂柿1号’雄花枝梢与其母株间的基因组是否存在变异;通过检测其花粉生物学特性以及F1是否存在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连锁的RO2标记和与雄性性别紧密连锁的Dl Sx-AF4S标记,探讨其作为中国甜柿育种亲本的可能性。【结果】(1)AFLP分析表明已知遗传关系的‘前川次郎’和‘次郎’(前者为后者的早熟芽变类型)的相似系数0.88,而‘鄂柿1号’雄枝与母株的相似系数为1.00,说明‘鄂柿1号’偶开雄花性状可能与DNA序列变异无关;(2)‘鄂柿1号’雄枝花粉离体萌发率较低,但其与‘太秋’和‘早秋’柱头亲和性较强;(3)‘鄂柿1号’作父本与‘太秋’和‘早秋’杂交,以及作母本与‘太秋’杂交,均可获得携带RO2标记的F1代单株,且在其作父本的部分F1代单株中检测不到Dl Sx-AF4S标记。【结论】‘鄂柿1号’偶开雄花现象可能不涉及遗传物质DNA序列的改变,其变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作杂交父本时F1单株中均携带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性状连锁的RO2标记,且部分单株不含与雄性性状连锁的Dl Sx-AF4S标记,说明其在选育仅开雌花的完全甜柿新品种中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真伪性鉴定,并对葡萄果形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以圆形果粒葡萄品系E42-6(红地球的实生后代)、长圆形果粒葡萄品种里扎马特及其杂交F1新雅和F2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方法鉴定真杂种。通过调查后代群体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等指标,进行葡萄果形遗传倾向分析。【结果】在亲本E42-6和里扎马特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标记,其中18对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互补位点,证实新雅为E42-6和里扎马特杂交F1代;随机选取5对多态性标记,从528株F2代群体中鉴定出520株为新雅自交后代,鉴定率为98.5%。后代果形偏向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占比64.6%;果粒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均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果形指数均值大于亲中值,组合遗传传递力为104.07%,加性效应占优势,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群体中也有一定比例(7.88%)的超高亲后代。【结论】利用SSR荧光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PCR检测方法对葡萄杂交F2群体进行真伪性鉴定是可行的。F2群体果形变异类型丰富,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为主,具有获得父本里扎马特长形果粒性状的遗传优势,果形指数呈正向增强趋势遗传,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IRAP技术的磨盘柿变异单株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已知亲子关系的柿品种、柿近缘种和磨盘柿标准品种为对照,对采自北京市房山区磨盘柿产区的部分变异单株进行了IRAP分析。结果表明,19条逆转座子引物中的4个(rtdk13-f5,rtdk16-r10,rtdk4-p3和rtdk2-p6)可将供试11份变异单株完全区分;供试变异单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90~0.98(平均0.94),与磨盘柿标准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91,大于种间和品种间相似系数,与芽变类型及其母株间的相似系数接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变异单株与磨盘柿标准品种紧密相聚,分支模式与种间及品种间明显有别。因此,供试11份变异单株已发生部分遗传物质改变,且可能为磨盘柿芽变。IRAP可区分遗传背景高度相似的种质间的微小变异,可望在果树芽变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良好的37株‘长鸡心枣’实生后代单株为试材,调查其物候期及叶、枝、花、果等器官的相关性状指标,分析其后代群体性状变异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中叶面积、叶柄长、叶柄面积、枣吊长度、果实形状、黄酮含量、淀粉含量、单果重变异幅度较大,叶长、叶型指数、花径、蜜盘直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小;全部后代单株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及叶缘形状与母本性状表现相同;实生后代物候期变异程度较大的为完熟期、白熟期、末花期,变异程度较小的为初花期、盛花期及萌芽期。后代群体的叶面积与叶周长,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叶宽、叶型指数,叶长与叶宽、叶长与叶型指数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叶长、叶型指数与叶宽、单果重与叶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并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2个实生后代单株。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37 082株多母本的荔枝自然授粉后代,发现了2年特短童期的成花实生后代27株,2年童期单株约占实生总群体的0.07%;有成花后代的母本8份,通过母本选择,2年童期单株的比率提高到0.85%,育种效率可以提高11倍以上。