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品种‘圣诞玫瑰’为试材,于转色期分别对果穗进行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50 mg·L~(-1))PDJ、MeJA处理,研究花色苷、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色泽、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改善果实色泽;PDJ、MeJA处理后红绿色差指标a*值以及颜色指数CIRG值显著升高,而果面亮度L*值和黄蓝色差指标b*值显著下降,果实着色程度显著提高。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促进果皮中总酚、类黄酮的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在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方面,同浓度PDJ处理作用效果优于MeJA;50 mg·L~(-1)PDJ、MeJA处理效果分别好于10 mg·L~(-1)PDJ、MeJA处理。【结论】2种不同浓度PDJ、MeJA处理均改善了‘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0 mg·L~(-1)PDJ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脱落酸(ABA)和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果实转色初期和中期,使用不同浓度ABA(A1:10 mg·L~(-1)、A2:25 mg·L~(-1)、A3:50 mg·L~(-1))和PDJ(P1:5 mg·L~(-1)、P2:10mg·L~(-1)、P3:25 mg·L~(-1))对‘巨峰’葡萄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成熟果实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穗重、单粒重等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着色指标和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适宜的ABA和PDJ施用浓度。【结果】不同浓度ABA和PDJ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颜色指数(CIRG)和红绿色差指标(a~*),并降低果实亮度(L~*)和黄蓝色差指标(b~*),从而提高果实着色程度;果穗重、单粒重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类黄酮含量显著上升,但对果实可滴定酸无影响。【结论】不同处理的效果综合评价依次为A2P2A1A3P1P3CK,在所有处理中,A2处理对于促进果实着色以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P2处理次之,ABA处理效果整体上优于PDJ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葡萄卷叶病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了感染卷叶病‘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结果】卷叶病使葡萄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仅为对照组葡萄的69.29%;有机酸总量略微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染病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量仅为对照组‘赤霞珠’葡萄果皮单体总量的26.12%。其中,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所占比例降低,甲基化类花色苷所占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卷叶病导致‘赤霞珠’葡萄着色不良,品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6.
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5个越橘品种果实、果皮和果肉花色苷含量,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越橘果实中富含花色苷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为554.58~1 248.70 mg/kg,果肉中花色苷含量为115.35~179.78 mg/kg,果实中花色苷含量为669.93~1 428.48 mg/kg,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果肉;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较高的品种为‘莱格西’,其次为‘布里吉塔’,‘密斯梯’最低。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均为‘莱格西’和‘布里吉塔’。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显著正相关,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极显著正相关;对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和ABTs方法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越橘果实花色苷抗氧化能力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处理对2种不同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类型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与‘天源红’为试材并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对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进行色差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样品果的花色苷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套袋能使‘红阳’猕猴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的色度角明显降低,促进中果皮绿色变淡,内果皮红色变深。‘红阳’猕猴桃的中果皮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存在,内果皮在花后70 d开始有花色苷的积累,随后出现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套袋果实解袋后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高于一直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花后100~120 d,未套袋果实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一直增加,至花后120 d达到最大,高于一直套袋和解袋果实。套袋能够显著降低‘天源红’果实外果皮的色度角,而对果肉(中果皮和内果皮)和果心色度角并无显著影响。一直套袋会阻碍花色苷在外果皮、果肉、果心中的积累。套袋果实解袋后外果皮、果肉、果心花色苷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结论】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红阳’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内果皮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能够促进‘红阳’内果皮着色,但促进强度不如前者。套袋处理对‘天源红’果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果皮,果肉次之,对果心的影响较小。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天源红’猕猴桃果实外果皮、果肉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外果皮和果肉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阻碍‘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影响着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探究避雨栽培对类黄酮物质代谢及积累的影响,为避雨栽培措施在酿酒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分析2012和2013年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模式下生长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果皮中类黄酮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没有改变果皮中黄酮醇、黄烷醇和花色苷物质的种类,总体上则促进了黄酮醇类物质,主要是3’4’-取代的槲皮素类物质的积累,并有利于黄酮醇和黄烷醇甲基化比例提高,但对黄烷醇物质总量没有显著影响。2012年避雨栽培的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而在2013年其含量则明显较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对花色苷物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花翠素香豆酰化-3-O-葡萄糖苷在2个年份的避雨栽培果实中均有显著降低,而甲基花翠素香豆酰化-3-O-葡萄糖苷的含量则明显提高。【结论】避雨栽培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果皮中花色苷等类黄酮物质积累的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果实类黄酮代谢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三红蜜柚’[Citrus maxima(Brum.)Merr.‘Sanhongmiyou’]的海绵层和果肉红色,外果皮橙黄色,经套袋后也呈现紫红色,但套袋对外果皮呈色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套袋对外果皮色素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套袋方案,指导生产,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果面色泽形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三红蜜柚’果实为试材,分别选用3种不同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测定果实在发育期间的外果皮色泽参数、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果皮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的含量。【结果】3种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和色泽饱和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种套袋处理间,L*值无显著差异,处理A和处理B的果实比处理C的果实更早退绿,更早着色。相比较于对照组,套袋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果实果皮的番茄红素含量,不同处理间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A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44.54 mg·kg^-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套袋处理果实的果皮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套袋显著降低‘三红蜜柚’果实的果皮叶绿素含量,促使果皮提前退绿;双层和三层果袋显著提高成熟期果实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果皮的红色成分,有效提高‘三红蜜柚’果实的果面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30~120 mg·L-1的BTH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累积等品质特征的变化。【结果】BTH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CIRG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依次为60 mg·L-1120 mg·L-130 mg·L-1;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PAL、CHS1、CHS2、CHI1、CHI2、F3’H、F3H1、F3H2、DFR、LDOX、UFGT-2和Vvmyby A1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BTH诱导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F3’5’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且花色素苷单体主要以F3’H支路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Pn)为主,F3’5’H支路产物锦葵素-3-O-葡萄糖苷(Mv)、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t)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含量极少,据此推测BTH处理‘红地球’葡萄可能主要通过F3’H支路合成花色素苷。BTH处理使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SSC/TA)显著提高;60 mg·L-1BTH处理还对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效果;除120mg·L-1BTH处理导致葡萄果实横径变小外,其他浓度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红地球’葡萄转色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BTH溶液可显著促进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着色和转熟,并提高果实品质,且以60 mg·L-1BT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套袋对‘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鸭梨’幼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L-8900对‘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鸭梨’果实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实成熟时(花后160 d),套袋后果皮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1),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而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果肉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对照,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果实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套袋对红肉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花色苷合成关键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全红型软枣猕猴桃‘天源红’为试材并对其进行套袋处理,在RNA-seq的基础上,筛选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些候选基因在‘天源红’盛花后7个时期的果肉样品中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根据荧光定量结果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关键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关键候选基因在‘天源红’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中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对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和花色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个候选基因在盛花后7个时期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各自的表达规律不尽相同。在果肉颜色明显变为红色的盛花后110 d,F3H、LDOX和F3GT的表达量较其他时期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DOX和F3GT分别聚为一类,且与其他的基因明显分开。LDOX在处理1和处理2的果肉以及处理3的果心中的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F3GT在处理1的果肉和处理3的果心中的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论】LDOX和F3GT可能是‘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套袋抑制LDOX在‘天源红’外果皮、果肉中的表达,而一直套袋促进其在果心中的表达。