研究发现荔枝品种水东是荔枝特短童期的理想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龙果离体快繁体细胞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并揭示变异系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单粒种子萌发的丛芽扩繁第1代和第4代再生幼苗为材料,分析繁殖系数及棱的形态变化,并采用ISSR、SRAP和IRAP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繁殖系数为14.9。快繁第4代试管苗中有3棱、4棱等6种形态学变异,其中5棱丛芽最多(50.54%),8棱丛芽最少(1%左右);3棱和4棱丛芽在RNA水平上(SRAP标记)表现出差异。24条ISSR引物、11对SRAP引物和17条IRAP引物在70个样品中共产生40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条。扩繁第1代植株未发生DNA水平的变异,第4代植株的DNA条带出现了增加或缺失现象,植株变异频率为24.2%。16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种子萌发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在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将1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包括原始植株和12个变异株,第Ⅳ类与原始植株的差异最大,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采用IRAP、SRAP、ISSR标记检测出的变异植株数量及多态性位点均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火龙果快繁体系的繁殖系数为14.9,随快繁次数的增加,繁殖系数、生长势及遗传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快繁第4代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为24.2%,主要表现在DNA水平和棱茎形态上的变化。获得的16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被分为4类,第Ⅳ类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3棱和4棱丛芽差异可能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新开发的IRAP标记是检测火龙果无性系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柑橘的遗传转化通常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作为基因组高度杂合的无融合生殖物种,柑橘多胚种子中常含有一定比例的、因遗传重组较亲本表现出遗传背景差异的有性后代,从实生群体中筛选无性后代进行遗传转化实验可有效保证外植体材料遗传背景的一致性及后续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开发分子标记用于快速准确筛选柑橘短童期种质——多胚山金柑(Fortunella hindsii)子代中的珠心胚实生苗,以期为优化完善山金柑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母本山金柑材料DB02重测序数据进行InDel标记的挖掘,筛选出可以区分有性后代和无性后代的InDel标记,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B02系山金柑的子代幼苗进行鉴定。【结果】开发出7对可以区分DB02系山金柑种子中有性和无性后代的InDel杂合位点标记(InDel1~InDel7),基于这些标记进一步研究,发现土播幼苗和试管幼苗中的珠心苗比例分别为87.5%和74.2%。【结论】利用InDel标记可以成功筛选出与DB02系山金柑遗传背景一致的无性克隆后代,进一步完善了山金柑实生苗上胚轴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0.
小金海棠实生后代耐缺铁性状分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直接鉴定的方法,对四倍体小金海棠(高耐缺铁,兼性无融合生殖)×山定子(不耐缺铁)杂交后代实生群体中杂种、重组型无融合生殖及非重组型无融合生殖等不同倍性的后代单株的耐缺铁性状进行评价,对筛选高耐缺铁新种质和培育抗缺铁砧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观察叶片黄化情况以及测定铁含量和SPAD(土壤、作物分析仪器开发,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比较沙培-滴灌条件下小金海棠无融合生殖后代与小金海棠×山定子杂种后代的耐缺铁能力,并分析其分离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小金海棠无融合生殖后代耐缺铁能力基本保持,但仍表现出与倍性相关的多样性分离;杂种后代耐缺铁能力不及无融合生殖后代,杂种后代中三倍体分离更广泛,出现耐缺铁后代比率更高;小金海棠耐缺铁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并筛选出若干优异的个体。【结论】小金海棠实生后代耐缺铁性状分离复杂,通过杂交育种得到兼有小金海棠与其他优良砧木品种优良性状的杂种可能性虽小却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石斛兰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唐树梅  漆智平 《园艺学报》1999,26(3):184-187
设置6个不同营养液配方研究了石斛兰营养生长和开花情况。结果表明;石斛兰在5-8月为旺长期,需养分为每周每株N1.76mg,P0.47mg,K2.10mg,Ca1.54mg,Mg0.95mg。正常生长植株茎叶养分含量为N1.18%,P0.31%,K1.62%,C工.28%,Ma0.68%。  相似文献   

12.