套袋抑制了F3GT在果肉中的表达,而对果心中F3G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长富2号’苹果果实类黄酮组成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长富2号’苹果果皮和果肉中的类黄酮进行了测定,并对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的类黄酮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果皮含4类16种类黄酮,总含量810.12~1304.59mg·kg-(1黄酮醇占58.3%~73.1%);果肉含3类11种类黄酮,总含量79.87~124.88mg·kg-1(黄烷醇占67.5%~85.5%);果肉中各种类黄酮含量均很低,特别是黄酮醇,含量仅为果皮的0.1%~3.1%;6个产地‘长富2号’苹果所含类黄酮种类完全相同,产地间果皮黄酮醇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高达0.922~0.990;不同产地间类黄酮含量多有明显差异(P0.05),陕西白水样品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肉中最低,河北昌黎样品果皮类黄酮含量最低,山东牟平样品果肉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单果含类黄酮35.14mg,其中,果皮类黄酮占41.3%,果肉类黄酮占58.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两季葡萄花色苷的组分差异。【方法】以成熟期‘赤霞珠’冬果和夏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并监控不同发育期浆果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赤霞珠’冬果果粒质量小于夏果,但果皮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夏果;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共检测到17种花色苷,而夏果中检测到16种;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的花色苷总量及大多数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夏果;‘赤霞珠’冬果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酰化修饰及甲基化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结论】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夏季相比,一年两收栽培区南宁下半年较长的光照时间、较少的极端高温(≥35℃)及更为干燥的气候是酿酒葡萄冬果成熟度高、花色苷总量及稳定花色苷含量都显著高于夏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南宁地区下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酿酒葡萄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两季葡萄花色苷的组分差异。【方法】以成熟期‘赤霞珠’冬果和夏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并监控不同发育期浆果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赤霞珠’冬果果粒质量小于夏果,但果皮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夏果;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共检测到17种花色苷,而夏果中检测到16种;成熟期‘赤霞珠’冬果果皮中的花色苷总量及大多数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夏果;‘赤霞珠’冬果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花色苷、酰化修饰及甲基化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结论】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夏季相比,一年两收栽培区南宁下半年较长的光照时间、较少的极端高温(≥35℃)及更为干燥的气候是酿酒葡萄冬果成熟度高、花色苷总量及稳定花色苷含量都显著高于夏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南宁地区下半年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酿酒葡萄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根域限制调控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进行根域限制栽培处理,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巨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根域限制对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PAL、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H、F3’5’H、OMT、3GT、5GT的转录水平自转色期开始升高,接近成熟期下降。根域限制下‘巨峰’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AL和F3’H的转录表达在果实成熟的部分时期受到上调,而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5’H、OMT、3GT、5GT的转录表达在转色期至成熟过程中均受到了上调,CHS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其转录表达无明显上调变化且根域限制与对照差异不大。【结论】根域限制促进了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途径中14个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江西省6种主要宽皮柑橘‘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小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新余蜜橘’、‘三湖红橘’、‘樟头红’中的类黄酮及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江西省宽皮柑橘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为标准品测定江西省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果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鉴定挥发油组分。【结果】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均只检测到橙皮苷,且果肉中含量均显著低于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果皮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樟头红’‘南丰蜜橘’小果系‘三湖红橘’‘新余蜜橘’,果肉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早熟系‘三湖红橘’‘南丰蜜橘’小果系‘新余蜜橘’‘樟头红’‘南丰蜜橘’大果系;6种宽皮柑橘果皮中挥发油鉴定出主要风味物质的数量依次为‘南丰蜜橘’大果系20种、‘南丰蜜橘’小果系19种、‘南丰蜜橘’早熟系11种、‘新余蜜橘’19种、‘三湖红橘’13种、‘樟头红’13种,且挥发油中均以萜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要风味物质,除‘南丰蜜橘’大果系以萜品烯含量最多,为38.258%,其余均以D-柠檬烯含量最多,超过80%。【结论】江西省宽皮柑橘中主要类黄酮为橙皮苷,不同品种、部位的橙皮苷含量及果皮中挥发油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湖南省中方县的‘紫秋’和‘涩葡萄’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为试材,研究其位于3个不同海拔(240、620、700 m)葡萄园的果实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为湖南省优质酒用刺葡萄果实生产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对2个刺葡萄品种(品系)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测定成熟期果皮香气物质含量。【结果】(1)‘紫秋’葡萄在海拔240 m,其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单体含量、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在3个园中最高。(2)‘涩葡萄’在海拔700 m,其果皮花色苷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单体含量和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拔的葡萄。【结论】海拔240 m的‘紫秋’葡萄及海拔700 m的‘涩葡萄’风味物质含量最佳,更有利于葡萄酒酿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