东壁龙眼是鲤城区主栽的早熟优良鲜食品种,由于受气候、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影响,经常出现冲梢现象,造成产量下降。我们选择鲤城区玉霞果场东壁龙眼(树龄15年,面积0.67hm^2,土壤为砂壤土,株行距6m×6m),其中约200株采取培育秋梢结果母枝、控制冬梢、  相似文献   

13.
建宁县于1997年引进翠冠梨,到目前为止,全县新栽植面积130多公顷,高接1200多公顷,年产量达1.85万t,成为农民收入的新亮点。梨的棚架栽培是几年来试验推广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翠冠梨生长势强,生长陕,枝条柔韧性好,易拉枝,易形成花芽,早结果,极适合采用棚架栽培。建宁县农业局经作站对翠冠梨平棚搭架栽培进行多年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示范片成年翠冠梨667m2产量达2800kg。现将其平棚搭架与整形修剪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樱达植物营养液对青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樱达营养液处理可提高青菜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处理4青菜产量比对照提高9.02%,净增收入406.82元/667m2,产投比达6.80。  相似文献   

15.
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Lib.)Fr.)引起的月季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直接影响了月季的观赏价值和植株的生长。该试验对月季黑斑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月季黑斑病的有效防治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蔬菜套袋技术是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潮流下,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对屏蔽外界农药对蔬菜的直接喷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能够操作的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直接有效的方法,便于广大菜农实际操作.为此,进行了在长茄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套袋和采取不同套袋方式的试验,从而确定茄子套袋的最佳时期和较好的套袋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选出南方龙眼果园适宜的生草品种,在‘四季蜜’龙眼果园分别在行间套种假地豆、白花三叶草、鼠茅草、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幵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套种不同草种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行间生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生草刜期,各生草处理0~15 cm土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钙、镁含量上升,15~30cm土层中的全氮含量上升,生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生草栽培总体来看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各生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高于清耕,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磷酸二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种,鼠茅草处理土壤中氨肽酶含量最高。龙眼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碳、氮含量和磷循环相兲酶活性,改良土壤环境,生草栽培刜期消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在生长刜期要及时给肥。综合各生草草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白花三叶草为佳,适宜在南方龙眼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现以草莓匍匐茎尖为试材,在草莓组织培养初代接种过程中对茎尖消毒、驯化和培养基配制方面进行简化和廉价替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逐层剥离初代接种效果优于常规接种;廉价替代培养基的继代和生根培养与常规培养基本相同;采用简化技术可降低成本55%左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和WTO的加入,蔬菜产业应如何发展?笔者结合滨州蔬菜生产的现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无公害生产,推行蔬菜生产的标准化,是实现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滨州蔬菜生产的现状 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蔬菜生产在滨州有悠久的历史,开始是自给自足型的生产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蔬菜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自然资源和要素在蔬菜生产中的配置逐步趋向合理,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  相似文献   

20.
以草莓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和大棚控制试验,研究调查了施用公主岭霉素后草莓植株性状和果实性状的变化,以期明确施用公主岭霉素对草莓生长及果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以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灌根,"公主四号"和"公主三号"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2.46%和84.57%,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68%和18.15%,且定植后草莓幼苗在株高、叶柄长、叶长、叶宽、叶数、径冠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其中叶片大小和叶数的差异显著。移栽后的最佳灌根浓度为100×稀释液。该研究中叶片喷雾、灌根及喷雾与灌根协同施用,3种不同的施药方式下草莓生长的物候期均无明显变化。在草莓果实性状方面,灌根处理较其它2种方式显著,草莓最大果质量和平均果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18%和13.79%,且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硬度比对照显著提高。综上表明合理施用公主岭霉素可促进草莓苗势和果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